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常识管理 | 心态 为什么管理总是力不从心(三)

 天下小粮仓 2022-02-16

常识:趋势决定绝对高度,奋斗决定相对高度

反常识:趋势决定绝对高度,奋斗决定趋势选择权

选择在管理道路上进阶,就是选择向金字塔尖进发。当来自内部外部的阻力越来越大,无疑我们需要越来越努力奋斗才行。每个人都知道奋斗很重要,可是为什么即便起跑线相似的人,在同样的努力下差异也会非常大?

我们听到大多数成功者回顾过往的时候,都会把成功归结于“运气好”,而且更多地深入交流以后发现,这不是他们在自谦,他们真的是在这么总结和认知的。那么成功的高度跟奋斗的关系到底有多大呢?到底是靠趋势,还是靠奋斗呢?在不同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奋斗呢?什么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才是安全的呢?这个章节我们来讨论一下,如果“运气”是如此重要的话,我们该用何种日常心态去做选择。

趋势和奋斗真正的关系

有一个可以称得上共识的观点是:趋势决定着绝对高度,而奋斗决定着相对高度。

这是个常识,但也和大多数常识存在同样的缺陷——对了一半,话没说完。

“趋势决定绝对高度”这半句没问题,我在读商学院的时候,老师也分享过一系列很有趣的例子: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是1955年出生的,在两人求知欲最强的1975年,他们被同一本杂志《大众机械》(Popular Mechanics)石破天惊的首页标题吸引:“个人计算机时代到来”。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他俩和很多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选择跳入时代洪流,进入1980年开始的PC(个人电脑)革命时代。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世界债主”摩根、“钢铁大王”卡耐基都是1835年左右出生的,都在年富力强时迎来1860年的美国铁路革命时代。他们都具备一个共同特点:生逢其时,在时代转折时把自己的全身心赌入时代洪流中。

时间再往前,莎士比亚的词汇量当时世界第一,因为他在大航海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时”之下,身在世界中心伦敦,占有“地利”,又在底层跟全世界涌入的人才一起做“伦漂”,所以有机会掌握巨量的新知识和信息,这是“人和”。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所有人都是在时代和生长环境的洪流中被裹挟着前进的,个体的表现差异在短期内是受很多特殊条件影响的,但是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观察,这些差异的上下限就稳定得多了。可以说,人生的绝对高度基本被大势确定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说选择比努力重要。

从1995年开始的互联网革命,2010年开始的人联网时代,如果摩尔定律依然生效,2025年会进入物联网时代,2040年机器、人、物会三网融合……

所以我的老师总结说生孩子就应该2019年或者2020年生,2040年的时候他们二十一二岁,正好赶上三网融合大时代!

虽然这个结论有点搞笑,但是通过这些事例我想说明,那些“成功人士”说的确实是真的,他们最大的成功因素确实是“运气”。知名经济学家周金涛提出的周期论和那句广为流传的“人生发财靠康波”[2]也是在说这个道理。

说到这里,上文那句常识“趋势决定着绝对高度,而奋斗决定着相对高度”,看起来仿佛就更对了。但这句话有一个默认的前提:无论你怎么奋斗,趋势都会和你绑定,你只不过在趋势中上下波动,趋势绝不会抛弃你。而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了。

真实的社会环境是弱肉强食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你的奋斗与趋势很可能是两件完全不相关的事情,可能你奋斗的方向就错了。但更可能的是,你在奋斗中被其他奋斗者挤出了趋势,你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力。所以这个常识在今天应该修改成:

趋势决定着绝对高度,奋斗决定了趋势选择权。

比如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主导的时代,一个在风口上的公司或行业是无数人眼红的。因为如果能在正确的趋势之中,你就更容易随风而起,拥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去提高你的管理能力,用更大的试错容忍度获得提升。

那么又回到问题所在,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你和很多人都在奋斗,都在趋势中。当处于趋势的上行阶段的时候,你凭什么可以分一杯羹呢?当趋势下行,人们想拼命逃离的时候,逃生的人那么多,又凭什么让你先走呢?

上行趋势,如何奋斗

下文分享一个关于上行趋势中,凭什么分到一杯羹的案例。

阿里巴巴是过去20年发展趋势最好的国内公司之一。如果在2001年初能以1万元左右月薪(阿里巴巴当时平均工资的5倍以上)、期权另算(估计10万股,每股现价约为270美元)的offer加入阿里巴巴,估计没有人会拒绝。不过阿里巴巴前COO(首席运营官)关明生老师给我们分享过这样一个很早期的案例。

在关明生老师被挖到阿里巴巴任COO之前,他已经做到美国通用电气亚洲区高管。2001年决定过去以后,马云跟他说:“Savio(关明生),我们很有钱。”

他问:“多少钱?”

马云说:“1000万,Dollar(美元)!”他还蛮高兴,2001年在杭州,1000万美元真的是很多钱。

这时候CFO(首席财务官)蔡崇信也在旁边补充了一句:“我们的burn rate(烧钱速度)也很快。”

关老师来自传统行业,不知道烧钱是什么意思,就问:“烧钱?”

