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中医往事 | 一位普通教师的追求——访邹学熹老师

 新用户0166JAFV 2022-02-17

作者:冯太升

值第二届教师节来临之际,“惊”闻邹学熹老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怀着莫大的好奇心,我决定拜访他。

还未进门,我心里就嘀咕,这位老师一定是个“春风得意”且“活动度”颇大的人,不然的话,全市仅无五名,我院又只有他一人得此殊誉呢?

进门后,见他正在“爬格子”,旁边横七竖八地摆着许多典籍,邹老师平静地告诉我,他正在为美国一家出版社撰写一本专注,再想到“知名度”,我不免删除将信将疑的目光。他似乎明白我的“意思”,随手抽出一纸协议书给我,上写:“美国东地出版社负责人班康德先生于1985年5月访问成都,班康德先生高度评价了成都中医学院邹学熹先生著《中医五脏病学》,并提出该出版社在2-3年内翻译成英文出版......。”上海一位名老中医称赞邹老师的此书道:“读先生《中医五脏病学》是吾平生四十年来第一件快事。汝论述学说深入浅出,阐发奥义,运用总结濒于绝传的五行学说于杂病临床,吾生必步先生之门径,运用五行学说而治杂病。”

邹老师说:“中医以卫营血、三焦论温病。这是中医临床辨证的三大纲领。但其中论杂病尚未完全形成以五脏辨证为中心的完整体系。本书就是以五脏气化来阐述杂病的理法方药,为这一学科在理论上的系统化、完整化作出努力。”

看着我这个毛头小青年,邹老师感慨地说:“'少年不知愁滋味’,振兴中医,不是一句空话呀!”

邹老师潜心于中医学说渊源的研究,对易学有浓厚的兴趣。他的《易学十讲》在学报上发表后,先后收到上万封读者来信。山东中医学院院长张奇文来信说:“近从成都中医学院学报上得知,您的巨著《易学十讲》已出版,甚喜,热望先睹为快。”一位军医来信说:“偶然机会,使我有幸拜读在《学报》上的论著《易学十讲》,掩卷之余,不禁为您对祖国医学的渊源之一——灿烂的古东方,古中华哲学和文化的独到研究,精辟见解而击掌叫好!那久已被新潮流冲击得摇晃不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为之一振,为此,我要衷心地感谢您!”  山东大学哲学系刘大均同志来信:“所论极有价值,'医易相通’'易学发展简史’及其基本规律,写得很好。八卦剖析,可谓有独到之见解,我认为这部大作反映了一代新人的研究水平。” ......邹老师对我说,对易学与易学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中医理论的来源,探讨中医理论的深刻内涵,其目的在为中医的振兴服务。邹老师认为,否定阴阳五行,就是否定中医的本身。对阴阳五行的研究,必须从易学的研究入手。它不仅论述了阴阳五行的产生、形成和方法,而且论述了古天文学、气象学,其科学性,即其生命力还在于它发现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对易学的研究,邹老师如数家珍地给我讲了“八卦”、“太极”、“河图、洛书”这易学三大规律。当我问及他如何有这般功底时,他微微一笑,答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虽愚必明,虽弱必强’”。以此可见,邹老师做学问之勤奋,之艰辛。邹老师的《易学十讲》为什么有如此众多的读者关心呢?这反映了人们普遍关注祖国的灿烂文化;表明了人们对民族文化中丰富哲理的热忱;亦说明可阴阳五行学说和易理的科学性,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承认。

邹老师有一颗热爱中医学的赤诚之心,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总是尽心尽力,渴望多培养人才。无论是本科生,还是工农兵学员;无论是函授生,还是进修生,总是为他那对祖国医学的酷爱、教学的认真负责而感动。他以强烈的责任心,教书育人,不图利。他讲课生动风趣,态度公允,决不把自己的学术观点强加于别人。解放后,邹老师已是新都县城较有名声的医生了。五六年,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聘他做主治医师,月薪120余元,但邹老师得知成都中医学院刚刚成立,毅然放弃了高薪待遇而考入中医学院。到函授部工作后,拖着病体,几乎走遍了全省各个函授站(点)。工作中,他想办法,动脑筋,充分调动基层教师的积极性。为基层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中医人才。八二年,邹老师主持我院学报的编辑工作,在人员少,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走马上任,并于年底使刊物公开发行,发行量迅速达到一万六千多份,成为中医界最受欢迎的杂志之一,而且一改学报历来赔本的局面。在学报上搞刊授,是一个创举。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大胆地改革,为中医学的普及、推广,起了积极的作用。

邹老师认为,中医药发展,使之现代化,关键是把理、化及西医的有用东西吸取过来,而不是用时髦的名词概念来置换中医的术语;中药剂型改革,主要是把近千味常用中药的质量提高,把有效部分保留下来,而不是用化学方法提取所谓有效成分,中药是复方;对目前把研究中医的经费用于研究西医的现象深感忧虑。邹老师还认为,中医界应组织部分专家学者,把中医理论系统化、完整化并深入浅出地阐述清楚,让人们认识中医,信赖中医。

采访结束了,我没有听到“豪言壮语”,也没有听到玄妙的口号,只是深深地感觉到什么是“身体力行”,什么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恰如古人所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编辑/霍文巍)

终审:超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