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做什么直接去做,不要指望别人

 sunflowerw386w 2022-02-16

一件事情,按照正常逻辑,要么不做,要么好好做。

但里面有个隐晦的心理:

依赖。

人的懒惰本性,会在需要做的事情上,发作进行拖延,想看看有没有别人来做。

这个别人常常就是亲近之人。

一而再,再而三,

自己的事情,经过拖延之后,别人在有空的时候帮忙做了,那么会固化这种依赖心理。


1

具体的事情

依赖心理一旦形成,人就基本上废掉了。

遇到事情,总会找各种原因,来掩饰自己,顺便把责任推卸出去。

表面看赚了。

不说别的,但说时间,时间是什么,是生命。

如果不做事,那么时间花在哪里?吃喝玩乐?或者其它的放纵上。

丧失多少时间,等于丧失多少生命。

“如果需要做些什么,就动手去做。

不要指望别人来替你完成。大家的事最终必然是某一个人的事。”

没有抽象的事情,

只有具体的事情,大家的责任,最后落脚点还是每一个具体的人。

指望别人做的事情,大概率没人做。

该承担的责任没有承担,

年轻的时候,可能看着还行,年龄越大,生活质量不知不觉中下降。

量变引起质变。

那种委屈涌出来,明明没做错什么,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结果只能沉浸旧的叙事中,

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每天怨天尤人,继续白白浪费时间精力。

不要问谁的责任?

这种念头一起,大概率属于自己的责任。


2

抗压的能力

人在压力之下,很少动力增强,更多可能是退缩和阻碍。

谁又会享受痛苦呢?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生活、学习、工作,只要活着,压力是免不了的。

抗压太关键了,

抵抗压力强,做什么事情,都顺畅许多。

遭遇太多的困难、挫折,容易挫伤自信心,然后盯着自己的弱点,放不开。

有什么后果呢?

就是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有些事情明明很简单,照样畏手畏脚。

想是问题,做是答案。

世间的烦恼,多由想得太多,做得太少,造成的。

压力很多时候,也是自我想象出来的。

大脑总喜欢错误归因。

比如指责自己不够努力,当时就应该怎么怎么样;

再比如抱怨环境不好,都是什么什么造成自己做不好。

而且这些原因,大概率是正确的。

可是,这些原因是片面的,不构成整体,还是有其它的内容在里面。

不是承受不住压力,

而是习惯性逃避,沉浸到情绪的漩涡之中,躲藏着,心安理得,可以不深入分析问题,思考总结。


3

简单的方法

为什么懒于思考?

累。

一方面思考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另一方面不清楚思考的目的。

“思考的真正目的是摒弃思考。”

让人从繁杂的事务中挣脱出来。

同样的事情,不能只是单纯地执行,还要寻找简单的方法。

不是投机取巧。

任何事情,犹如熵增一样,开始可能很简单,慢慢会变得复杂化。

复杂意味着压力和焦虑。

进一步导致工作的劳累,生活的疲惫。

熵减不会从天而降。

思考的意义,就在于此,边做事的同时,也精进,让事情的流程更简单。

再大的事情,也是一件一件很小的事情组成。

标准化、模块化,

把事情分散,抽象出来共性的部分,进行重组,这样一目了然。

就像人体。

每一个身体器官,做什么的,都很清晰,哪里有问题,修复哪里。

专家之所以厉害,

不在于智商很高,而是他们摄入了更丰富的信息,用于思考更简单更快捷的处理方式。

熟能生巧。

知道得多,面对不同的场景,拥有更合适的做事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