蔡崇信解释了一下烧钱是互联网公司获得稳定收入前需要持续投入资金研发和探索商业模式的意思,说:“我们没收入的,一个月要烧掉200万美元,所以就只有5个月可以活命了。”

当时关老师就傻了,他意识到在开源还需要更多时间的情况下,第一时间的正确选择只能是节流了,就是后来业内俗称的“杀人放火”。

结果关老师刚去杭州报到的时候,就碰到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年轻老外,这个老外听说公司来了新COO,跑来看热闹。关老师就问他:“你做什么的?”

老外说:“我做产品的,刚开始在欧洲,后来调到纽约,又去了韩国,刚到这边报到。”

他问:“你月薪多少?”

老外说:“2万美元。”

那是2001年的杭州,其他中国员工平均工资只有2000元人民币,高的也就5000元。

于是关老师说:“工资减一半,期权3倍,你不能拒绝。否则人事部就在那边,你可以去办离职。”

小伙子面对这么一个蛮横无理的新COO,在这个现金流即将枯竭的公司又人生地不熟,虽然并不想走,但是震惊于这么离谱和突然的调整。他对着关老师大吼一通,哭着离开了。

而管理层经历长达几个月的痛苦裁员和缩减成本,在复制了无数次这个故事后,成功将公司成本降到每月50万美元(以及付出了200万美元的赔偿金),将公司的生命线延长到了一年以上,并通过Back to China(回到中国)、Back to Coast(回到沿海)、Back to Center(回到中心)等正确的决策,将阿里巴巴重新带回正轨,渡过了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期,重见天日。当然,这后面的故事已经与这个小伙子无关了。

可是这个小伙子做错了什么?只是因为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吗?如果是你在那个时刻,面对一个新的高管刚见面就要砍掉你一半的月薪,交换条件是3倍期权,你是否会做出不同的决定?你又能靠什么去做这个决策呢?

仔细回顾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那样一个大环境和小处境下,大多数人都会被情绪左右选择,并且由于“屁股决定脑袋”无法看到趋势在何方,深陷短期选择中,无法做出长远正确的选择。

打破这个僵局并不难,关键在于调整自己奋斗的重点,不再只是“更好地证明自己”,而是“获取更多的关键信息”。先看下趋势下行时如何奋斗,稍后一起分析。

趋势下行,如何奋斗

我有个同学在一家头部央企工作。某年年中我去找他玩,他跟我说在边缘部门学不到任何东西,一天到晚都很闲,而且去年一年降了6次薪酬福利,想趁年轻出去闯闯。

我随口问他:“那你提申请了吗?”

他说提了,但是提离职的人太多了,每天只批准3个人离职,他得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行。他提离职以后,领导几乎把他的工作剥离干净了,现在更没事情做了,很苦恼,可能得找找人,才能快速离职。

今年我再问他,惊讶地发现他居然还没有离职。一问之下才知道,他因为排队长又没事做,犹豫着是不是要继续等离职,于是撤销申请又提交申请,这么反复了好几次,浪费了两年时间。

趋势下行时,大家当然都是争先恐后地下车,可是就像开头提出的那样,这么拥挤的时候,为什么你能先下车呢?所以这个时候奋斗的重点不是“更好地证明自己”,而是“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并扛住”。

奋斗的目的是拥有选择权

此时再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一块看,虽然那位老外在一个上行的趋势中,而我的同学在下行的趋势中,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没有掌握决定自己去留的主动权。

老外在上行趋势中没有“获取更多的关键信息”而导致无法坚持下去,同学在下行趋势中没有“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并扛住”所以没法成功离职。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奋斗的目的都不是更好地证明自己,得到趋势中的相对高度,而是拥有自己命运的主宰权——一个决定自己能不能围绕趋势波动的权力。

这句话可能不太好理解,我举个例子。

如果“奋斗决定相对高度”,也就是奋斗的目的是在趋势中获得一个不错的位置,那在一个好企业中奋斗的终极目标就是在这家企业甚至一个行业里贡献卓著,奋斗终生。

可是这会安全吗?即便你没有听过1993年的国企下岗潮,也应该知道这几年经济波动下,众多企业裁员和破产重组,甚至整个行业直接消失,会随时让你面对市场上最直接的竞争。

在这种局势下,连奋斗的根基都不存在了,谈何奋斗的目标是得到一个好位置呢?所以说,在这个时代,奋斗的目标是“选择权”。

奋斗目标定位中的错误常识

关于奋斗的目标,还有很多的错误常识对我们在金字塔中攀升也很不利,借此机会列举一二。

大公司会把人磨成螺丝钉。

我在面试与创新和拓展强相关或高管等关键岗位的时候,有一类人是绝不会引入的,就是那些之前在大公司工作,然后离职原因是认为“大公司会把人磨成螺丝钉”,于是选择出来闯一闯的人。

