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运营公众号之后,特爱干一件事——做录音拼盘。虽然由于音源各异,音质和空间混响等诸多不同,难免导致听时容易跑神,但有时更遗憾的是某些老艺术家明场未曾合作过,或者合作过却不曾留下资料,在拼盘里,可以凭借想象,稍微弥补一下这样的遗憾。 比如《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 戏如其名,当年留下的电影《群英会·借东风》,剧情里英雄云集,所用演员也几乎都是声华盖代的名家,称得起是“一时多少豪杰”了。 但人心不足,我仍以为电影里有三“憾”——孙毓堃未起整霸,黄盖不是侯喜瑞,曹操不是郝寿臣。并非对裘盛戎袁世海不敬,而是觉得相比之下,侯郝二位更加珍贵一些。
所以,最近就借助Cool edit,和来自梨园频道(liyuan.xikao.com)的音源剪辑了一份什锦的《群·借·华》。主要阵容如下(按出场顺序): 黄盖——侯喜瑞、裘盛戎 周瑜——叶盛兰 鲁肃——谭富英 孔明——马连良 蒋干——萧长华 曹操——郝寿臣、周和桐、范成玉 赵云——孙毓堃 关羽——李洪春、唐韵笙 《群英会》和《借东风》的音源是1954年静场全剧,1955年实况全剧和1957年电影。从黄盖甘宁起霸开,周瑜用叶盛兰,孔明用马连良,蒋干用萧长华,这都属于标准配置。 谭富英的鲁肃,明场实况比电影还要好得多。“对火字”一场的笑,奔下好来,却一点儿也不洒狗血,火候极佳。 侯喜瑞郝寿臣二位,能单独剪出来的词句基本都用上了,没有或者未念的话白,用的是裘盛戎和周和桐的声音。只是蒋干问黄盖“这位老将军上姓”一点,在成品里会听见两次,因为1954年静场里是在“看酒”后的【傍妆台】里,而电影里则是在“中军,卸袍”之后。舞台演出当以后者为准,好给周瑜换装留时间。 赵云起霸,武场采自1955年实况,是个整霸,用在孙毓堃话白之前,借以想象一下孙先生起整霸的风采吧。 再说一下《华容道》,版本众多,各有千秋取舍不易。根据我的个人喜好,老爷的过场用李洪春晚年录制关公戏讲座时候的白口,但因为是录制静场讲座,武场没带大堂鼓,气势稍弱,故采用2011年李玉声在国家大剧院演《华容道》的锣鼓。之后对唱用的是唐韵笙和范成玉的实况录音,很别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