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斟细语】漫漫金兰路(一)

 红楼心语 2022-02-17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对探春的赞,对凤姐的惧,对贾母的亲……还有对大观园的憧憬,那种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感觉,实在无以排遣的时候,你可以来这里——“红楼心语”!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栏目是每一位红迷朋友的家园,在这里你可以愉快地开启属于你自己的梦想航班,尽情地抒发你对《红楼梦》的喜爱之情。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

热诚欢迎你的加入


漫漫金兰路(一)
作者:火烧彤云
悒郁不忿

《红楼梦》第45回的前半回回目是“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讲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个少女终于成为心心相印的金兰姐妹,互诉衷肠。这是钗黛感情的重要节点,她们走到这一天经历了漫长的心路。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历程。

薛宝钗进入贾府后不久,林黛玉的心理天平就开始失衡,第5回对此有细致的描述: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这段描述提纲挈领地列出了黛玉心中“有些悒郁不忿”的种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宝钗的人际关系非常好,连下人都很喜欢她。“随分从时”的意思跟随机应变差不多,是说宝钗善于根据情况平衡各种人际关系。作者在第8回宝黛钗齐聚梨香院中精彩地展现了这一点。当宝玉准备喝酒的时候,奶妈李嬷嬷上来劝阻,被薛姨妈客气地拦住了。宝玉喝了三杯之后,李嬷嬷又来劝阻,这次被黛玉狠狠地说了她一顿:

“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你这算了什么?”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

李嬷嬷被黛玉说了一顿,又尴尬,又恼怒,生气地反驳黛玉,“你这算了什么?”。宝钗顺着她的话,及时而巧妙地扭转了尴尬的场面。她说黛玉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是赞同李嬷嬷的说法,给了李嬷嬷台阶下;说黛玉的一张嘴“叫人喜欢又不是”,是赞扬黛玉说的在理,维护了薛姨妈的权威,让黛玉无话可说。果然,宝钗的一句话让林黛玉和李嬷嬷都住了口,屋子里气氛也由差转好。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奴仆的李嬷嬷心里当然会感谢宝钗。

宝钗会做人,赢得了大家的赞扬,这确实是她的优点。大家认为她比黛玉强。心直口快的湘云更是毫不掩饰对她的赞赏:

“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第20回)

湘云的话说得这么直接,换谁都受不了,何况黛玉!不过黛玉最在意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宝钗的美丽。宝钗来之前,黛玉的容貌艳冠贾府,超过贾府三艳。宝玉初次见她,直呼她为“神仙似的妹妹”。宝钗来了之后,钗黛之美难分高下,宝玉时而觉得宝钗“鲜艳妩媚”,时而觉得黛玉“风流袅娜”。黛玉因此强烈不安,最担心的就是宝玉爱上宝钗。第9回里写到宝玉上学前来向黛玉辞行,说了半天的话,黛玉仍然下意识地提到宝钗:

“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

这当然不是提醒宝玉去向宝钗辞行,而是她时时事事都盯着他们的关系,生怕宝玉的感情天平稍微有一点点向宝钗倾斜。只要宝玉的言行举止稍微有一点点偏向她,她就非常得意。黛玉对宝钗的这种心理,宝钗知道吗?宝钗不知道,她“浑然不觉”。

浑然不觉

省亲之夜,元春要求姊妹们作诗。他们都在桌前坐下来写诗,座次顺序是怎样的呢?在一般情况下,大家遵循的是以客为尊、从长至幼、从未婚者到已婚者的顺序。但是在省亲盛典上,这个秩序略有变化,因为省亲省的是皇亲,那么贾氏族亲靠前,外姓亲戚靠后。本来薛姨妈、宝钗、黛玉三人连见元春的资格都没有,是重视亲情的元春要她们进来,她们才进来的。

女官把诗文整理好后,呈给元春看,其顺序依次是:迎春、探春、惜春、李纨、薛宝钗、林黛玉。这个顺序基本上反映了他们的座次顺序,只是还缺宝玉的。她们都只要作一首诗,而宝玉要作四首,所以她们写完时,宝玉尚未完成。宝玉坐在哪呢?他坐在迎春之后、探春之前。

这七个人是一字排开坐在长条桌前还是左右分序坐在长方桌前呢?从后面黛玉扔纸团给宝玉的情节可以判断他们是坐在长方桌前。如果他们是一字排开地坐,黛玉不太可能隔着四个人还能准确无误地把纸团扔到宝玉跟前,站起来扔也未必扔得那么准,极有可能会扔到惜春或探春那里,何况黛玉还是一个纤纤弱女。所以,他们在长条桌前的座次顺序是:迎春左第一,宝玉右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李纨左第三,宝钗右第三,黛玉左第四。宝黛二人在桌前呈对角线状态,黛玉扔起纸团来才方便、准确。

因为宝钗与宝玉同在桌子的右侧,所以宝钗写完诗后,起身交卷,才会路过宝玉的身后,才能“转眼瞥见”宝玉写了“绿玉春犹卷”几个字,才有机会趁着“众人不理论”的时候,“急忙转身悄推他”,提醒他运用唐人诗典,将“玉”字改成“蜡”字。宝钗帮助宝玉改诗,纯属偶然。黛玉则是主动走到宝玉跟前,自告奋勇地代他作诗。二者完全不一样。对于宝钗的“转眼瞥见”、“转身悄推”和黛玉的“走”等动作描写,我们绝对不能忽略。

省亲结束后的一天中午,宝黛二人正在嬉闹。宝钗来了,一听二人说起“故典”一词,立刻想起省亲之夜她提醒宝玉运用唐人诗典改诗的事,与黛玉分享了这件事:

