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解放战争中,陈诚、顾祝同、刘峙这三人处在内战前线,几乎是屡战屡败,被贬得一无是处。包括胡宗南、汤恩...

 大蚂蚁2011 2022-02-17
在解放战争中,陈诚、顾祝同、刘峙这三人处在内战前线,几乎是屡战屡败,被贬得一无是处。包括胡宗南、汤恩伯以及一些战区司令,被军迷形容成蠢猪级。国民党的高官,真的如此不堪吗?其实不是,他们无一例外地成长于北伐,壮大于抗战。不是战绩出色,是不可能出头的。在北伐时期,刘峙可是最拉风的一位了。先后击败过名将陈炯明、孙传芳、李宗仁、唐生智等人,称他为神将也不过分。在抗战里,与日军血战陈诚、汤恩伯的部队损失高达8.9成,还死战不退。在绝对实力面前,所谓战术机动灵活,都是不着调的话。蒋介石的这些嫡系,他们都算得上是堪当大任的干才。
为什么到了解放战争中,人还是那些人,却个个变成熊样了呢?其实这是视角误区,在北伐和抗战期间,他们带的部队不多,一个旅、一个师或一个军,多是从事战术方面的对抗。而到了解放战争中,他们的职位早已升至兵团司令级别以上了。这时候,更多的是从事战役指挥。战役指挥常见的是大兵团作战,部队的后勤甚至比战术更为重要,大兵团哪怕是转个方向前进,都可能造成极大的混乱。在解放战争中,胡宗南30万大军被彭德怀率领的二万人,牵着鼻子遛。此时,国共二军的目的不一样,难以说谁成功了,谁失败了。国民党军以占领延安为主要目的,也达到了目标。解放军以牵制敌人主力,消灭有生力量为重点,也达到了目标。
1948年年底的时候,国民党的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蒋介石也只是在死撑。淮海战役,刘峙并没有明显的大漏,虽然不出彩,也是一板一眼,指责刘峙失误的几个方面均与他无关。黄百韬在碾庄被包围,11月9号的时候,蒋介石在作战会议上,国防部下达的第一个命令便是要求黄百韬死守。在黄百韬被包围之初,刘峙就曾想过调出邱清泉的部队去解围,但是杜聿明否定了他这一个决策。待到解放军彻底包围黄兵团后,派出去的部队也回天无力了。同时宿县的战略地位也非常关键,刘峙就算再蠢也不会放弃宿县,刘峙明确要求刘汝明,至少留下一个团的兵力留守宿县。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留守宿县的团长张伟绩却逃跑了。解放军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拿下了这块棋眼。
胡宗南和刘峙被形容成一个草包,一个蠢猪,他们的战败,不是他们的能力不够。而是情报不对等,士气低落,人民的反对综合因素造成的。有个趣话,刘峙的孙女刘洁,2006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也算是为爷争气了。一些军迷,甚至说把谁换上,一定取胜。最典型的是换成孙立人指挥会如何,换上胡琏指挥会如何。其实孙立人也好,胡琏也好,他们成名于军长。充其量也就是个战术级别的佼佼者,指挥大兵团战役则未必能行。原因是大局观相对要差些,孙立人在翻越野人山问题上,表现出了一个优异战术高手的直觉,将部队撤退到了印度。
但是他缺乏政治情商,没有考虑到日军在中国大陆横行,大陆交通线面临被日军摧毁的风险,蒋介石焦头烂额地等待美械部队回国救援、侧应。也正是孙立人的政治眼光差,在台湾为美国人充当棋子,被蒋介石关押几十年且永不翻案。同样,胡琏作为一线军级指挥长期指挥部队作战,战术经验是相当老道的,时常躲过解放军的多次歼灭。但这种缺乏大局观,死道友不死贫僧的做派。间接克死多名国民党将领,或导致他们被俘,战役失败。如宿北战役戴之奇阵亡、洛阳战役中邱行湘被俘、豫东战役中欧寿年被俘等等,胡琏四次替友军解围全部失败。不可否认胡琏能征惯战,然而其性情狡诈,自私自利,限制了其在大兵团作战时的协调能力。胡琏在同僚中的口碑是很差的,都不愿意和他共事。
连白崇禧都看出问题所在,坚决不提拔胡琏担任12兵团司令。而让战略执行力强的黄维担任,哪怕黄维已多年不上战场。可以想像胡琏担任12兵团司令,他的部队损失不会太大,但一定会加速淮海战役提早结束。因为黄维指挥的12兵团,苦守双堆集近一个月,为杜聿明等集团提供了战略支撑, 提供了一定的翻盘机会,当然别人有没能力把握是另外一回事。黄维在被俘虏时,还自吹换别人不可能守住一个月。从12兵团突围时,二人选择的方向,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大局观。胡琏带着少量人成功撤退回武汉后方,而黄维突围不改增援徐州的初衷,朝着徐州方向突围。
可以这样说,战术层面上,胡琏的确有过人的地方。胜则锦上添花,败则难以独当一面。这也可能是国军当中,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上的区分吧,战术高手过渡到战略高手还有相当的距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