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最要命的是成为你自己,因为你父母不愿意

 夏晴风 2022-02-17

导读:

       即使我们的人生要走很多弯路也要走,因为只有走了才能体会生活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顺风的,没有谁的人生是一路开挂的。

       那些不完美、那些酸甜苦辣、那些弯路才是我们的人生啊!



1

 听话,才能不摔跤

在中国,“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懂事的孩子,我们把“听话”当成了一个好孩子的先决条件,衡量一个孩子长大后能不能成才的标准。有句古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反应了家长们教育孩子的心声。似乎每个家长都想养出一个听话乖巧的孩子。


我们从小到大,被老师和父母告诫,你要听话!这样你才能好好地走路,才能不摔倒,才能考上好的学校,才能做一份好的工作。我们一路上谨遵着各种的教诲,以为这样就能安然无恙地拥有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真的“听话”就可以了吗?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他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说过“你要听话”。“因为我觉得把孩子往听话了培养那不是培养奴才吗?”心理学家认为,三岁的孩子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即使五六岁的孩子,他们的反抗行为也是很明显的。

我朋友的同事是985大学毕业的学生。在父母严厉的教育下一路从重点小学,到重点初中,高中,一直考上985大学,毕业之后同样是听父母的安排进了一家国企。朋友说“他刚上班的时候经常被人欺负,同事让他干嘛他就干嘛,听话视乎成了一种习惯了!可怕!”朋友讲,有次他们聊天说起小时候的玩具,他居然说没见过。他爸妈从来不让他玩这些玩具,小时候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说完我们都很吃惊,他也太听父母话了吧!

我有个妹妹也特别听父母的话,有次父母给的中午吃饭钱,不小心弄丢了,于是就傻傻的饿了一整天。回家后也不敢给父母说。晚饭也不敢吃太多,害怕父母发现。

听话,是我们从小到大就一直听过的词,似乎也是父母对孩子最高的评价!孩子会为了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而努力,他知道只要听话他就会得到父母的表扬,但与此同时,他也渐渐失去了自己。

父母对孩子精心的培育让孩子感受到了爱,同时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要背负这爱背后所承载的期望与期待,他接受,就是听话,他不接受,就是不听话。


作为父母应该培养的是一个不盲目听话的孩子。孩子不但不盲目地听话,而且对所有值得他怀疑的问题,他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并且可以无所畏惧地说出来。而这个“无所畏惧”依赖于平时一个宽松的环境,假如他面对的是一个严厉的环境,他不敢说。

作为父母只要从小告诉他一个原则,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下,他知道什么东西去执行,什么东西坚决反对,掌握好这个度就可以了。

2

为你好、为你着想


大多数父母面对孩子的不听话,说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我们都是为你好,所以你就得听我的,就比如我的一个朋友最近遇见了这样一件事。

“欣欣,你明天必须和我去看看你三姨介绍的那个高材生。”

对相亲很反感的欣欣郁闷的点点头,不耐烦的说道:“知道了”。

妈妈看到欣欣的表情有点恨铁不成钢,说道:“不要嫌麻烦,你都快30了赶快找一个合适的人嫁了,不然要像隔壁的周静现在35了,想嫁都没人要了。这次三姨给你介绍的这个是XX大学的研究生,叫张轩,学历高,有稳定工作,月收入都抵你爸半年的收入了,这么好的条件上哪找,今天带你去买套像样的衣服,完了把头发收拾一下,明天去见见,这次可不要像上次一样草草了事,这可是你的人生大事,不要像妈妈一样,每天都是柴米油盐,多无聊。你以后一定要比妈妈好。”

欣欣不耐烦的说道:“哎呀,我知道了,每次都这样说,烦都烦死了。”

于是欣欣在妈妈的催促下去了商场开始置办行头。

第二天欣欣见到了妈妈口中的高材生,欣欣打量着张轩,长得倒是斯斯文文戴着一副眼镜,穿着也是简单大方。

他很有礼貌的让欣欣点餐,可不是欣欣喜欢的类型。但是欣欣依然还是按照妈妈说的完成了本次相亲。

可想而知,这次相亲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经过这次妈妈非常生气,什么七大姑八大姨见到欣欣都说“那么好的条件你都看不上,你要求也太高了吧”“你也太不懂事了” “我们都是为你好”。

其实我们生活中像欣欣这样的情况很多很多。

那些美名其曰我是为你好、为你着想,你还自恃清高不领情的人大有人在。难道你们觉得很好我就非要选择和他交往吗?那么我们想要的爱情那?我们想要的婚姻那?

