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书家系列之——杨维桢

 王志安的原创馆 2022-02-17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泰定四年进士。历天台县尹、杭州四务提举、建德路总管推官。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杨维桢避寓富春江一带,张士诚屡召不赴,后隐居江湖,在松江筑园圃蓬台。门上写着榜文:“客至不下楼,恕老懒;见客不答礼,恕老病;客问事不对,恕老默;发言无所避,恕老迂;饮酒不辍车,恕老狂。”于是江南一带,才俊之士造门拜访者络绎不绝,每日客满。

      杨维桢在诗、文、戏曲方面均有建树,历来对他评价很高。因“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 独领元代风骚40余年。其诗文清秀隽逸,别具一格,他长于乐府诗,多以史事与神话为题材,诡异谲怪,曾被人讥为“文妖”。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其个性倔强,不逐时流,《明史·本传》谓其“载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寻》之辞,自倚凤琶和之,宾客俱翩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他自己也在《梦洲海棠城记》中说:“吾尝谓世间无神仙则已,有则自是吾辈中人耳。”其间与陆居仁、钱惟善、倪云林、宋仲温、柯九思、张雨等才俊之士相契,饮酒赋诗,挥毫弄墨,放浪于形骸之外,游艺于笔墨之间,使其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杨维桢的书法功力深厚,其书汲取了二王行草的风韵和欧字劲峭的方笔,又融合了汉隶、章草的古拙笔意,再诉之以自己强烈的艺术个性,最后形成了他奇崛峭拔,狷狂不羁的独特风格。刘璋在《书画史》中评曰:“廉夫行草书虽未合格,然自清劲可喜。”吴宽《匏翁家藏书》则称其书如“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笺,倒载而归。”他晚年的行草书,恣肆古奥,狂放雄强,显示出奇诡的想像力和磅礴的气概。传世主要作品有《真镜庵募像疏卷》、《鬻字窝铭》、《梦游海棠城诗卷》、《竹西草堂记卷》、《晚节堂诗》等。其余墨迹多见于书札及书画题中。

      此次选临杨维桢的小品与赵孟頫 《国宾山长札》、危素《陈氏方寸楼记》三家合璧一卷,纸张有浅乌丝栏,具体名称不详,清安岐《墨缘汇观》、清内府《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其用笔狂野,笔锋锐利、劲峭,寒气直露,连绵不绝。几个显著的用笔特点:一、起笔常带重顿,行笔迅捷。某些重叠短横会写的缠绕回宕,如“诵”“诗”等字的言字旁;二、杨氏写字好牵丝,通篇之中往往多次出现,然虽硬朗却惜于太单一化。悬针竖出锋长线条也不少如文中三个“辞”字,给人通篇感觉太锐利直露。三、笔势锋利、劲削,辅以方折,奇特捺画带来和章草略显不同的观感,大有咄咄逼人之态。这种异象的形成大概和毛笔有关,杨维桢与当时著名笔工陆颖贵、姚子华、老温、毛隐上人等交往甚密。《东维子文集》卷九《赠笔史陆颖贵》曰:“尖圆道健,可与韦昶争艳。余用笔喜劲,故多用之。称吾心手,吾书亦因之而进”。本次所临小品后也说是试用老温制作的笔,可见这种毛笔锋利,腰劲而丰实,笔锋较短,蓄墨量不多。章法上大小参差错落,如乱石铺街,通过大量的墨色、粗细、组合、节奏的处理打破了常规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杨维桢的作品是整个元代书法里最大的另类,确实堪称奇人。


      因为我的笔路风格和老杨的太迥异,所以没办法用他的笔意去创作,太“四不像”了有忽悠观众之嫌,而我又是一个很实在的人,只好作罢!

      王志安书自作散文《将进酒》,尺寸180×97c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