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市108处优秀历史建筑(详解)

 新用户8287dExv 2022-02-16

一、20处一级保护建筑 

     1、台湾银行汉口分行,建于1915年,位于江汉路21号; 

      中国建筑师庄俊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属古典主义风格。

      2、金城银行,现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于1930年,位于保华街2号; 

       建筑师庄俊设计,立面采用西方爱奥尼柱式前额枋,以上有阁楼层和山花女儿墙,宏伟、庄重。4层,总建筑面积12139平方米。


     3、亚细亚火油公司汉口分公司,建于1924年,位于天津路1号; 

       英国景明洋行设计,魏清记营造厂施工,属欧洲文艺复兴古典主义风格,占地面积900平方米,系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按三段式划分,采用西式隅石与中式纹样作为装饰,外墙仿麻石墙面,墙角有隅石护角,檐口装饰及阳台细部处理留有中国传统手法痕迹。

     4、立兴洋行汉口分行,建于1922年,位于洞庭街82-84号; 

       属东南亚殖民建筑风格,设计者是德国的石格司建筑事务所。3层砖木结构,立面纵向“五段式”构图,竖向以窗来划分墙面。一楼为长窗,只有门厅两边为拱券窗,二三楼为三联券柱式外廊,底层主入口有多立克券柱式3开间门廊。整个大楼以三顺一丁的方法砌筑,外墙的砖块红白相间,坡顶红瓦。

     5、俄国领事馆,建于1904年,位于洞庭街62号; 

       这是一幢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4层砖混结构。主入口门斗居中,两侧各有一开间微微翘出。中部立柱大拱券门斗,平顶券拱门廊,两侧设汽车坡道,汽车可以开到门斗内。

       临街外墙两端向外伸展,动势强烈。细部精美,横向有规律地设置半圆券窗,窗间墙壁柱突出,强化了竖向线条,使建筑整体显得稳重大方。一二楼有立柱外廊,门窗全部是壁柱拱券式,外墙用水平线条式凹槽装饰,增添了建筑的生动性。

     6、江汉关监督公署,建于1905年,位于一元路5号; 

江汉关监督公署旧址(汉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7、日租界军官宿舍,建于1910年左右,位于胜利街272号; 

      文艺复兴式建筑,清水红砖建筑,主体二层,混凝土柱式门廊,廊顶为阳台,局部建有瞭望塔,红瓦坡屋面,门、窗用圆弧形拱券,外墙有砖砌壁柱和隅石。每套住宅均有卧室、起居室、前廊房、厨房,水电卫生设备齐全。日本侵略武汉期间,曾作为日本军官宿舍使用

     8、巴公房子,建于1910年,位于鄱阳街46-56号; 

总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俄罗斯风格的百年老建筑。

大楼占据了整个道路交汇处三角形地带,形成庞大的公寓综合体。勒脚条石砌筑,上部为红砖清水墙,窗间墙处有凸出壁柱,每层均有精细砖雕腰线。三层用半圆拱券窗,交角处顶部设有一圆堡塔楼。

     9、咸安坊,建于1910年,位于胜利街南京路下首; 

       咸安坊属民国早期里坊式住宅建筑群,为汉口有代表性的高级里分住宅区。全坊有两层砖木结构石库门式住宅20余栋。

     10、季凡洛夫公馆,建于1913年,位于洞庭街60号; 

       一幢红砖别墅,原主人季凡洛夫为俄国茶商,时与法国领事馆迎面而立。别墅具有典型的俄式民居特色,三层砖木结构:平面底层设有俄罗斯民族崇尚的拜占廷式砖石拱券,中部收进;二层外走廊;三层封闭式阳台,强调俄罗斯严寒地区的建筑特点。清水红砖外墙,屋顶高低错落,一端有六角红瓦尖顶。内部木装修,每间房都有壁炉,非常考究。

     11、怡和村,建于1920年,位于解放公园路; 

      1920年英国怡和洋行经理杜百里(W.S.Dupree)在西商跑马场西北方购地,9.9万平方,建起高档别墅区怡和村,由英国发德普公司和广帮李培记、浙帮任协记等营造厂承建。怡和村为典型的花园式别墅区,绿化程度高。总体布局灵活自由,10多栋别墅在平面功能设计、立面造型以及使用材料等方面各有特点。别墅多为二至三层砖木结构,部分有底层车库。住宅内部装修豪华,起居室、卧室、书房、厨房、厕所、佣人室等房间齐全。