所以奉劝各位父母请不要站在过来人的立场给你的子女一场婚姻,你们该给他们的应该是从小教育她的人生观。当他们有正确的人生观时,你们还需要担心她找不到好的归宿吗?                                     

3

不要用爱绑架孩子


“我要报考传媒大学”

“不行,你必须报考本地的师范大学”

“我想做记者,不想做老师”

“记者多累啊,老师多么轻松,在家门口还有寒暑假”

“我不,我就要报考记者”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芮楠和父母在家争执着。为了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争执着,这样的争执也不知道多少次了,多少天了,依然各执己见。

有天芮楠下定决心一定要报考传媒大学。结果父母非常生气,而且母亲气的病倒了。

芮楠心里很愧疚,看到母亲病倒他开始犹豫了。

如果听父母的那自己的理想那?如果不听父母的又担心母亲的身体,也会成为亲戚眼中的不孝子。为了母亲的身体,是不是应该选择父母希望的师范大学?

我们假设芮楠最终妥协了,那我们想想他最后会面临什么样的生活,他可能每天如同行尸走肉般上班,在教育这条路上不肯钻研,不仅自己的一生无聊,更会误人子弟。

假设他做了自己想做的记者,即使累但他的内心是开心了、愉快的。他可能会在记者这一行业内有所成就。

如果他们为此纠结正是他们爱你的表现,请理智对待他们的兴趣,不要因为他们爱你而强行要求。

所以父母们请你们看开点、想开点,即使你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每个人生来都有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有自己喜欢的工作,请不要阻止他们并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你们会看到他不同的一面,更会看到他具有更多的可能的人生。  

4

太听话的孩子大多没出息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中国派出了一批学者去考察美国学校的教育,他们看到美国学生在课堂上乱哄哄的,有叠飞机的,有画画的,有自己做作业的……无奇不有,中国学者归来后,做出断言N年后,中国孩子必然超越美国;与此同时,一批美国人也来考察中国教育,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井然有序,毕恭毕敬,连坐的姿势都是经过训练的,连举手发言的姿势也是如此工整,于是,美国人归去后,做出断言N年后,中国孩子必然超过美国……。

几十年后,美国培养了N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则寥寥数人。

在学生时代相信每一位家长都非常重视学习成绩,而马云他的成绩从来不如别的孩子那么全面发展。用马云的话说,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从来不是最好的,一般在十几名,而且数学极差,往往不及格。但马云英语奇好,如同他的大脑袋,让家长、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懂,不知何故。这个让家长老师头疼的人会登上《福布斯》等国外顶级媒体的封面。除了马云,恐怕再也找不出如此个性十足,如此集百般缺陷和万般荣誉于一身的人了。

纵观马云的人生历程,从童年时代身形瘦小却爱打架的顽童,到青年时代永不言弃参加了三次高考,以及之后多次艰苦创业却又历经多次失败,而最终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成功企业家、一个坚守自己核心价值观和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企业领袖,他扬言要带领全球网民进入“网商时代”……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出现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出现在民间、出现在草根阶层的“马云现象”。

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许多聪明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能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从小受到了错误的教育。我理解他所指错误的教育,主要是指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马云曾经有一个演讲,题目是:不是80后90后不行是我们出了问题。他指出了一些现代家庭教育的弊端,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经常埋怨孩子,对孩子没信心,甚至会怪责他们不承担责任。马云表示,应该要学会和孩子沟通,去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允许他们犯错,给予他们更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

