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今解:夫子的心路历程(一)

 小单老师 2022-02-1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论语今解:

孔子这段话太有名了,既是自己的人生的心路历程,也是对自己一生的简要总结和概括

十有五而志于学,我的理解关键在于一个“志”字。现代社会很多人上学也只是响应国家政策、随大流的一种被动的普遍的选择,而并没有真正去想:上学到底是否适合自己?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向跟学习有什么必然的关联?但孔子却不是,他也是到了15岁,才想明白了上学读书接受知识对实现自己人生使命和理想的重要性,因此开始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并且坚持终身,活到老,学到老的。由此可见,这是孔子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关键抉择,而非一时的冲动,更不是像现在许多孩子,内心深处都不爱上学,纯属“逼良为娼”,当然也就学不好了,当然这一方面与我们的国家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跟学校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以及迫于应考的压力有关,此外还跟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关。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有人说是成家立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也选定了自己想要从事的事业的方向,这种解读也没错,但我想更多的是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做人做事的准则,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人生的大方向。如果到了30岁还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分不清是非对错,还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跟墙头草一样随风飘摇,那就是没有真正的“立”起来,还没真正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四十而不惑,普遍的理解是到了40岁,见识多,经验丰富,对问题会看得透彻,而不再迷惑。高晓松作为一个著名音乐人和作家,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倒蛮有趣的:四十不惑的意思是说,到了年纪你不明白的事,你就不想明白了。让人耳目一新,我个人的理解,惑字拆开,从或,从心,就是心还没定,左右摇摆、犹豫不决,心猿意马,不惑的意思就是对很多事情和抉择,由于内心已经有了主心骨,不会再患得患失、优柔寡断,即便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也能够坦然的面对和接受。也就是说能够全然地接纳和悦纳自己啦。

先写到这儿吧,剩下三个,下次再解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