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记录 1、在胃蠕动消化的过程中,胃粘膜的上皮细胞不可避免发生损伤,就会发生轻度的免疫炎症反应,因此胃镜检查大部分人都会诊断出慢性浅表性胃炎。 2、胃粘膜具有自我更新修复炎症的能力,在没有明确的胃炎病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胃黏膜损伤药物、酒精和胆汁反流的情况下,慢性浅表性胃炎不会加重,可以不用吃药。 3、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腔腺体持续破坏减少,最终发展成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甚至胃癌。 4、破坏只发生在粘膜层,就诊断为糜烂,损伤达到粘膜下,就诊断为溃疡,形成溃疡性损伤时,无论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进行治疗。 5、胃酸低通过酸相关症状来判断,如空腹痛、夜间痛、进食可以缓解的疼痛,就需要抑酸治疗。 6、拉唑类是强抑酸药,一天1片短期服用,症状缓解后隔天1片,或者在有症状时按需服用。胃食管反流人群也适用,程度较重则需要早晚各一次服用。 7、替丁类是弱抑酸药,早晚各一次,慢性胃炎存在酸相关症状的人群可以服用,程度较轻可以一天一次。 8、铝碳酸镁是胃粘膜保护剂,起效快,适合胃炎患者短时快速中和胃酸症状,但是无法抑制胃酸分泌。 01|胃镜检查诊断出慢性浅表性胃炎,但没有明确的胃炎病因,不用擅自用药! 1、胃镜检查100%存在慢性浅表性胃炎 正常情况下,胃粘膜从内向外包括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四层结构。 ![]() 在粘膜层表面分布有分泌胃酸的细胞保持胃腔内强酸环境,同时粘膜层的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并且会分泌含有碳酸氢盐的粘液起到保护和润滑的作用;在粘膜下层表面含有前列腺素、三叶肽等保护因子,同时上层细胞具有自我代谢、修复的能力。 ![]() 但是在胃蠕动消化的过程中,胃粘膜的上皮细胞不可避免发生损伤,就会发生轻度的免疫炎症反应,因此胃镜检查大部分人都会诊断出慢性浅表性胃炎。 ![]() 2、胃粘膜有自我修复炎症的能力 ![]() 胃粘膜具有自我更新修复炎症的能力,在没有明确的胃炎病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胃黏膜损伤药物、酒精和胆汁反流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吃药。 02|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溃疡性损伤一定要及时治疗 1、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浅表性胃炎需要药物治疗 ![]() 没有胃炎常见病因的情况下,慢性浅表性胃炎不会加重,但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腔腺体持续破坏减少,最终发展成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甚至胃癌。 ![]() 炎症细胞数量越多,活动度越高,一旦胃炎发展到活动度三,一定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引起重视。 2、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糜烂和溃疡 由于长期的炎症破坏,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明显的腺体减少,表现为“胃壁变薄”。 破坏只发生在粘膜层,就诊断为糜烂,损伤达到粘膜下,就诊断为溃疡。 ![]() 形成溃疡性损伤时,无论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进行治疗。 有些胃炎甚至胃癌的患者可能始终无症状表现,一定要遵循病理检查引起重视。 03|胃酸低也要抑酸,胃酸低要看酸相关症状如空腹痛、夜间痛、进食缓解痛 1、胃酸低通过酸相关症状来判断 ![]() 无法只通过个人感觉的症状判断胃酸高低,因为胃部不是主要消化吸收食物的器官,而感受到胃灼烧往往是胃酸反流的症状,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容易造成胃肠道气体过多导致胀气等,临床上通常通过酸相关症状来判断是否采用抑酸治疗。 ![]() 2、胃酸少也要抑酸治疗 根据pH试纸测试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正常胃液的酸度接近,在1到2左右,萎缩性胃炎的pH较低,在4到5之间。 ![]() 但是萎缩性胃炎的表面已经非常脆弱,即使是酸度降低的胃液还是会刺激到胃黏膜,如果有酸相关症状如空腹痛、夜间痛、进食可以缓解的疼痛,就需要抑酸治疗。 ![]() 3、胃药的使用 拉唑类是强抑酸药,一天1片短期服用,症状缓解后隔天1片,或者在有症状时按需服用。胃食管反流人群也适用,程度较重则需要早晚各一次服用。 ![]() 替丁类是弱抑酸药,早晚各一次,慢性胃炎存在酸相关症状的人群可以服用,程度较轻可以一天一次。 铝碳酸镁是胃粘膜保护剂,起效快,适合胃炎患者短时快速中和胃酸症状,但是无法抑制胃酸分泌。 ![]() 专家提醒:胃药的使用需要按照个体情况有所区分,用药谨遵医嘱。 4、有些胃病可以适当吃辣 ![]() 辣椒、尖椒、腊八蒜等辛辣食物,专家提醒,浅表性胃炎可以适度吃辣椒和尖椒,但是腊八蒜最好不吃;胃溃疡或糜烂人群不宜吃辛辣食物。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