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yuktsan 2022-02-17

2020-02-01 10:39

泉南文化

作者:HT 编辑:段友鱼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藏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里的诸神

泉州,又称刺桐,一座美好的城市,经由海路和陆路而来的中外文明在这里相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处一城,不同信仰在这里交织互动,各种各样的东西方神灵在这里汇聚。

在泉州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不少于6000座宫庙,不少于500种神灵,向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美誉,无论你来自哪里,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各自的信仰归依。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耸立在这座城市的各式宗教建筑,以及守护人们心灵的各种神明,以独有的方式帮助我们讲述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故事,解读不同信仰的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的秘密。

┃ NO.1 ┃

人类基于对自然的敬畏或希冀获得超自然力量的庇佑,便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于是就有了原始的信仰。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带有远古遗风的拍胸舞

历史太过久远,我们已经无法清楚地描绘居住在泉州的闽越先民最初的信仰,但透过泉州民间信仰的各种动植物崇拜,我们可以知道闽越先民的信仰在历经千年的融合变迁中,仍有不少信仰保留在或融入今天的民间信仰中。

已有学者指出,早在3-4世纪以前,闽越文化就已经和中原汉文化有相当程度的接触,闽越信仰与中原地区的信仰在西晋之前就互相影响了。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展厅里西晋与南朝时的墓砖

3世纪以后,中原文化向闽越地区辐射有了正式记载,中原移民带来了儒、释、道等信仰,闽越地区开始加快了汉化的进程。于是,泉州地区有了最早的道观、佛教寺院。

道教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清源山上的老子雕像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千百年来一直活跃于民间。元妙观始建于3世纪,是道教传入泉州的第一座道观,历代多次重修,至今仍是泉州市区最重要的道场。

泉州的道教也十分兴盛,在清源山上有一尊因山石而雕成的老子造像,是中国最大的道教造像。传说老子云游到此羽化显圣,世人顶礼膜拜,香火延续不断,清源山也因此成了观光、朝觐、悟道的“道教名山”。

佛教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延福寺

3世纪泉州有了佛教,最早的佛教寺庙名延福寺,坐落于九日山上。自6世纪起,泉州作为对外交通港口的地位日趋重要,逐渐成为海路文化与陆路文化传播的交会点,泉州佛教的发展就是陆路文化与海路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

据载南朝时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携带大量梵文佛教经典,从海路乘船北上中国,辗转多地,游历泉州,寓居九日山的延福寺,在此翻译《金刚经》。传说他经常坐在一块盘石上,聚精会神地译经,后人为纪念这位佛学大师,将他用过的那块盘石,取名“翻经石”。拘那罗陀和翻经石的故事流传不息,成为泉州海外交通史上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开元寺双塔

以后陆续有印度僧人来泉弘法,如唐代时期的印度高僧智亮,北宋时期罗那护,后者还在泉州城南建了一座佛教寺院名为宝林院。而东南沿海规模最大的佛寺建筑——泉州开元寺,1300多年来,开元寺多次重修、增建,不断融合其他宗教艺术,在这里不仅可以找到印度教的痕迹,也能发现基督教艺术的影响。

妈祖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天后宫

伴随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人们对于航行安全有很大的心理诉求,于是一些新的神明应运而生,如海神妈祖。妈祖,原名林默娘,莆田湄洲人,生于北宋元年。传说她生前能够预测吉凶祸福,常扶危济险,救人于水厄海难,死后屡显应于海上,人们奉她为海上保护神,历朝累封至“天后”。

妈祖从一个地方神灵到全国性海神的锐变,信仰范围从福建向周边地区的发展,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传播,主要得力于泉州发达的海外交通。朝廷鼓励发展海外贸易,为求海运顺利,也向妈祖祈求庇佑,泉州天后宫成为官方祭典的地方。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展厅里的妈祖像

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位于晋江边,当时中外船只停泊江边,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座雄伟的建筑。至今,泉州天后宫仍是妈祖信仰的中心之一,是人们心中的和平女神,每天都有众多从各地前来进香的信众。

通远王与玄天大帝等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真武庙“吞海”石碑

在妈祖成为专职海神之前,泉州还有其他海神颇受官方和民间的重视,这就是九日山昭惠庙的通远王和真武庙的玄天大帝。据载,最初祭海在真武庙举行,祈风仪式在九日山,南宋末年天后宫取而代之成为官祭之所。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展厅里的明王弼泥塑款关公

泉州海神系统庞大复杂,许多地方保护神以及观音、关帝等也有海神职能。在泉州人民心中,这些神明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神通广大,便也能护佑航行安全。

┃ NO.2 ┃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海上丝绸之路架起了中外信仰双向交流的桥梁,不仅中国的信仰向海外传播,海外宗教也纷至沓来。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伴随经济活动而来的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各种外来宗教在此与中国的本土宗教不期而遇,碰撞、交流、融合,演绎了文明对话的动人故事。

伊斯兰教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泉州海交馆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

