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坡苏33 苏轼的快乐人设 不过是后人的一厢情愿

 无犀之谈 2022-02-16

坡苏33 苏轼的快乐人设 不过是后人的一厢情愿

今天,我必须再次纠正现代人对苏东坡的一个错误印象。

这个印象,大概更多是拜林语堂所赐。

苏轼的命格中,绝不像林在《苏东坡传》中所描绘的那样,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

“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他的这种魔力就是我这鲁拙之笔所要尽力描写的,他的这种魔力也就是使无数中国的读书人所倾倒、所爱慕的。”

——林语堂《苏东坡传》

这,是一种错觉。

元丰四年(1081)末,寓黄近二载,从这年春天有了一片面积不小的自耕地后,苏轼的心情确实日渐开朗,与旧友新朋也逐渐热络起来,但这并不代表他最真实的内心情绪。

冬至那天,侄儿苏安节不远千里来到黄州看望伯父苏轼。

苏安节的父亲是苏不疑(子明),祖父是苏轼父亲苏洵的兄长苏涣。

伯侄二人饮酒赏乐,直至深夜,大醉之中的苏轼以同韵连作三诗,压抑于胸中近两年的苦闷、抑郁、无奈、不甘,借着酒劲,对着久别重逢的亲人,倾泻而出。

先看第一首——

南来不觉岁峥嵘,坐拨寒灰听雨声。

遮眼文书元不读,伴人灯火亦多情。

嗟予潦倒无归日,今汝蹉跎已半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