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针狂想曲

 王志安的原创馆 2022-02-17

面对疾风吧

      今天去打了第一针疫苗。

      其实早先的时候心里蛮抵触,外国有句名言叫做:“上帝给你了一个好的头脑,同时也会给你一副不怎么好的身体” ,孟子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大概是染色体遗传的缘故,四十来岁的我就已经从文艺圈混到了三高圈,个子不高但指标高,成绩不突出但椎间盘突出,甚至有些时候都不忍听王菲的《季候风》“你似季候风,抵挡计划全也无用” ,这歌简直就是唱给痛风患者听的……“茫茫然这冷冷的风,终于稍作停顿”。一堆的毛病也就在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去打。

      “现在体育馆人很少,去了不用排队,立等可打。”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业主群里不遗余力。一张六尺草书写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有点心猿意马错了一个字,“看来还是要去把这一针打了!人生,总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西汉时班超估计也是这么干的,毛笔一扔,走嘞,美丽的西域我来了。想着这慷慨激昂的尿性,一会功夫我也投身到了熙熙攘攘等待打针的人群中了。

      中国的文字有时候真的很玄奥而不可捉摸,一个“打”字的含义估计会让初学汉语的老外们全晕菜。

      我查了下百科,除了作为量词比如“美女,给我来一打()啤酒”之外,读作“”时就有二十种含义,还是笼统的分类,如果细分的话,我滴个乖乖,这可咋整才好呀。无限风光在险峰,就看你有没有胆登一登,刺棱刺棱…

      粗略看了一下,大部分含义都与动作有关,诸如打扫、打电话、打球、打蜡、打包、打工、打起精神……这都哪跟哪,老祖宗造字就这么省时省力?最奇葩的比如注释二作为“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等意思来说可以组词“打炮、打雷、打信号、打电报。”看这架势,作为“注入、扎入”含义的“打针”居然是和“打炮”一组的了,一个打进来,一个打出去。太厉害了,果然如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里毛笔可以用来写书法也可以用来给烧烤刷油,只要你脑洞足够大,一物N种用法是完全可行的。



写书法与刷烧烤

      毕竟是舶来品,外国人管“打针”叫“注射”,管“打球”叫“玩球”,“play basketball”人家叫得比较专业。中西文化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人生病了,抓点药材熬了喝,太温和了;外国人生病了,提起针筒扎了射,看着就很暴力。大清国那会儿,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都不是吃素的,打个炮都能把人吓一哆嗦,是真的打炮呦。这就是传统。

      中国的仙侠世界里,想成为超乎寻常的顶级高手一个常用的途径就是捡秘籍,被仇人追杀得走投无路,前面悬崖一咬牙跳下去了,死了的就算了,没死的捡了本秘籍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外国人的英雄世界里,想成为超乎寻常的顶级高手一个常用的途径就是注射打点滴,被坏人蹂躏得半死不活,往实验室一躺,一针扎下去计算机过热爆炸,英雄脱胎换骨,金刚狼、绿巨人一身变态腱子肉,上打飞机下砸坦克,没有其他的事干,一天到晚就等着拯救地球。

      作为一个从小在军区医院里长大的孩子,对打针是再熟悉不过了。很奇怪,越是在某种环境中成长越是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小学班会上大家谈各自的理想时,大院里的小伙伴们没有一个说要子承父业当医生的,我也不例外。

      但终于还是打了这一针,在此之前听说过各种版本打完后的身体反应,自己也是很有点心有余悸。不过还好,没听到有扎出一个绿巨人来的新闻。所以下午有朋友问我打针后的感受,我说:“我感觉变帅了。”

你又装逼了!


儿童节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