中国和阿拉伯地区早在2000多年前就建立了联系,伊斯兰教兴起后,信徒们秉持“求知去吧,哪怕远在中国”的圣训,纷纷东来。在泉州东郊绿意掩映的灵山上,长眠着两位阿拉伯穆斯林先贤。相传他们于唐初来这里传教,后来卒葬于此,因夜发灵光,被泉州人尊称为“圣墓”,这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史迹之一。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清净寺

宋元时期,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泉州,伊斯兰教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曾有清净寺六、七座,其中矗立在涂门街的清净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清净寺,原名“艾苏哈卜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元至大二年(1309),耶路撒冷人阿哈玛特重修了清净寺门楼,更显宏伟壮观。泉州清净寺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基督教

传入泉州的基督教主要有两个派别,一是聂斯托里派,即景教;一是圣方济各会派,元代并称为“也里可温”。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展厅里的元基督教尖拱四翼天使石刻

元代泉州的景教十分活跃,曾有一座名为兴明寺的景教寺,主持是吴咹哆呢嗯(口加思),总管着泉州地区的基督教事务。元代方济各会派由约翰·孟德高维奴传入北京,在北京建立教堂,设置了总主教区。

当时的泉州是天主教的一个传播中心,先后有三任主教由北京派驻泉州,他们是哲拉德·阿布意尼、佩莱格林·卡斯特洛、安德烈·佩鲁贾。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元天主教泉州主教安德烈墓碑石

在安德烈的一封写给家乡的述职报告中,描述了泉州的繁盛和他在泉州传教取得的成就。他提到,在哲拉德担任泉州主教期间,一位富有的亚美尼亚妇女建了一座雄伟华丽的教堂,并将此教堂交给哲拉德主教等人,死后还馈赠了一大笔捐款。现在这座教堂已经成为总教堂。由于传教事业的发展,安德烈用帝国发给的薪金在泉州郊区的小树林里建造了一座华丽的教堂。

他还谈到当时宗教信仰自由的情况,他写道:“在此大帝国境内,确有天下各国和各宗教派别之人,所有的人皆可按照各自教派而生活。”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元基督教档垛石

意大利方济各会士鄂多立克游历泉州时看到两座教堂,后来的意大利传教士马黎诺里(Marignolli)来到泉州则记载了三座教堂。明清以来,泉州基督教也有很大发展,其中泉南基督教堂和花巷天主教堂颇具盛名。

印度教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元印度教毗湿奴石雕立像

宋元时期,泉州与印度尤其是南印度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印度教也经由海路传入泉州,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已发现的印度教寺构件有300多方,这在整个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从众多的石刻遗存可以知道,这不是同一座建筑物的构件,当时的泉州可能存在至少两座印度教寺。

泉州金氏是阿拉伯人后裔,在他们的《清源金氏族谱》记载泉州有一座备极壮丽的印度教寺称番佛寺,这在《晋江县志》得到了印证。

开元寺大雄宝殿后面立着两根精美的印度教石柱,是明代重修开元寺从废弃的印度教寺移置过来。珍藏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毗湿奴石像是至今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印度教圆雕造像。毗湿奴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负责维持宇宙的秩序,该像115厘米,四臂,上两臂执海螺、法轮,下臂右手作无畏手印,左手倚神杵,神姿卓越。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小庙里的印度教女神

今天在晋江池店的一座小庙里,有一方印度教女神石刻,被当地村民当成观音祭拜,自然地融入当地的民间信仰,这是多么有趣的文化现象。

摩尼教

泉州众多的外来宗教遗迹中,有一处摩尼教遗址备受世界瞩目。公元3世纪创立于波斯的摩尼教,早在7-8世纪就先后传入新疆及内陆,后被称为“明教”。据《闽书》载,福建的摩尼教是在9世纪中叶传入。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摩尼光佛

在晋江草庵寺前出土了印有“明教会”的黑釉碗,证明泉州曾是摩尼教在中国最重要的活动据点之一。草庵寺内供奉的摩尼光佛在当地被当作佛教信仰的一种,周边其他地方崇拜摩尼光佛的行为已经深深融入民间信仰中。

保存至今的摩尼光佛像是世界的文物瑰宝,1987年在瑞典召开首届国际摩尼教学术讨论会,将草庵摩尼光佛像作为会徽。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参观草庵后,认为它是这次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

┃ NO.3 ┃

世界上同一座城市多种宗教并存的现象不少,但在同一座城市同时容纳世界各大宗教信仰以及其他各种信仰的情况实属罕见,泉州奉献给世界的就是这样的意外。

泉州与众神的故事

九日山上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留下的石刻

1991年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的官员在学术研讨会上说:“无论最初的动机是什么,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这些相遇的结果是文化交流,甚至是一些意料之外或不期而遇的变革。”

各种外来宗教与中国本土的各种信仰和谐共处在这座城,这样复杂有趣的文化现象带给人们的启示,不仅在于它是否证明泉州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更重要的是它启迪着今天的人们以尊重和理解的方式对待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信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