这类人长期受到这个错误常识的误导,认为自己成长速度减慢、竞争力减弱的原因是在大企业日复一日地重复工作,导致螺丝钉化。这个思路其实本末倒置了,完全忽略了个体奋斗的价值,将成长完全绑定在了趋势上。这类人是在假设大公司会一直带着你走下去,所以你把自己变成了螺丝钉,希望能永远匹配大公司的需求。

可是需求是会变的,当需求变化的时候,不管是在上行还是下行趋势中,你的竞争者要么让你留不下来,要么让你下不了车。

因此不论在多么美好的行业或大公司里,永远要认识到危机就在一墙之隔,你需要全副武装像发动机一样不停前进,奋斗的目标应该是选择的权力而不是留下的权力。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我们还常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在公司排名第一就安全了。这也不对,因为你是假设在公司当明星就会一直坐稳位子,却没意识到真正的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并不在公司里。

我在银行工作的时候,获得过很多系统内最高级别的荣誉,“十佳青年”“创新大赛一等奖”等,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可是当2013年互联网金融兴起,我代表银行与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头部互联网公司合作时,突然发现在这些机构的年轻人比我更奋斗、更优秀、更专业,也比我更谦虚谨慎。在震惊之余,我明白了温室里的花朵也许可以长得很美,但当温室无法保护你的时候,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经历风雨。所以,我选择了离开银行去创业。

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一样,当公司遇到更大挑战的时候,当领导更换的时候,当主营业务更换的时候,公司有一万种可能让你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直接PK。所以无论在内部多么拔尖和优秀,“内部”二字就已经限制住了大多数人奋斗的动力,让我们坐井观天。

35岁以后被公司淘汰的中年程序员的故事,新人进公司以后薪酬倒挂[3]的故事,40岁以上被竞聘淘汰的故事,类似的故事我们在媒体上看到了太多太多了。

所以,奋斗的目标如果只是相对高度,那你永远是个被动被选择的职场人。当你把奋斗的定位在选择权上的时候,很多管理甚至处事视角和方式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奋斗决定主动权的大小。

当你拥有选择权时,你可以毫不手软地开除你团队的任何人,即便是老板的心腹。你可以选择带领业务走向新的方向。公司不支持?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实在不行还可以拉团队创业。你可以选择你认为对的那条路,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可以选择身边与你为伍的人。这才是奋斗的目的——掌握主动权。

怎样奋斗才能抓住选择权

知道原理和目标以后,方法就可以变得很简单和易操作。当我们把奋斗的关键目标调整成“拥有选择的权力”时,具体方法就可以跳出一个具体的企业环境或行业特点,总结为3点:

1.要做自己能做到的最好。

我们在面对复杂事务时经常会替上级考虑一个问题:这件事一定要做么?

我的经验是,永远不问“一定要做么?”角色和信息量的不同让我们没法和上级在同一个维度思考,我们最多考虑到“一定要这么做么?”也就是对任务的执行方法进行挑战,而不要对任务的必要性进行考虑。

任务来了,就“要做自己能做到的最好”。长此以往,你就是“靠谱”的代名词,就开始有了主动选择的权力。

不过很多人做到这一点了,却因不公正的对待而丧失了主动权,这是因为这些人往往忽视了剩下两个同样重要的点。

2.要把人际关系处理得最好。

这样你才拥有最多的信息来源和多方面的保障。可是,日常总有奇奇怪怪的事情和人出现,挑战着你的耐心和容忍度,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很难心平气和地维持人际关系,怎么办呢?

有个很有效的好办法。在你实力不够强、选择权还不够大的时候,就用山本耀司先生的这段话来激励自己:“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我们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我们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这段话能让你学会暂时忍耐,也帮你照见自己的缺点,从而更好地改善自己。而到了实力够强、有选择权时,大胆地干掉或远离对方就好。

但这仍然不够,因为酒香也怕巷子深。

3.要把最好的结果用最好的方式展现出来。

我遇到过很多管理者,看不上PPT做得好的和演讲能力强的同僚,觉得那都是“花活”。其实不然。我看过一段很有趣的话:当你觉得自己很牛的时候,当你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很了不起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想一想,怎么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件事。

在走上管理岗位后,展示工具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工具,在我们没有获得大多数人的尊重和认可之前,不管是汇报、PPT、演讲这些工具,还是对时机、场景的把握,都不能舍弃,要多花些精力锻炼。

趋势是决定性的,但这个决定性因素对你和周围的人作用是相同的。因此,在晋升、奖金、管理资源相对恒定的情况下,通过奋斗取得选择权,你就有机会自己来决定命运,这才是奋斗的真正价值。

我们经常听的“趋势决定绝对高度,奋斗决定相对高度”在今天已经不合时宜,关键原因就是在现在的竞争环境中,奋斗并不能让我们保持在上行趋势中或者离开下行趋势。因此应该改为:趋势决定绝对高度,奋斗决定趋势选择权。

那该如何确保奋斗的方向是正确的,以及拥有需要的选择权呢?就是以下3点:

1.要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

2.要把人际关系处理得最好;

3.要把最好的结果用最好的方式展现出来。

以这个奋斗心态为正确的目标去奋斗,你就会在趋势中拥有更好的选择权与更大的成功概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