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河北按照行业分类,对全省1万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提出转型方向和重点,组织开展“万企转型”行动。如今,通过“改造”“创新”,一个又一个河北企业加速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助推河北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质效 “万企转型”行动实施以来,河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质量效益取得新突破。目前,河北全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4.18,进入中等竞争力发展阶段。 数据背后,是大力推进“万企转型”的河北作为—— 建立领导包联帮扶“一对一”机制,实现省市县三级领导包联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制定出台“万企转型”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在重点领域、产业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和文件; 围绕汽车用钢、生物医药等24条重点产业链,全面梳理上下游企业、关键产品,找准产业断点、堵点,明确“万企转型”主攻方向路径; 落实省级技改资金10.6亿元,直接拉动社会投资645.7亿元,2790家企业进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 创新驱动,引领高端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推进“万企转型”过程中,河北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快技术改造与产品创新,引领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河北唐山三友远达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产品原纤化处理工艺填补国内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北制药研发注册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口服制剂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正式上市,打破原研药的市场垄断; ——长城汽车发布“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依托智能化的全产业链体系,加速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 来自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河北全省5706家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比2017年增长近一倍,其中,4484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拥有率达到34.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比2017年提高6个百分点。 绿色崛起,汇聚竞争优势 身处河北唐山的河钢唐钢新区,随处可见的是如同巨龙一般的全封闭通廊和介质管道,通廊将原料和生产线连通,海上运来的物料、焦化厂的焦炭、自有矿山的铁矿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厂区,直接投入生产。 河钢唐钢新区动力部部长庞得奇告诉我们,全工序封闭式皮带机通廊48公里,管道总长271公里,物料采用封闭式无泄漏管廊运输,从根本上杜绝了无组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围绕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五大工序,河北省钢铁行业积极开展超低排放技术改造,首钢京唐、首钢迁钢、河钢邯钢等一批钢铁企业率先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进一步推动河北钢铁行业绿色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河北大力实施高耗能行业绿色化改造,围绕钢铁、石化等重点领域,实施绿色化改造重点技改项目117项,总投资232.9亿元。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30.6%和38.9%,初步形成绿色增长新动能,汇聚起竞争新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