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练•诗歌鉴赏第十四期】

 徐老师大语文 2022-02-17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译文

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的小诗。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那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那一句是警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前两句是说,独自闲住在幽静的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这首诗的前两句暗用了魏晋之际诗人阮籍闻“苏门之啸”的故事和阮籍《咏怀诗》中的“起坐弹鸣琴”的句意。并指出,诗人王维独坐在幽静的竹林,悠然弹琴,自得其乐;也很像陶潜,只不过陶潜弹的是无弦琴,而王维弹的是有弦琴。王维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长啸,以阮籍自比,表现自己对权奸的不满,竹之品格,叶如箭指,质如坚石,干可断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诗人独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样气节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后两句是说,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后两句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唯有天上的明月是自己的知己。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所以王维引以为知心朋友。这样写,对描写自然景物也有好处。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是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洒上一层很白的色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中去了。

  这短短二十字的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箫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啸),有实有虚(前两句实写其景,后两句虚写其情),对立统一,相映成趣。读这首诗,就仿佛是欣赏一幅立体的富于变化的人物风景画。这诗情画意,实为作者的高手妙作。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注释

(1)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2)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3)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4)深林:指“幽篁”。

(5)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以声写静的诗句是哪一句?

2、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全诗的画面。

3、选择一个角度,对后两句进行赏析。

答案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月夜里,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3.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诗中用拟人修辞,赋予月亮以人的性情,在这寂静的幽林里,只有明月相伴,作者宁静淡泊的高雅志趣跃然纸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