分享

【赣榆年俗杂谈】正月十六南窑会

 和善书屋 2022-02-16

正月十六青口南窑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曾是苏北鲁南地区极负盛名的民间庙会之一。

史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修建青口和安圩以御捻军,赣榆商会曾聘窑工在青口河南盘窑烧砖,砌城门、碉楼。1921年,青口人陈三在旧窑废址新盘土窑两座,烧制砖瓦,供民使用。自此,不仅开创了赣榆建材工业的先河,而且还留下了青口“南窑巷”的地标。

Image

窑场每年正月十六开工,照例先祭窑神,然后升火,场面极其虔诚隆重。祭品自然少不了猪头三牲,仪式也少不了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最抓眼球的是窑头率一众窑工烧纸上香,行三叩九拜大礼。当是时,百姓自发围观者甚众。入夜,燃放焰火,又是一番热闹。四里八乡男女老少蜂拥而至,兴高采烈来看放“花子”(焰火)。久而久之,自然成俗,每年正月十六,百姓必到南窑去看景,于是便有了南窑会的雏形。

初时去南窑,仅是观景看热闹而已。后来传出窑神有灵,能治腰腿酸痛,自此,南窑会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于是那些常年窝在家中围着锅台转的中老年妇女和大闺女小媳妇便有了出门散心的理由,正月十六那天,以治腰酸腿痛为借口,去南窑观景。其时,炉火熊熊,烟雾燎绕,一众妇女扭着小脚,小心奕奕地围着两座高大的砖窑转来转去,边走边祷告:“走南窑,逛北窑,走三遍,不害腰”。几圈下来,累得香汗生津,浑身舒坦,腰不酸,背也不疼了。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越传越灵,正月十六那天,前来观景转窑的越来越多,窑场上下,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Image

人多热闹,自然就有了商机,卖糖球、卖年糕的来了;卖小吃、卖茶水的来了;说书的、唱戏的、打拳的、卖艺的也来了;最后连卖商品、农具的也来了。南窑会的规模越来越大,会场也从窑场周围一直延伸到青口河滩,后来自然形成颇具规模的民间庙会。

当年南窑会鼎盛之时,南到板浦、南城,西到夏庄、蛟龙,北到岚山、汾水的各路客商,提前好多天就来到青口,早早就在窑场周围和河滩搭起货棚,摆下摊位。正月十六正会那天,有买有卖,有吃有喝,有进有出,有玩有乐。最让人期盼的还是夜晚的焰火,夜幕降临,青口城里,万人空巷,河滩两岸,人山人海,焰火升空,万众欢呼,人声鼎沸,通宵达旦。

如今,窑场荡然无存,南窑巷早已拆迁,久负盛名的南窑会也渐行渐远,留给世人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和浓浓的乡愁。

Image
Image

审核:王从娟

图文来源:葛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