“原来是宝兄弟!怨不得他,他肚子里的故典原多。只是可惜一件,凡该用故典之时,他偏就忘了。有今日记得的,前儿夜里的芭蕉诗就该记得。眼面前的倒想不起来,别人冷的那样,你急的只出汗。这会子偏又有记性了。”黛玉听了笑道:“阿弥陀佛!到底是我的好姐姐!你一般也遇见对子了。可知一还一报,不爽不错的。”(第19回)

从黛玉笑宝玉遇见对手,感谢宝钗帮她还击宝玉,“一还一报”的话可以看出,黛玉并不清楚省亲之夜宝钗助玉的这件事,因为当时宝钗趁“众人不理论”时悄悄提点了宝玉,宝玉更不会在黛玉面前说宝钗帮过他。宝钗把她与宝玉之间的这件事拿出来与黛玉分享,明显是不知道黛玉把她当成准情敌。如果宝钗知道黛玉的这种心态,以宝钗极其注重人际关系的性格,绝对不会把这事拿来跟黛玉说。所以宝钗对黛玉的“悒郁不忿之意”是真的“浑然不觉”。

弄明白了黛钗二人一个不忿、一个不觉的心理状态后再来读“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这段故事,我们就能读出这段故事的戏剧性,沉浸在小说的魅力中。那天,黛玉从踏进宝钗的房间,看到宝玉开始,醋意就油然而生:

“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第8回)

黛玉知道,宝钗进入贾府的时间还不长,对宝黛二人的关系也不甚清楚,宝钗是真的“不解这意”,所以解释了半天。黛玉虽然面带笑容,但心里急,急得直问“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但是宝钗是否听懂,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宝玉听懂,“我来了,他就该去了”才是黛玉希望的结果。

黛玉含酸

这天下午,薛姨妈摆出了丰盛的下午茶招待他们,宝玉要喝冷酒,薛氏母女忙制止,宝钗还说了一番道理来劝他。宝玉听从了表姐的劝导。正在这时,雪雁遵照紫鹃的安排,来给黛玉送手炉,黛玉再次语带双关地讽怨宝玉:

“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薛姨妈因道:“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第8回)

黛玉的这几句话一看就知道是在吃宝钗的醋,基本事实也不难揣摩,就是宝玉平时不听黛玉的劝,非要喝冷酒,这时候却听了宝钗的劝,不再喝冷酒。黛玉觉得自己说话没宝钗管用,宝玉在乎宝钗的话,所以生气了。作为当事人的宝玉一听就知道黛玉是什么意思,无话可说,只能一笑了之。

“宝钗素知黛玉如此惯了的”这句话指的不是宝钗知道黛玉在吃醋,而是指黛玉不顾场合、随时随地由着自己的性子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发泄情绪,已成习惯。宝钗和接话的薛姨妈一样,都以为黛玉是在训斥丫头。只不过,薛姨妈平时和女孩子们相处得少,不知道黛玉平时就这样,而宝钗是知道的,所以宝钗不插话。

这段故事的趣味性就在于此,黛玉含酸,宝玉心知,宝钗则是一无所知。因为我们对宝钗的“浑然不觉”作了较深入的分析,知道作者所言不虚,所以才能读懂这段故事。

有的人可能对这样的看法不认同,因为有金玉之说。请注意,宝玉看了宝钗的金锁,旁边的莺儿就说了两句话,一句是说宝玉的通灵宝玉的话与金锁上的话是一对儿,另一句是说金锁是个癞头和尚送的,和尚还说“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几个字必须錾在金器上。话还没说完,就被宝钗制止了。钗玉二人刚说了几句其他的话,黛玉就来了。这天宝黛二人都还不知道金玉姻缘的事,所以黛玉在这天的种种酸意都与金玉姻缘无关。有没有金玉之说,黛玉都会吃宝钗的醋。

宝钗则是刚刚知道原来金玉姻缘的对象就是宝玉。不管她对此怎么看,她也不知道宝黛二人已经情愫暗生,更不知道黛玉还已经吃起了她的醋。

当然,金玉姻缘的谶言在贾府还是慢慢地传开来了,这也是必然的事。但是钗黛彼此的心态依旧,黛玉更加担心宝钗与宝玉金玉姻缘成真,宝钗仍然一无所知。这不奇怪,作为读者,通过作者以第三方的叙事角度,对宝黛情愫是看得一清二楚,可是小说中人并不是这样。宝黛二人从小一桌吃一床睡,大家都把他们当小孩子,谁也没有把他们往爱情方面想。史湘云比林黛玉更早与贾宝玉一起厮混,史湘云还穿宝玉的衣服、靴子,连宝玉额上的额子她都勒在头上,亲密程度超过了宝黛,可宝湘之间有爱情吗?

不要说别人,就是宝玉的贴身丫鬟袭人也不知道宝黛情愫。不管宝黛之间怎么闹,谁都以为他们只是小孩子闹别扭。直到后来袭人误打误撞听到了宝玉对黛玉的表白,她这才知道宝玉对黛玉的感情。即便如此,袭人在王夫人面前也没有把这事说穿,因为她不知道黛玉对宝玉是不是产生了同样的感情,没有证据的事是不能乱说的。他们都不知道宝黛情愫,何况宝钗了。

所以,任何对宝钗的黑化分析都是过多的联想和猜忌。宝钗就是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少女,在这个阶段,她不清楚黛玉已经对她心生不忿。事情就这么简单。宝钗这个人物也不复杂。


个人简介:

火烧彤云,湖南省长沙市人,建筑工程造价工程师,自幼喜欢《红楼梦》,爱思考,爱写作,追求美好高尚的精神世界。


欢 迎 来 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