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拯救大兵瑞恩》:八人换一人值得吗?

 濠上三寻 2022-02-17

最近看了很多二战电影,以美国为主,时间集中在1944。关于二战,以前看的主要是中国抗战剧,确切的说,是共产党带领广大民众抵御日本侵略的爱国热血大片。巨量同类剧情反复渗透的结果就是,我国在二战中吸收了几乎所有的烽火硝烟,中华民族是法西斯帝国列强扩张魔爪下的最大受害者。

近几年读了一些世界史,方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灭绝人性的屠杀,其残酷程度并不亚于我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国对伦敦的空袭,德国围困莫斯科,苏联攻占柏林,美国对日本的核袭击等等,每一场大战带来的,都是尸骨如山、血流成河的人类灾难。

电影,用戴锦华老师的话说,就是望向人类的镜头,是某一方面题材的收集与呈现。电影本质上是一种宣传工具,历史、文化、意识形态都可以通过这个载体通俗性地抵达观众心灵。

战争类电影,用血腥暴力的画面刺激看客的感官,在激发后者分泌肾上腺激素的同时,点燃其朦胧模糊的民族热情。尽管在和平年代拍摄战争片都是打着反战的旗号,但如果引发的效果是民族仇恨和排外闭塞,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意识形态控制与侵入,等于是在为下一场民族纷争甚至世界大战酝酿气氛。

《拯救大兵瑞恩》和《血战钢锯岭》一样,都是美国式的人道主义反战神剧。

大兵瑞恩,在1944盟军诺曼底登陆时作为伞兵降落于法国内陆,与战友一块守护着一座叫瑟堡的军事要塞。

当时的德军虽已呈现战败的颓势,但仍然奋力挣扎,做着顽强而执拗地暴力对抗。瑞恩的三个哥哥分别在同期不同战役中牺牲。美国军方在向死难者家属发送慰问电报时发现了瑞恩家族兄弟4剩1的惨痛处境。

经过高层领导的认真协商,本着人道主义原则,他们向诺曼底军区发出了“送瑞恩家老四回家”的命令。

但身处瑟堡的瑞恩与诺曼底海岸军区之间隔着的是德国占领区,这道命令无法直达瑞恩手中。为了贯彻美国军方的人道主义精神,保留瑞恩家仅存的这点血脉,抚慰瑞恩妈妈近乎破碎的心,诺曼底海岸军区米勒上尉决定亲自带队穿越德军封锁区,找到瑞恩并带他回家。

他们一行8人,冒着生命危险向法国内陆挺近,每到一处德军占领处,就牺牲一人。等最终找到瑞恩时,他们只剩下6人。

原本以为用军命带回一个兵,就像“念一道圣旨”那般简单易行,尤其是个人主义盛行的美国人民。出乎意料的是,瑞恩在得知兄弟全部阵亡家里只剩他和一老母亲时,并没有选择立即回家,而是在落泪成行时,大声宣布誓死坚守阵地。

米勒上尉六人为了完成任务,当然也是深受瑞恩感染,他们将“送瑞恩回家”的人道命令转换成“拯救大兵瑞恩”的大义行动。

在一场与德军你死我活的激烈对抗后,米勒上尉一行只剩下2人。米勒上尉本人也牺牲了。瑞恩活下来了,米勒上尉留给瑞恩的最后一句话是:

好好活下去,做个好人,我希望,你值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