     12、四明银行汉口分行,建于1934年,位于江汉路45号; 

     13、国货商场,现市中心百货商场,建于1929年,位于江汉一路57号; 
       西式建筑,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及正兴隆营造厂施工。

     14、汉口总商会,现市工商联合会,建于1920年,位于中山大道949号; 

     15、天主教鄂东代牧区主教公署,现中南神哲学院,建于1889年,位于武昌区花园山4号; 

       用途:办公、教堂、保育园(原),教学、教堂、保育园(现);设计:江德成;结构:砖木;层数:地上2、3层,底下1层;正立面三段式、对称构图。一楼为内廊,中部五开间柱廊略微凸出,呈外方内拱顶形,以高高的台阶与地面相连,左右两边呈拱顶形,净空超过4米。二层的窗口除中间一扇呈拱顶形外,其余均为方形,净空低于一层。主入口顶部有巨大的三角形山花。主教座堂系罗马巴西利卡式建筑风格,坐北朝南,气势恢宏,做工精良。正立面呈对称状,四根贴墙立柱,柱头支撑宽阔的檐部,顶上巨大山花。主入口双层拱券,两侧墙壁上建有内嵌式深度浮雕,图形为橄榄枝。入口之上开玫瑰花窗,中心设一西式日晷以观测日影记时。礼拜大厅宽敞空阔,内空高20米,天顶藻井花纹为金箔镶嵌,至今保存完好。1862年,意大利天主教方济各会湖北代牧区主教明位笃在武昌花园山购大片土地,委托继任主教江德成(建筑师)设计并修建鄂东代牧区主教公署。1889年,江德成在公署右侧设计建造主教座堂,后又建育婴堂等附属建筑。

      16、钱基博故居,现名朴园,建于1936年,位于武昌区华中村1-40号; 

系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内木板铺地,总建面630平方米

      17、卢家老宅,建于1892年,位于武昌区白沙洲陈家巷正街17号;此宅已经被毁。 

       这栋房子占地747平方米,木结构,前后分两进院落,厅堂、厢房、客房等一应俱全,在当时颇显豪华气派。

     18、武汉剧院,建于1959年,位于解放大道1020号;

观众厅座位1459个,建筑面积8.480.03平方米

     19、吴家花园,建于1937年,位于南京路124号; 

南京路124号坐落着吴佩孚旧居

      20、中铁大桥局办公楼,建于1953年,位于汉阳大道。 

设计者唐寰澄。四层砖混结构

二、88处二级保护建筑 

     1、首善堂,建于1913年,位于黎黄陂路11号; 

        为当时天主教在汉所置产业,1928年改为付绍亭公馆。是现代风格的古典主义建筑。

     2、上海银行汉口分行,建于1920年,位于江汉路46号; 

         该旧址占地面积59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古典主义风格,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外部麻石雕花门墙。正面五开间。一层为拱券门窗,麻石砌墙,二至三层中部窗间有圆柱装饰。由三义洋行设计,上海三合兴营造厂施工。

     3、浙江实业银行汉口分行,建于1926年,位于中山大道912号; 

      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大楼为古典主义风格,基座采用粗糙的花岗石块砌筑。主入口以白色麻石贴面,与大楼主体部分区别开。六根石柱托起上方的小檐口,形成门斗,石柱的排列形成三开间,柱头已有所演化,门斗两侧各有一石雕穗圈。四楼原为红坡屋顶,在加建五层时,将原有的檐口变小成为腰线,在顶部边角处各加盖一多边型穹楼。

     4、大孚银行,建于1936年,位于南京路104号;

     5、聚兴城银行,建于1935年,位于江汉路116号;

属现代派建筑,由景明洋行设计,李丽记营造厂施工

     6、永利银行,建于1946年,位于江汉路6号;

     7、日信洋行,建于1920年,位于江汉路2号; 

     8、安利英洋行汉口分行,建于1929年,位于四唯路10号; 

      景明洋行设计,钟恒记营造厂分两次施工,1935年建成,建筑面积达5822平方米,五层,有电梯。

     9、法国领事馆,建于1892年,位于洞庭街81号; 

      汉口法领事馆建于1865年,南亚殖民风格庭园建筑,二层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外廊,一层拱券门,二层拱券窗,石柱栏杆,麻石墙面,主入口方柱门斗,门斗上层为阳台,红瓦屋面,烟囱和壁炉,木地板,木百页,室内装修深褐色的调子凉爽而温润。1891年,领事馆被洪水冲毁,1892年重建。领事馆四周建有花园,院内建有车库,花园里一年四季林木森森,与外界有围墙相隔。

