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吕景山对穴治蛇串疮临床观察

 憩苑 2022-02-17
支沟配阳陵泉有小柴胡之功

摘自2022-2-16中国中医药报
马康利 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针灸推拿学院 王建强 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三中医院康复二科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的皮肤病。皮肤常出现成簇水疱,好发于胁肋,亦可发于头面、四肢等,故又称“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相当于西医学的“带状疱疹”。西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好发于春秋季节,常出现于头面、胁肋、颈部、躯干等部位,好发于成人,老年人病情尤重,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周期约为2周,老年患者约为3~4周;其主要特点是沿被侵犯的神经走行,呈束带状,单侧疼痛,多数者痊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人可多次发病。西医学主要给予抗病毒治疗、营养神经治疗、镇痛等配合治疗为主,但其治疗疗程较长,不能彻底治愈,常遗留神经痛及皮损,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中医学利用各项针灸技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肯定,且普遍被病人接受。2016年9 月~2017年3月,笔者采用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支沟、阳陵泉”配合局部围刺治疗胁肋部蛇串疮27例,总结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54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平均(48.11±12.63)岁;病程平均(5.03 ±2.83)天。对照组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平均(48.37±12.31)岁;病程平均(5.22±3.00)天。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蛇串疮”的诊断标准。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紧张,基地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病例标准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发病1~7天者;年龄18~78岁者;首次发病或复发未遗留后遗神经痛者。
排除病例标准
心脑肾系统严重疾病者;精神疾病诊断明确者;年龄符合标准但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晕针或拒绝针刺或治疗依从性差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片(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1631)0.8g,1天3次;甲钴胺胶囊(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43170)0.5mg,1天3次。治疗组给予吕景山对穴配合局部围刺治疗。
主穴:支沟、阳陵泉。
操作方法:选取华佗牌直径为0.35毫米,长度为50毫米的针灸针,常规消毒后,采取直刺法,进针约3~5厘米,得气后留针30分钟。围刺取患处皮肤,常规消毒,选取直径为0.35毫米,长度为50毫米针灸针,距患处皮肤1厘米处进针,与皮肤呈约15°夹角,局部围刺,针与针间隔约1寸,进针约1.5~2.5厘米,得气后留针30分钟,1天1次。两组均以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及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x)±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检验水准 α=0.05。
结果
见表1。两组对比,经 Ridit 分析,u=2.1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本病的特点是皮肤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出现,局部刺痛或伴臖核肿大。本病的病因、病机当归之于肝经,情志内伤,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而为之,若夹风邪上窜则发于头面;夹湿邪下注,则发于下肢及阴部;肝经火毒炽盛,则发于躯干。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故本病初期是以湿热毒蕴为主,后期是以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患。故其治疗原则为疏肝健脾,清热利湿,行气止痛。
西医治疗本病常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等治疗,但其治疗本病效果不佳、复发率高、患者痛苦大,而针灸治疗本病,副作用小,疗效肯定,患者易于接受,且已经取得广泛认可,而局部围刺更是得到业内人士普遍认可。针灸在其他方面的运用上治疗蛇串疮亦是疗效显著,如谢祖艺等采用火针结合口服抗病毒西药的方法,火针快速点刺皮损处,结果其治愈率、好转率及疗程均明显优于中西结合口服药物组。齐显民等则选取89例带状疱疹的病人,临床观察12天,其中痊愈率66.3%,总有效率100%,其旨在取火针的温热作用,激发气血,温阳壮气,散结消肿,使气血通畅而止痛,从而达到治疗带状疱疹的作用。孙鹏则用梅花针放血疗法,用梅花针局部扣刺患处,至其微渗血后,迅速在刺络部位拔罐,并留罐15分钟,2个疗程后痊愈31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证实梅花针扣刺放血疗法疗效确切。刘海英等选取60例蛇串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刺络拔罐的方法,用三棱针点刺疱疹局部及周围皮肤至出血,后于点刺部位拔罐并留罐10~15分钟,1个疗程7天后,结果显示刺络拔罐组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
支沟、阳陵泉伍用,是吕景山的经验对穴,其最初出自《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书中言:“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即止,应在支沟。”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为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可调理脏腑,通关开窍,活络散瘀,行气止痛,清利三焦,通调腑气,降逆泻火,以清利三焦之气为主;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为合穴,为筋之会穴,具有和解少阳,疏泄肝胆,祛除风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以疏泻肝胆为要。2穴配伍,一上一下,同气相求,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疏散郁结,和解少阳之力增,吕景山曾多次使用支沟-阳陵泉治疗少阳及三焦病症,并称其有小柴胡之功。胁肋部为少阳经经络循行的部位,亦归于肝胆经,故支沟及阳陵泉穴配伍,疏泄肝胆,清利湿热,行气止痛之功彰显。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支沟、阳陵泉配合局部围刺法有很好的清泻肝胆、清热解毒、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本研究用实践验证了吕景山对穴“支沟、阳陵泉”的临床疗效确切,为临证治疗带状疱疹提供临床参考,必要时也可配合西医疗法结合治疗,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周期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