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说: 应该给我们的愿望规定一个限度,节制我们的欲望,控制我们的愤怒,时刻牢记着这一事实。 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地越多。 节制欲望,是为了更好得拥有。 人过中年,人生将半。 往前看,我们行色匆匆,忙于攫取;往后看,不如返璞归真,学做“减法”。 节制物欲、看淡名利、控制情绪,掌握好这三个人生智慧,才能迎来幸福后半生。 节制物欲,不攀比 爱因斯坦说:生活之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攀比,攀比是产生烦恼的根源。 人生的困扰,大多都是攀比造成的。物欲太多,而努力太少。 晚清名臣曾国藩深得皇帝信任,在十年之间连升十级,这是莫大的荣耀。 当他升为正三品大员后,按照清朝的制度,坐的轿子可以从蓝色换成绿色,抬轿子的人也要从四个增加到八个,并且还要配备引路人和护卫。 但令百官诧异的是,曾国藩自升为三品官之日起,除了不得不增加两名护卫外,仍然乘坐着四人抬的蓝色呢子轿,连引路人和扶人都省了去。 不久,曾国藩又升为二品大员,部下认为这下总该换轿子了,向他举荐了四名轿夫,还要将他的轿子升格为八抬大轿。 然而,曾国藩再次拒绝了部下的好意。 这天,曾国藩乘坐自己的四抬轿上朝,在一个狭窄的巷子里,与某官员的八抬大轿“狭路相逢”。 官员看到对面是四抬轿子,以为里面坐的是比自己身份低微的官员,便不动声色端坐轿中,等待曾国藩让路。 轿夫更是飞扬跋扈,二话不说将曾国藩从轿里揪出来,嘴里还骂骂咧咧。 然而,当官员看到对方是官职更高的曾国藩时,顿时吓得慌忙下轿,不停向曾国藩叩头谢罪。 曾国藩反而将这位官员扶起,笑着说道:“是本官的轿子挡了大人的道,不怪你,不怪你。” 从此,三品以上的大员出行,都会向护轿随从交代一句:“长点眼睛看好了,曾大人坐的可是蓝色呢子轿。” 曾国藩不仅自己不显摆不攀比,还在家书中多次告诫弟弟:要俭以养廉、直而能忍。 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做出了“俭”和“廉”的表率。 曾国藩常年穿着土布衣服,最好的衣服是一件天青缎马褂,只有在重大庆典和重要活动时才穿。 他在吃的方面也非常简朴,每顿只吃一道菜,绝不多设,被誉为“一品宰相”。 《菜根谭》中有言:“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 世事多繁杂,人事总消磨。只有告别外在的浮华,才能活出内在的丰盈。 当然,节制物欲并不是要求节衣缩食,刻意过贫苦日子。 而是指在生活的历练中,学会权衡与取舍,减少不必要的物欲和执念,给自己留一份清静,以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 人过中年,就要减少物质享受,提高精神追求。 给自己的心灵减负,才能活得优雅坦然。 看淡名利,不贪婪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芸芸众生,熙熙攘攘,莫不是为了利益而奔波劳碌。 那么,世上有没有看淡名利的人呢? 90年代,央视专栏《东方之子》栏目组,采访著名书画家及教育家启功。 负责人联系启功时说:“我们这个栏目档次高,采访的都是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精英,故名《东方之子》。” 老先生听后直接拒绝道:“我不够你们的档次,我最多是个东方之孙。” 认真做学问的人,从来不需要这些外物的加持。 还有我们熟知的学者钱钟书,一生都在甘于寂寞,刻苦钻研学问。 他的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在国外反响也很大。 新闻界的记者想采访他,文学界很多人想结识他,但都被他婉拒了。 有个外国记者看了《围城》后大为赞赏,并多次打电话想采访钱钟书,全被钱钟书婉言谢绝。 但很显然,这位记者并没有死心。 钱钟书风趣地对他说:“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记者听完也不由地笑了,便不再勉强钱钟书。 果然,真名士自风流。 正如诸葛亮所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唯有看淡名利、认准目标、踏实努力,才能在人生路上有所成就。 那些落马的贪官、娱乐圈翻车的“偶像们”,都是因为追逐名利而糊住了双眼。 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做出挑战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事,最终让自己身败名裂。 《道德经》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懂得知足,不贪婪的人,不会感觉到自己缺少什么;懂得适可而止的人,不会遭受耻辱与危险。如此,便可以长久。 人过中年,不妨试着放慢脚步,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 减少对外物的执着,提高自我精神的成长,才能活得自由自在。 ![]() 控制情绪,不生气 狂人李敖言辞犀利,素来喜欢骂人。 蒋经国去世之后,余光中为其赋诗一首《送别》。 李敖给这首诗做了“补充”,讽刺余光中为“马屁诗人”,骂余光中是“蒋经国的狗”。 但余光中淡然视之,并不做任何回应。 余光中八十多岁时,李敖还在攻击他。 在一次演讲中,李敖公然宣称:“余光中80多岁了,如果40年前就死了,他还是余光中,因为后40年都没进步嘛。” 余光中重回南京母校 有人为余光中打抱不平,便问他道:“李敖天天找你茬,你从不回应,这是为什么?” 余光中沉吟片刻回答:“天天骂我,说明他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生气,并不是软弱好欺,而是一种胸襟和格局。 面对别人的指责,能够不动怒、不乱分寸,既是做人的涵养,也是高明的处世智慧。 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梁启超,养育的九个子女皆是才俊。 他在《梁启超家书》中说:
正如拿破仑所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遇到糟心的人和事,不妨试着一笑置之,不要陷在自己的情绪里。 这样才能快速地调整自己,从而节省出更多时间与精力,做自己想要做的更多事情。 ![]() 写在最后: 《增广贤文》有言: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确实!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太多,过多的物质和名利,最终都会变成累赘。 少年时,不妨鲜衣怒马、肆意青春;中年时,减省克制,才能品读最美的清欢滋味。 不奢求物质,用一颗简单的心去生活;不苛求名利,用平常心面对得失;不困于情绪,笑对人生的挫折与苦难。 越知足越幸福,越宽容越幸运。 点个在看,一起迎接幸福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