      10、德国工部、巡捕房,建于1896年,位于胜利271号; 

       文艺复兴式建筑。建筑底部用暗红色砂岩垒砌,上部斩假石粉面。窗为圆形券拱,窗框用钢筋水泥浇制。特别是建筑的转角处设有突出的塔楼,强化了安全防卫功能。墙高窗小,有罗马风格特征。

     11、俄国巡捕房,建于1900年,位于洞庭街54号; 

      12、信义公所,建于1923年,位于洞庭街77号; 

      13、英文楚报馆,建于1924年,位于胜利街99号; 

    14、华商总会,建于1922年,位于江汉二路157号; 

    15、华商赛马公会,建于1919年,位于汇通路20号; 

       属古典主义向现代派过渡建筑,1919年建成,由汉合顺营造厂施工。系3层砖混结构,体量方正,立面简化,去除古典装饰。1908年,由于当时华商在西商跑马场受到不公正待遇,且跑马场利润丰厚,刘歆生等人组成华商交马公会,修建华商跑马场。

      16、新泰大楼,建于1924年,位于沿江大道108号; 

     由景明洋行设计,永茂昌营造厂施工,系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3719.77平方米。设计采用三段式构图手法。临街转角底层设主入口,顶部有椭圆形穹窿塔楼,采用爱奥尼附柱;两侧方壁柱,柱头下有徵饰、鼓座,中部采用4巨柱式。进门主楼梯旋转而上,风格独特。

     17、平汉铁路南局,建于1920—1925年,位于胜利街174号; 

    夏光宇设计,系4层砖混结构。底层为罗马式券柱敞廊,立面装饰工艺考究。

     18、武汉卫戌司令部军法处,建于1923年,位于江岸区铭新街8号; 

      这栋大楼当初是作为大陆银行汉口分行营业厅,由中国著名建筑师庄俊设计,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三段式构图,正立面两端突出,中间三层方柱通廊。今为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

     19、武汉卫戌司令部,建于1920年左右,位于铭新街18号; 

     为现代风格的古典主义建筑。横向和纵向三段构图,对称建筑。正面三开间,上5级台阶进入门廊,中部开间三层均为爱奥尼克柱内廊,二楼立柱上加有装饰物。其中二两侧开间凸出呈三面形,每方有一樘木窗。一层和二层顶凸出腰线,外墙为红砖清水砌筑,顶层檐口上建有女儿墙。直角长窗,一、二层窗楣上的装饰各不相同,造型富于变化。

     20、中央信托局汉口分局,建于1936年年,位于中山大道912号; 

       卢镛标设计,上海泰兴营造厂施工。系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取消柱式构图,强调素面、直线,檐部厚重,仍未完全摆脱西方古典式影响。

     21、西商赛马俱乐部大看台,现解放军通讯学院,建于1905年,位于解放公园路; 

西商跑马场旧址原占地800多亩,位于解放大道1145号

     22、珞珈山街房子,建于1910年—1927年,位于汉口珞珈山路; 

       由英商怡和洋行投资陆续修建,共有20多栋,多为三层的高级公寓,略带西班牙建筑风格。

     23、涂堃山公馆,建于1913年前,位于车站路10号; 

     24、周苍柏公馆,建于1920年左右,位于黄陂村4、5、6号; 

     25、上海村,建于1923年,位于江汉路上海银行侧; 

     26、杨森公馆,建于1926年,位于惠济路39号; 


     27、大陆坊,建于1931年,位于中山大道南京路口; 


     28、同兴里,建于1932年,位于洞庭街3号; 

     由义品洋行设计,武昌协成土木建筑厂、永茂隆营造厂施工。里分布局采用主、支巷型,包括25栋房屋,均为2层砖混结构,分门为过街楼式,栋门为石库门式。同兴里原为大买办刘予敬私人花园,1928年前后,由徐、刘等22家在此建楼,形成居民区。以美好愿望称”同心里”。

     29、江汉村、六也村,建于1931年,位于洞庭街; 

      30、洞庭村,建于1931年,位于洞庭街; 

洞庭村长百余米,原属于高级里份式住宅。

     31、金城里,建于1930年,位于中山大道南京路交叉处; 

