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说日本偷袭了珍珠港,是对二战做出的最大“贡献”

 激扬文字 2022-02-16

日本偷袭了珍珠港,把罗斯福所有的难题都给解决了。所以说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贡献就是:它偷袭了珍珠港。

当时美国孤立主义政策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太平洋隔开了战火纷飞的亚洲,大西洋隔开了打得通红的欧洲。就算亚洲人和欧洲人人脑袋打成了狗脑袋,美国人民也愿意坐享其成,看着热闹,喝着威士忌。可小日本不揣冒昧地偷袭了珍珠港,这下子美国人可是炸开了锅。议会一投票只有一个反对票,其余的全部群情激愤地要求参战。为什么说美国是故意让日本炸珍珠港,就是这个原因。

日本这个民族思维简单,头脑极不发达。它解决所有方式的唯一途径就是发动战争,除了发动战争,他不会想到任何解决问题的方式。另外,他发动了战争,从来不会去想怎么善后,他更不明白任何事情是战争解决不了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战言和才是打仗最根本的目的。

日本人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成功的唤醒了美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也成功的开启了美国强大的国防机器。先不说别的,美国在二战中一共生产了140多艘航母,光给英国的航母数量就已经超过了日本整个二战时期总体的航母生产数量。这么强大的战争能力,日本人都敢去惹,简直是不可思议。

推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尤其是石油的禁运,直接打到了日本的七寸上。断了油的日本人不光没有办法继续把侵略战争经营下去,就连维护既得利益都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日本到中国的海上航线,他都无法维持。所以日本放弃了北进苏联的计划,决定集中精力南下,争取控制整个印度支那,夺取荷属印度群岛这一东亚最重要的产油地。

拿下了石油的重要产地,肯定得想方设法把掠夺的石油资源运回日本本土,在这一航程的路线内,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美国的海上威胁。所以,为了保证运油路线的畅通无阻,日本人选择了最为激进的方式偷袭美国珍珠港,以求打残美国太平洋舰队。

偷袭珍珠港的结果是,日本暂时取得了对美国海军的优势,也间接促成了山本五十六这个名字,让全世界人知道了。

山本五十六这个缺了一个指头的嗜赌如命的人,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神奇,那么不可一世。他除了偷袭珍珠港成功了以外,基本对日本联合舰队没有多大的贡献,这就是赌徒的人生宿命。赌赢了一次可以,但是赌赢所有那是不可能的。都说要不是美国的斩首行动,把他直接干掉了,太平洋战场上日本人不会败的那么惨,这一点纯属是往他脸上贴金,就算有100个山本五十六,也不可能阻止日本人的战败。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同时,主力全部南下去抢那一片关系国运的东亚油田,虽然美国人破坏了东印度群岛上的石油设施,但是日本人很快就将其修复。修复后的油田在短短的两年之内,就达到了禁运之前日本需要的石油产量。可是没有海上支援的日本,无法将这么多桶油运回日本本土,那时候,美国的潜艇最喜欢攻击的就是日本的油轮。到了1945年,日本已经进口不到一滴油。

那时候的日本飞行员由于缺少燃料,基本连训练都达不到,怎么能去和美国飞行员在空中叫板。那时,日本航空油的原料只剩下松脂。炼成的燃油中,也被掺杂了越来越多的酒精,这种劣质性的燃料导致战争根本就无法进行下去。最后就算没有那两颗原子弹,日本人也撑不下去了。

至此,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直接导致了它二次大战中的战败。那么,如果日本没有偷袭珍珠港,那么日本在二战中会是一个什么结果?结果完全是一样。倒叙和顺叙不影响一篇文章的效果。可能他不偷袭珍珠港,会使他的失败来的稍微晚一些,但是日本没有足够的战略资源,他不适合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光侵略了一个中国,就让他分身乏术了,再去进攻那么多的国家,这等于自作孽不可活。

显然,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多多少少是让罗斯福给逼出来的。这就说明,即使日本人不去招惹美国人,乖乖的去和美国人谈判或者委曲求全,美国人也不会搭理他。毕竟它在亚洲的疯狂的军事扩张,已经严重的伤害了美国人在亚洲的利益。这就是美国人想方设法弄死它的主要原因。就算没有珍珠港,美国人也会利用一个别的什么事件而加入到世界大战中。所以日本人开启了战争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的失败,不管它招惹什么人,结局都是一样。言外之意是你不惹别人,别人就不惹你了,这只能怪日本国情的侏儒本性,没这个金刚钻别揽这个瓷器活,看不清自己最可悲!

