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格律第十八讲-绝句2

 湖南周慎 2022-02-17
​绝句创作(二)
七绝结构特点
先来看看上一讲的作业:结合我们今天的学习布局方法,根据图写七绝一首。不知大家完成上一讲的作业么?
七绝《 星湖》
文  指尖流沙
雾锁星湖一片烟,亭台山影两重天。
若乘孤棹黄昏后,多少相思水上眠。
这是我的小号--指尖流沙做了上一讲的作业。运用了“末句的寓情于景,先景(事)后议法”,对吧。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绝句的布局八法。在上一讲的基础上,今天我们来探讨七绝上下联八种关系式。
七言绝句,很多人仍是从“起承转合”来谈,这诚然不错。但是,我认为,“起承转合”是从一般性的结构和作用来说的,谈七律,甚至谈文章,都可以运用“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从七绝结构特点来说,以联为单位来讨论上下两联之间的关系,可能更易于掌握。这在一般的诗歌鉴赏来说,也是通常的做法。
我们在七绝实例的基础上,大体上归纳了几种关系:
一、并列式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上一讲作过详细分析,四句写景。前两句在室外,后两句在室内。两联并列。
曹豳(bīn)《春暮》: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首先描写花、鸟、叶,衬托出“暮”字,点明题意。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消失了,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一番感叹,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前两句从视觉来写植物色彩和宽度,后两句从听觉来写声音。形成并列关系。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四句写景。前两句写涧边,后两句写涧中。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两句写我思亲,后两句写人思我。也属于并列。
二、承接式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结合郦道元《三峡》,首两句写辞白帝,后两句写出三峡。
柳开《塞上》: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前两句描写射箭,后两句描写惊诧。前后有序连接,先有射,再有看。
刘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分承前两句来写情。
三、转折式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写闺中少妇情绪变化。前两句高兴,后两句懊悔。形成转折。
王禹偁《春居杂兴二首》(其一):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前两句写桃杏的美好,后两句写桃杏被风吹折。
四、领悟式
欧阳修《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前两句写画眉鸟在林间的自由自在,后两句写由此领悟(即“知”)到笼中的画眉鸟没有自由。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为下文的哲理表达作铺垫。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哲理: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或者登高才能望远,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借景抒情;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引用典故,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借景抒情,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
苏轼《庐山》《题西林壁》:
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于写景中翻出一层引出哲理。这种结构方式在七绝哲理诗中尤多。
五、点面式(有前大后小、前概括后具体的特点)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前两句写柳树的整体形象,后两句突出写柳叶。
360docimg_0_
杜牧《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前两句泛写离别愁绪,后两句聚焦蜡烛。
寇准《柳》: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前两句描写一带景色,后两句关注其中的一个亮点。先写面,后写点。
戴复古《江村晚眺》: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前两句写江边全景,后两句特写白鸟。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前两句写季节特征,提供大背景,后两句聚焦等客。
六、对比式
崔护《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两句写去年,后两句写今天。拿去年与今年相比,物是人非,令人感慨。
刘禹锡《柳枝词》: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前两句写见面,后两句写离别。
七、因果式
晁说之《打球图》:
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
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
前两句写三郎(即唐明皇)打球,后两句是说为什么帝皇为什么会去打球,原因是一些谏臣已不在了(九龄已老韩休死)。先写结果,再揭原因。
八、解说式
程颢《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用否定的方式来解说前两句行为的含义,表明不是如时人所说的“偷闲学少年”。不过,诗人构思层出不穷,不是这些“式”所能概括的。
“大体则有,具体则无”,这句话同样适用七绝的创作实践,因此,千万不能被这些关系式所束缚。这里归纳的所谓“式”只是这样构思的诗较多,有其共同性,就形成“式”了。
了解这些“式”,对我们分析七绝乃至创作七绝,可能都会有些用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