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孩子遇到困难只会哭鼻子怎么办
2022-02-16 | 阅:  转:  |  分享 
  
孩子专注力三要素当我们了解了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专注力时长,以及专注力发生问题的关键期后,现在再来看一个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即使没有太严重的专
注力问题,为何有些孩子可以做到认真听课,而有些孩子却像“猴子屁股”样坐不住呢?这里我着重介绍三个影响孩子专注力的重要因素。因素一:
孩子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度和掌控度心理学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对象是80个美国加州的孩子和危地马拉共和国的玛雅村落的孩子。她发现,玛雅
孩子比加州孩子的专注力要高出许多。在走访了玛雅村落后,教授总结了三个主导原因。第一是受兴趣影响。调研人员用折纸来测试玛雅孩子的专注
力,因为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纸艺,对此感到相当好奇,所以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第二是对注意力的掌控感和内驱力,这些孩子
平时拥有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也就是说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来聚焦自己的注意力,而不是听从别人的命令被动地聚焦注意力。第三是从小
的实践玛雅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通过做家务来训练注意力。比如,一个4岁的小女孩就可以去户外帮助家长做家务或者自己找乐子玩;12岁的
姐姐在吃完饭后,会主动把全家人的饭碗都洗好。教授认为,成功完成这些家务需要保持高度专注力。因此,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手工就
是在给予孩子练习注意力的机会。所以,一个孩子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度和自我掌控度对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此外,当
孩子感到是自己在决定关注什么内容时,他们的注意力会变得高度聚焦,并持续较长时间。因素二:孩子对学习内容的适应度正如我们在第一章第一
节里讨论过的那样,当孩子的学习内容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时,就会进入“学习恐慌区”,注意力会移向更容易或更有趣的地方,造成学习效率降低
的现象。为了避免这样的恐慌区,近年来美国的老师们在教学课程中开始尝试“分块”教学法。具体做法是,在教孩子新内容前,先给他们预留出一
定的辅导时间,来帮助孩子理解和操作新内容,比如老师先讲解一下背景情况,看一段相关资料视频或读一本相关主题的书等等。怎么计算这个预留
时间呢?首先,老师算出班里学生的平均年龄数,然后加上一个5分钟。比如一个平均7岁孩子的班级,加上5分钟就算出了需要接受12分钟预先
辅导的时长了,这样安排可以降低孩子在看到陌生的新内容时产生恐惧感,并导致注意力分散的概率。因素三:找到孩子擅长或喜爱的学习模式孩子
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自控力逐渐增强之外,还开始形成和了解自己所擅长的学习模式。当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或工作时,就会变得更加
专注。美国神经语言科学建立了一个VAK理论,根据人对感知渠道的偏好,把学习分成三种类型,即视觉型(V)、听觉型(A)和触觉型(K)
。虽然目前的科研还没法用量化的数据来明确显示这个理论对学习的影响程度,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当老师的授课方式更加适合孩子的学习模式时
,孩子对内容的接受度就会提高。比如,偏视觉型的孩子在学习时会更倾向于通过观察和阅读来学习他们需要用眼睛看到才能集中精力。所以,当学
习抽象的数学公式时,老师和家长就可以多用图像、表格和阅读材料等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对于偏听觉型的孩子来说,最好的学习模式是聆听和
讨论,他们需要通过聆听来掌握学习的关键点,并展开提问,或者把学习内容复述出来。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偏听觉型,那就多与他做面对面的讨论
和复述。而偏感觉型的孩子需要通过身体的参与才能集中注意力。我家小孩属于这个类型的孩子,如果把他固定在一个小的空间里学习,他就会非常
难受,甚至变得焦躁不安。对他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模式是亲身体验和探索,通过实践来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当然,最好的情况是一个人能够均
衡发展,平衡使用这三种学习模式这也就是近年来大家都在提倡的多维度、多场景的学习法。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来学习或听讲时
,先不要急着批评或责骂他,可以静下心来观察和分析一下:孩子到底是因为学习内容无趣或太难了而没法专注呢,还是因为学习模式不合适他,还
是学习时间过长需要给他一个暂停时间?总之,专注力会受到孩子的内在情绪、外在环境和学习模式的多重影响,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责怪孩子,不仅无法有效改善孩子专注力缺失的问题,反而还会加剧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
献花(0)
+1
(本文系壬凯远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