日本这方面就说完了,但是还是想用一些名人的话来概括一下日本和日本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日本人是有史以来我见过的最卑鄙、最无耻的民族。”

法国总统戴高乐:“日本,这是一个阴险与狡诈的残忍民族,这个民族非常势利,其疯狂嗜血程度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吸血鬼德库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点,喉管立即会被它咬破,毫无生还可能”。

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统特奥多尔·豪斯:“我至今还对二战期间发生在巴黎的一件事记忆犹新,当一辆满载德国士兵的军用卡车在巴黎街道翻倒时,有许多巴黎市民纷纷自发上前尽力将被压的德国士兵拖了出来,其中好几名巴黎平民还是法国地下抵抗组织的成员,因为德军在法国几乎没有暴行,德国士兵在占领后并没有摆出战胜者的姿态,而是与巴黎市民和平相处,一起生活得十分融洽。令人震惊的是,在同一时期日本人却在中国肆无忌惮地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妇孺,日本人非要杀完最后一个中国人才甘心”。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日本人的性格是非常变态的。在欧洲人看来,日本是一个血腥变态嗜杀成性的民族。日本人顽固不化、任性作为、刚愎自用、愚昧无知,对上级奴颜卑膝,对下级凶狠残暴。日本人动不动就杀人,动不动就自杀。不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更不把别人的生命放在心上。所以,日本充满了混乱和仇杀。”

德国人和日本人比起来,军事上就不要说了,能够横扫欧洲大陆,不论是将领的指挥艺术,还是士兵的战斗能力,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德国在二战中的那三大名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那才叫真正的名将,而日本有什么名将,好像是没有。有的话也属于矬子里拔大个,不值一提。

政治上德国人的思路还是起码甩日本人几条街。除了结盟的艺术,不值得称道以外,其他的还是做的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也是和日本一样,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奇缺,光靠战略战术和政治思维,妄想称霸世界,显得非常的不理智。

二次大战让德国失败得比较迅速的原因是,苏德战场上德军的大败。德国为什么进攻苏联?第一是意识形态的对立,不可调和。第二是德国不进攻苏联,苏联就会进攻德国。

希特勒吞并了自己的祖国奥地利和别人的祖国捷克斯诺伐克,又和波兰有了一定的领土纷争,这让苏联感觉纳粹德国一路奔着他来了。感到自身危机的苏联想尽办法想和英法达成结盟,但是英法阳奉阴违,他们盼着希特勒一路向东,先和苏联火并,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希特勒没有像英法设想的那样一路向东,只是先把波兰搞定了后就停止了。停止了的原因,首先是他和苏联有协议,其次是它西面还有一个比波兰更强大的法国。法国和苏联比起来,法国要相对弱一些,希特勒想进攻苏联,必须先把法国拿下解决后顾之忧。所以希特勒杀了个回马枪,把英国远征军逼到了敦刻尔克,又绕过马奇诺防线占领了法国。

对于英国,希特勒打算和英国和平谈判,别让英国掺和进来,他好在欧洲放心的进攻苏联。这多多少少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希特勒的装甲集群没有向敦刻尔克进攻,而是放了这一批英国最宝贵的职业军人回英国。英国要是没有这些职业军人,后来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大反攻。还有以德国的海军实力,他根本就没有那个能力登陆英伦三岛。

让希特勒没有想到的是,英国的丘吉尔是一个十足的主战派,他对于希特勒没有任何好感,也绝不接受希特勒和平谈判的意图,甚至扣押了纳粹二号人物赫斯。所以,希特勒实施了海狮计划,只是这个计划没有成功。一没有海上实力,二空军又受了挫,这使得希特勒对英国暂时没了办法。好在海狮行动中,暂时把英国打得够呛,英国也没有那个实力,在短期内对德国造成威胁。所以希特勒可以放心的进攻苏联了,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他那猪一样的队友墨索里尼,接连的在欧洲惹事,迟滞了他进攻苏联的计划,要不也许没到冬天之前,希特勒就占领了莫斯科。

如果希特勒没有进攻苏联,那么战争的结果也是一样,甚至会更快,苏联也不会有那么大的伤亡。希特勒在欧洲疯狂的占地盘的时候,他的盟友斯大林也没闲着,接连吞并了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还顺道和芬兰打了一场不对等的苏芬战争。这场战争苏联让芬兰痛揍了一顿后,充分暴露了当时苏联红军的实力,这也多多少少给希特勒极大的自信,他认为:苏联这栋破房子,踹两脚就会塌。

苏联在欧洲扩大地盘的时候,和德国一样他也有一个进攻德国的计划,这个计划叫:大雷雨计划。这个计划虽然存在很多质疑,但是先下手为强这个军事定律,绝对不会有差错。希特勒先对斯大林实行了“巴巴罗萨计划”,就是为了避免苏联给他来一个“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进攻苏联开始的时候,简直是一帆风顺,这是因为斯大林盲目地相信了希特勒不会提前进攻他。

至此,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那么,苏联肯定会在某个时间段全力进攻德国,英美也会及时地开辟第二战场,因为他们双方绝不会允许一家称霸欧洲。那时的德国肯定承受不住来自两个方面的进攻,失败在所难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