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万家灯火,而中国安能一局钦州光伏项目部安全员们正在施工现场进行年初开工安全大检查.......安全人就是“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自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天起,大家伙便将这种理念牢记心中,践行手中。查隐患、堵漏洞、防事故,始终站在施工生产最前沿,像磐石一样,守护着安全生产防线。 一颗“赤诚心”(巩经伟) “如果我有一百分的能力,我愿付出两百分的努力”这是安全总监巩经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代表着一颗“赤诚心”。 虽然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却有着极强的责任心,现场有危险作业时,他像筛子一样一遍遍过滤着各类安全隐患,不漏过一个疑点,不放过一个死角,不疏忽一个细节,无论风吹日晒从未间断。仅半年时间,他就亲自查找各类问题隐患100多处,制止违章80余起,下发整改通知单60多个,考核通知单20多项。有同事说,要是评选各个队伍最“讨厌”的人,他绝对全票通过,正是这个最令人“讨厌”的人,用实际行动为项目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有人说,在安全管理方面,宁愿听骂声,不想听哭声。对此,我是非常认可的,我不想那种心理难受的场景再现!在他们违章时,面对我的严肃处理,他们可以不接受,他们甚至可以回骂,我都可以接受;并且面对他们的回骂,我很高兴,他们还有机会骂我,至少说明他们的人就还在!我不想别人再像我的那两位兄弟一样,一个连骂我的机会都没了,另一个骂我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我宁愿看到他们站在我的面前骂我,也不愿看到他们的家属站在他们的尸体前痛哭!我宁愿听骂声,不要听哭声。”巩经伟经常跟安全管理人员这样说道。 一张“唠叨嘴”(张磊) “找事”的目的是为了不出事。违章不一定出事,但出事肯定是违章。对习惯性违章,不能习惯性不管。每次违章并不一定会导致事故发生,100次违章可能也不会发生一次事故,但也可能一次违章你就连感到遗憾的机会都没有了。这个特殊的岗位,让安环部部长张磊就了一张“唠叨嘴”,看见不合规的,他总要说道说道。 “老吴,你那乙炔瓶和氧气瓶是不是处对象了?怎么总腻歪在一起?上次不是和你说过要间隔5米么,抓紧挪开,否则停止作业。” “小孙,电焊机必须要按规范做好接地,做好接地之前不允许进行施工作业。” “上边的,安全带当摆设的?别拿自己生命开玩笑,立即纠正过来!” “喂,前面那师傅,安全帽帽带给我戴好咯。” 一天下来,他都会累的腰腿酸软、口干舌燥,有时候忙起来,嗓子都会沙哑,大家被唠叨烦了,有时候也会怼两句,可是马上又会被他的执着所感染,乖乖的按章作业。有时候听不到他的唠叨,大家还有点不习惯,心里也没底。 一身“英雄胆”(杨少坤) 都说管安全的是“黑面孔、铁心肠”,常常被人误解,不少人都在困难与压力下退却了。专职安全员杨少坤偏偏不服输,以“上山打虎”的勇气,坚决与不安全行为斗争。 一次,在设备吊装过程中,因吊装绳套有断丝现象,如果不及时更换,很有可能造成事故。他当即指出,要求现场负责人立即安排更换。现场负责人随即吩咐司索工刘工前去,但刘工嫌麻烦,说马上就要吊完了,骂杨少坤多管闲事,气氛一下就紧张起来。杨少坤毫无惧色吼了回去:“刘工,马上就干完了?你知道事故往往都是发生在一瞬间吗?万一出了事,谁来负责?一家老少怎么办?每年因为钢丝绳断裂出的事还少么,刚学过的案例都忘在脑子后边了?”在他的义正言辞之下,刘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即表示以后绝不再犯。 “老杨,我这离材料区还有好几米远,抽根烟也算问题啦?天高皇帝远的,上级领导也不会来,这就别上纲上线了……”一位工人说道。杨少坤立即反驳:“制度就是制度,不是给领导看的,在吸烟区,我都可以请你抽,这里就是不行!”在集中整治的那段时间,他开出了好几张罚单,丝毫不留情面。大家都被他这股“愣劲儿”所折服,现场抽烟行为基本消失。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项目正赶上开工复工的热潮,安全虽然不是主要工作,但却是首要工作。在一次次的抬头俯身中,他们用一腔热血与激情,肩负责任的担当,默默践行着项目建设发展努力奋斗的誓言。(巩经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