如今,越来越重视个性的培养,希望孩子有自己的小个性,而非人云亦云,做父母的小尾巴,而且研究表明,“听话”的孩子走上社会后,很容易被花言巧语所欺骗,造成办事能力的不足。容忍孩子的“不听话”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时候太过听话的孩子,往往是由于对于大人的依赖、信任以及先天没有多大主见的人,永远觉得大人(父母、老师)的话都是对的大了一些后,容易没有太大的魄力,而变得没有出息,总没有出息,再加上心里的不平衡,可能会出现自卑,在任何场合不敢表现真实的自我,把自己包裹在重重的伪装下。

       
5

“寒门”再难出贵子


寒门再难出贵子,听起来好像在说家庭条件,其实不然,“寒门”是指思想贫瘠。

比起经济贫穷,思想的贫瘠才是最可悲的。

思想是一个人区别于任何人和物最独特的所在, 在这方面贫瘠,就意味着你无法掌握主动权,只能做唯唯诺诺的接受者。

如果我们的父母是穷人,我们就没必要听他们的话,完全豁出去,按照自己的意愿轰轰烈烈活一次,成功了,就是有钱人的祖宗,失败了,亦无怨无悔。

如果我们的父母是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的话,我们听父母的话,也许会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翁。

我的一个表弟父母都是在农村,他大专毕业,在老家的小县城买了房子,父母觉得他的条件已经非常好了,逢人就夸自己孩子在县城买了房子。并且表弟自己也对现状非常满意。

而我了解到的小时候他的父母一直告诉他你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爸爸妈妈以前都吃不饱饭。你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是我们小时候对生活最终的向往。

我们发现这样的父母只能培养出安于现状的孩子,永远觉得现在不愁吃喝已经非常好了,不会有什么创造力,更别说什么大富大贵,最好的发展就是比父母的经济情况稍微好点。

而家庭优越点的孩子相对性格也开朗一些。以前我一直的印象是家庭普通的孩子比较朴实一些,但是通过观察他们,再联系到自己周围,真的家庭条件差些,大多都比较自卑的,在人前不敢说话、不敢做主、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主见、一味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没有创造力、独立意识差、心理承受能力弱,不适合现代这个马太效应社会的要求。所以“寒门”子弟真正成为社会精英、业界尖子的不多,他们大多在一般劳动岗位上工作。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在小时候就基本定型了,所以,童年的生长环境很重要。

“寒门”(穷人家或普通人家),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6

爱的有无是由被爱者决定的


一个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他对二至五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跟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如今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那些消极被动,只是一味听话或害怕处罚的孩子,他们进入社会往往会觉得非常迷茫,不知所措,习惯性地需要别人告诉他:你要怎么做,你要做什么;但当一个孩子有想法有见解有积极性的时候,无论是要读书、要实践,或者找工作、找兴趣,都可以自己安排、自己设计。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主要手段或目的是管教,那么在做父母的本质上就注定了你是一个失败的。不可否认,“成绩好”、“乖”、“听话”这样的评价标准有他的合理之处,但具备这些优点的孩子,将来真的就会出人头地、成龙成凤吗?答案不一定。因为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一味地“听话”也是有它的弊端的,相反,不听话的孩子,有时反而会更加有“出息”。一个婴儿都知道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更何况成年人,而当他已经做出选择时作为父母应该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

几乎每一个父母希望我们听话又希望我们能与众不同殊不知这本来是背道而驰的两条路。

在我周围,凡是听父母话的,他的生活就是父母的翻版,有的甚至还不如。

父母应该是他们人生方向的导师与精神的支柱,请记住是导师不是决策者。

父母应该支持孩子做的任何决定,而只需要告诉他利弊,让他自己选择。

父母应该做的是从小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性格。

即使我们的人生要走很多弯路也要走,因为只有走了才能体会生活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顺风的,没有谁的人生是一路开挂的。

那些不完美、那些酸甜苦辣、那些弯路才是我们的人生啊!

我们不听话背后的原因,是,我们是想做自己,我们想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别人而活,父母所认为对我们充满爱的方式并不等于爱,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美好感觉,而且爱的有无是由被爱着决定的。

有一本书上的扉页是这样写这样一句话:

世界上最要命的是成为你自己,因为你父母不愿意。

愿每一个父母都能成为孩子在实现自己愿望和梦想的帮助者,而非阻碍者。



喜欢
分享
o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