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我来骂《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了

 电影界 2022-02-16

继前晚吐槽完《十年一品温如言》之后,今天我又想骂《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了。

故事很简单。在中国的女主和在德国的男主因为女主头部意外撞击,两人的脑电波达到同频,双放的味觉触觉等感官互通,一方冷对方需要穿棉袄,一方喝咖啡对方也睡不着!如果有一方心跳超过100了,就可以控制对方!

逻辑解释不通。两个人相爱好容易,他们为什么相爱?真的觉得离谱。他们为什么本来发展不好,后来发展好?为什么一定所有人物都是脸谱化?女主的偶像只出场一次,就是为了坚定女主信念?女二出场就是为了女主吃醋?好狗血了,而且男二好渣男,也太离谱了吧。

很奇怪的是开头,就能感受到对性别的偏见和既有的刻板印象。比如女生一定喜欢无理取闹、情感/情绪用事,男生一定毒舌、不懂得换位思考。而且女主往往是提供情绪价值的一方,她帮助男主找到自信,而男主往往是帮助解决问题的一方,而且男主的道理往往会被女主的不讲道理打败。

我不是田园女权,但这种设定真的非常让人不舒服,尤其情人节情侣们去看的时候,反而男生越来越觉得女生时长无理取闹,而女方也会对男生情感行动上的依赖习以为常。这种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并不合理。

如果程序化的故事情节可以原谅的话,那电影中所宣传的价值观,真让人担心。女主在和男主在一起之前一直在迎合父权文化,被职场pua(包括但不限于“女生跑业务就是不如男生”“职场生存必须要讨好领导”“领导没有任何人文关怀,工作时受伤不算工伤,不算病假而且扣工资,会指着鼻子骂员工”“职场生存必须要讨好客户”“酒桌文化”等等),借助不属于自己的特长和极度的顺从获得男二的赏识,导演用了很多对话来表现男二的霸道,比如“女人就应该穿高跟鞋”“矜持是女人送给男人最好的礼物”等等,恶毒女配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讨好身边的男性(领导和男二),而女主的顺从让人生理不适。

都二十一世纪了,还用这种物化女性、恶化女二的设定来突出女一的主角光环,可太低级了。生活从来不是童话,玛丽苏都是瞎编,而那些千姿百态的群像、立体化的人物特征,才更能成就主角身上的人格魅力与高光时刻。

电影整体的情节非常模式化,好像导演全程都在偷懒一样,基本上没有任何新意,套用以前各类流水线上的影视作品的模板,一以贯之。永远有一个倾听女主情感故事的好朋友劝女主勇敢追爱,永远有一个恶毒女配跟女主搞雌竞,男主、女主永远有艺术天赋最终会成功实现理想……

听过一句话:“当一位导演不会讲故事的时候,他就会用对话或者口述的方式展现一个故事。”

结尾强行发糖,男女主无厘头在一起。至于音乐的进场,突兀且没有审美;而男女主的哭戏,没有层次,表演刻意,不符常情理!

虽然情节有这么多的槽点,但放在情人节档期,至少有些可取的地方。比如题材的新颖,浪漫元素的加持。

作为脑电波连接的遥远两位,一个暖色调一个冷色调的视觉对比,服化道的设置审美在线,蜡烛冷光街桌就像一副寂静的画一样,与人物艺术忧郁的性格相称。

当然,还是最喜欢周依然这个演员,当年她在《风犬少年的天空》中的古灵精怪,到了这部剧女强人的成熟冷静,都很有代入感,

最后想说,大多数影视作品只关注男主和女主谈恋爱之前的故事,但是谈恋爱之前是童话,之后才是生活。小孩子喜欢童话的虚幻,但影视作品应该教会我们生活。

本公众号隶属于电影界www.dianyingjie.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