      金城里的位置和里份布局中山大道下行与南京路交汇处分为东西两股,东北边一股直行仍称中山大道,西北边一股弧形的路段名为保华街 ,它是为了纪念当年抵御英租界向北扩展的争斗。特殊的历史渊源使中山大道和保华街合围而成了一处城市岛屿或马路绿洲 。
      近代里分式住宅建筑群。金城银行投资,庄俊设计,是一栋办公带住宅的建筑群体。2005年改造为武汉美术馆。

     32、汉口电灯公司,建于1905年,位于合作路22号; 

      也叫汉口英商电灯公司。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文艺复兴的风格。这个旧址是武汉城市工业发展史的重要见证。

     33、平和打包厂,建于1905年,位于汉口青岛路10号; 


     34、广益桥清真寺,建于1925年,位于民权路; 

原为宫殿式木质结构,1930年重建,1986年扩建加层,现在看到的是具有阿拉伯建筑特色的5层建筑,面积940平方米,5楼平台耸立着3个穹顶式的“邦克楼”。一楼系水房。二楼为客厅和诵经房。三楼为礼拜大殿,面积36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礼拜。四楼为市伊斯兰教协会办公地点。五楼是用作会场、节日会礼的大殿。

     35、江苏会馆,建于1924年,位于前进五路115号; 


     36、宁波会馆,现红领巾小学,建于1924年,位于前进五路111号; 

     37、圣若瑟女子中学,现市十九中学,建于1923年,位于自治街242号; 

     38、基督教救世堂,建于1867年,位于汉正街434号; 

     39、博学中学教堂,建于1905年前,位于解放大道171号; 

     40、共勉街牌坊,建于清中叶,位于汉阳共勉街; 


     41、中华循道公会弘道,现傅家坡小学,建于1907年,位于武珞路261号; 

     42、文华大学文学院,现省中医学院办公楼,建于1915年,位于武昌云架桥110号; 

     43、瞿雅各健身所,现省中医学院体育馆,建于1915年,位于武昌云架桥110号; 

     砖木结构,中西合璧两层建筑,正面二层划分,底层清水红砖墙,用水泥框套做券门及柱角方窗。第二层处理成中国传统柱柱廊形式,下有麻石柱基,上有额枋梁头、雀磬,柱间单勾窗根,采用南方民居形式,屋檐为绿琉璃瓦,仿宋式重檐庑殿柱。健身所按西方体育馆功能设计。

     44、夏斗寅、徐源泉别墅,建于1936年—1946年,位于武昌昙华村141号; 

徐源泉别墅
徐源泉别墅
徐源泉别墅
徐源泉别墅
徐源泉别墅
徐源泉别墅
夏斗寅别墅

     45、文华大学礼拜堂,现省中医学院小礼堂,建于1871年,位于武昌云架桥110号; 

     46、文华大学学生宿舍,建于1871年,位于武昌云架桥110号; 

     47、肖耀南公馆,建于1921年,位于中山大道1367号; 

       原为二层砖混结构,拱券门窗,红瓦屋顶,为晚期古典主义建筑。上世纪90年代,又在上面加盖两层,形成现在四层格局。

     48、格非堂,现荣光堂,建于1931年,位于汉口黄石路26号; 


     49、东方汇理银行汉口分行,现市越剧团,建于1902年,位于沿江大道119号; 

     2层砖木结构,建筑立面采用晚期文艺复兴时期结构,巴洛克式装饰手法,柱式、山花造型独特,是欧洲传统清水红砖工艺。

     50、广东银行汉口分行,建于1923年,位于扬子街7号; 

     51、保安洋行,建于1914年,位于青岛路3号; 

     52、日本领事馆,现滨江饭店,建于1929年—1932年,位于山海关路2号; 

     53、唐生智公馆,建于1913年前,位于胜利街183号; 

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系3层钢筋混泥土结构。主入口3间,中间宽,两侧用双柱;上方为两柱三间式外廊。

     54、汉口新市场,现民众乐园,建于1918年,位于中山大道919号; 

     55、博学中学,建于1905年,位于解放大道简易宿舍171号; 

        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平面布局呈拉丁十字型,红砖清水墙单层结构,红砖坡顶;房顶有一座钟塔为英国乡村哥特式建筑。

     56、汉口慈善会,建于1915年,位于中山大道465号; 

     57、既济水电公司宗关水厂,建于1906年,位于硚口水厂一路5号; 


