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号7年第773篇 安慰记作者/Natsuki 编辑|扣子 ![]() 今年北京冬奥会,要说人气最高的运动员,羽生结弦肯定能算一个。 即使你不熟悉花滑,恐怕也早被各大媒体刷屏: 羽生结弦,这个接连在2014索契、2018平昌两届冬奥会上夺得花滑男单金牌的日本选手,本届2022北京冬奥会全力冲击阿克塞尔四周跳(4A)——一个挑战人类身体极限、至今还没有人在正式比赛中成功完成过的跳跃动作。如若成功,他将创造历史。 ![]() 结果很可惜,他未能足周完成4A,落冰时也摔倒了。自由滑排名第三,加上短节目的失利,最终排名第四,无缘领奖台。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结果都猜测,连续两届冬奥金牌,今年又挑战过了4A,已经过了项目巅峰年纪的羽生结弦,是不是快退役了? 然而,就在赛后不久,羽生结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会退役,会继续挑战4A。 ![]() 看到这则消息我就一个想法:不愧是他。 不管结果成或败,不管外界怎么说,羽生结弦,始终要以他自己的方式走下去。 ![]() 看男单短节目的时候就觉得,这届花滑应该改名叫花卷。 太卷了。但凡能打一点的选手,十有八九在抠权重更高的技术分。无论选曲是哪种风格,都大有一种“在踩分点上旋转跳跃闭着眼”的架势。精益求精,莫得感情。 我甚至有种错觉,有些选手哪怕换个曲子也会做一套差不多的动作,而有些动作好像换个运动员做也差不多,区别可能只是完成度如何。 这样的花滑或许技术上很“厉害”,但无疑有失美感,某种意义上也就违背了花样滑冰这项运动的本质,即竞技与艺术的结合。 ![]() 唉,花滑选手在技术上为什么这么卷我们不得而知,但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更多时候我们是因为害怕输而去迎合别人制定的标准,被动参与到了内卷的过程当中。 内卷不是一个心理学专业词汇,似乎从任何一个学科就可以定义和解读它,在这里我们暂且这样来理解它——内卷就是在有限的条件和既定规则下,被迫放弃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在竞争中谋求最大利益的一种行为现象。 那被放弃的梦想和坚持该如何安放呢? 当然内卷和梦想未必就一定是冲突的,毕竟当我们去观察别人的内卷时,只能看到行为,未必能看到动机。但我们反观自己的话,是不是正在经历内卷和自我坚持的冲突呢? ![]() 我和店长聊了聊,发现这种冲突可能是陷入了社会心理学和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什么是囚徒困境呢?你可能听过这个故事: 同一案件有两个犯罪嫌疑人,A和B,警察把他们抓了起来,并且分开关押、分开审讯,也就是说A和B没有机会串供。案件也没有其他目击者。 审讯的规则是这样的: 右滑查看更多 这时不难发现,对于A来说,在不知道对方会如何决策的情况下,选择认罪显然是对自己更有利的。而对于B来说,也是如此。 所以最终,A和B两个人都会认罪,各获刑五年。 为什么这两个人不敢坚持选择不认罪呢?因为他们都不知道对方会如何选。 即使事前说好了都不认罪,在分开的那一刻,这个约定也会失效,因为没有任何人能保证,对方会和自己做一样的选择。 竞技中乃至生活中的“卷”,其实是相似的逻辑。假设我们面临的选择是“随大流卷起来”和“坚持自己的理想”,大多数人都会权衡利弊得失。 ![]() 如果其他人选择了坚持理想,我们也选了理想,那么良性竞争皆大欢喜;如果我们选择了参与内卷,则更容易跑赢对方; 如果其他人选择了卷,我们自己坚持理想,可能就会在竞争中失利;如果我们也跟着卷,或许还有机会跑赢。 于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就变成了比对方更“卷”。 即使这意味着一切以最现实的选择来,即使这意味着要放弃一些自己的喜好和追求。 所以,那些能够在节目中保留一些个性、趣味和美感的选手是尤其勇敢的——他们有能力、有意愿且有勇气坚持自我,去追求竞争规则之外的东西。 ![]() 他们不是比赛和得分机器,而是对这项运动有感情、有独特理解的人。 而羽生结弦无疑是其中翘楚。 选择符合自己心境的曲目、将动作和技巧与音乐融合、加入得分点以外的花样、将感情投入到演绎当中……这些对于一场竞技比赛来说似乎没什么必要,踩分的“性价比”都不怎么高。 但也是这份在功利层面上的没必要,在告诉全世界每一名观众,这是选手这个人在追求的花样滑冰。 有技术,也有艺术。 是竞技,也是荣耀。 ![]() 那个选择坚持理想的羽生结弦落败了。 但他的落败能够带给大众的鼓舞,或许比胜利更多。 多少人走不出他们生活里的“囚徒困境”,不敢不“卷”,不敢坚持理想,是因为害怕自己赢不了;多少人嫉妒他人的胜利,或是被那些大获全胜的故事吓倒,是因为自己眼中这个平凡无奇的自己,打破常规也创造不了奇迹。 总感觉那些能赢的人更有底气,更有资本,起点更高。总感觉会被称颂的只是胜利者,失败的人没谁会在乎。总感觉这个时代理想无用,还是向现实低头更为稳妥。 一腔孤勇能赢吗?出身平凡,想要按照自己的理想去活,会幸福吗? 如今,有这样一个在日渐现实的时代里追逐理想的、一腔孤勇的人,给出了他的答案。 他输了比赛,但是仍然赢得了敬意和掌声;他在舆论场中饱受争议,但矢志不渝;他的赛场表现不完美,但他的作品让无数人欣赏到了美。 对我来说,这足以让我重新相信内心长久以来的坚持。 你呢? 最后,和大家分享羽生结弦在访谈中提到自己喜欢的歌里的一句歌词—— 我能做到的事情,其他人一定也可以 那我应该做什么才对? 如果什么都不做好像也不对, 那就从可以做到的开始吧。 ——Hi-Fi CAMP《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