     58、仁济医院,建于1895年,位于武昌花园山4号; 


     59、湖北中医附院15号楼,建于1901年,位于武昌区花园山4号; 

     60、瑞典教区旧址,建于1890年,位于武昌区昙华林92-108号; 

        属典型北欧风格建筑,教区建筑为2层和4层砖木结构,外柱廊采取拱券式。楼高16.7米,陡峭的屋顶高达6.7米。

     61、翁守谦故居,建于1895年前,位于武昌区昙华林75号; 

     62、蔡广济旧宅,建于1930年,位于武昌区戈甲营94号; 

       蔡广济旧宅为二层砖木结构,屋顶是人字坡,而外墙却是仿西式屋面,属中西合璧式住宅建筑,1930年建成。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有门廊、踏步、百叶窗,顶有阁楼,总建面187平方米。

     63、昙华林32号,建于1901年,位于武昌区昙华林32号; 

       百年老街的名字叫昙华林,它从东到中山路,从西到得胜桥,全长1200米。

       32号为中西合壁式住宅建筑,建筑呈两进院落式总体布局,院门仿江南民居式石库门,前进主体为中西合壁2层洋楼,入口门廊采用科林斯复合式双柱,后进为U字型平面天花院落。

     64、基督教崇真堂,建于1864年,位于武昌区戈甲营44号; 

     65、汪泽旧宅,建于1910年,位于武昌区太平试馆4号; 

     66、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现中医附院库房,建于1888年,位于武昌区花园山4号; 

     67、徐氏公馆,建于1936年,位于武昌区崇福山街9号; 

     68、圣约瑟学堂旧址,建于1890年,位于武昌区崇福山街51号; 

     69、晏道刚公馆,建于1925年,位于武昌区高家巷17号; 


     70、半园,建于1928年,位于武昌区鼓架坡27号; 


     71、武昌区鼓架坡59、60、61号,建于1903年,位于武昌区鼓架坡59、60、61号; 


   西式阁楼式住宅建筑,砖墙瓦顶,正面主入口有柱式山花门廊

     72、万尧芳公馆,建于1921年,位于江岸区铭新街21号; 

     73、交通运输局,建于1937年,位于江岸区南京路113号; 

       文艺复兴式建筑,左右对称,分前后楼,前楼二层,后楼三层。建筑装饰精美,细节处非常讲究。

     74、汉润里,建于1937年前,位于江岸区汉润里; 

     75、沿江大道140号,现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建于1937年前,位于沿江大道140号; 

     76、韶山二里,现名黄陂二里,建于1937年,位于江岸区黄陂二里3—9号; 


     77、胜利街155号,建于1937年前,位于江岸区胜利街155号; 

     78、胜利街257号,现江岸区少儿图书馆,建于1927年,江岸区胜利街257号; 

     79、一元路6号,建于1937年,位于江岸区一元路6号; 

     80、车站路8号,建于1930年,位于江岸区车站路8号; 


     81、济生路电话分局,现武汉电信局江汉分局,建于1902年,位于江汉区友谊路98号; 

      该建筑属古典主义建筑,三段式构图,左右对称布局,入口设在正中,两边采用爱奥尼双柱强调,建筑线条横向划分。立面牛腿、栏杆线条较为考究,山花处理较为简洁。


     82、江汉路135号,现江汉医院,建于1937年,位于江汉路135号; 

     83、华康副食,建于1917年,位于江汉路117号; 

     84、江汉路时代钟表,建于1900年后,位于中山大道549—559号; 

     85、新安书院(徽州会馆),建于1668年,位于硚口区新安街3—27号; 

      书院建立了御书楼、文昌阁、玉皇殿、准提庵、新安巷,还设置了救火水龙。

到今天,只剩下一段围墙

围墙外的街道

     86、一冶机关大院,建于1956年左右,位于青山区一冶机关大院; 

     87、八街坊,建于1956年,位于青山区红钢城八街坊; 

         八街坊设计成了苏联风格的红房子:含有俄罗斯风格的内阳台、拱门、尖顶的红砖楼群,组成了一个个宽敞的四合院,而且从空中看,恰是一个“喜喜”字。一个个小围合式住宅楼中间,是宽阔的绿化带,围合式住宅楼又形成大院子,中间是学校、幼儿园。中国设计师在细部上,加进了中国传统纹饰。

     88、汉阳天主教堂,建于1936年,位于汉阳区显正街163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