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家的红灯笼

 A老虎 2022-02-17

朱耀儒

我的老家咸阳市永寿县监军镇朱介村,是一个只有在分县地图上才能找得见的小村庄。这里既没有古迹,也没出过名人,默默无闻。但我的老家有自己独特的风采——家家都会制作灯笼,是著名的灯笼村。

进入漫长的冬季,家乡人就会围着火炉,制作大量的灯笼,以便卖钱补贴家用。是什么时候开始制作的?是谁传承的这门手艺?都无法考证。

我们村的灯笼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八卦灯,一种叫火罐灯。制作八卦灯分5个步骤。首先将芦苇秆劈成3毫米左右粗细的篾条,接着把篾条按一定尺寸折弯,再用指头宽的麻纸条将折弯的篾条绑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然后将那些不同型号的正方形用麻纸条绑在一起,形成一个规则的灯笼框架,最后在框架内外分别贴上各色彩纸,一个模样端正的八卦灯就做成了。这种灯笼有棱有角、方正大气、结实耐用、不易着火,很受欢迎。

火罐灯做起来有6个步骤。首先把红纸裁成较宽的纸条并用带水的毛巾抹湿,接着把12张叠在一起的红纸用专用刀具裁成纸扇一样的纸板,再把这样的纸板用细线捆绑并折成一定弯度,等纸板烘干后把红纸一张张吹开,然后把吹开的红纸两头粘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球,最后在圆球上下粘上用厚纸做的圆圈,一个火罐灯就做成了。火罐灯色彩鲜艳、醒目美观,新媳妇娘家给刚出嫁的姑娘送的都是这种灯笼。

不久前,我回老家探亲,发现各家都在忙着做灯笼。不过,样式陈旧的八卦灯已经没有人做了,都在做时兴的火罐灯。我去本家远房兄弟建社家参观,得知他已经做了1600多个灯笼了。他说他每年都要做两三千个火罐灯笼,每个灯笼分大小可卖2元到5元不等,能有近万元的收入。这对乡村农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我说:“怎么咱们村还有这么多人做灯笼?”建社说:“咱村人基本都在县城打工,早出晚归,晚饭前后,边看电视边做灯笼,既娱乐了,也做出了产品,总比闲着好。”我明白了,庄稼人总是闲不住的,闲着对他们来说,比害病都难受。建社还说:“现在做灯笼卖钱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不能在咱这一代丢了。”听他这样一说,我醍醐灌顶,原来他们要传承祖上的手艺!

在一位叫小峰的侄子家里,一间近20平方米的房子里堆满了大小不同的灯笼,大的如斗,小的如碗。大的是用竹篾和纱做成的,叫宫灯,是专门为单位大门制作的;小的是火罐灯,是舅舅给外甥送的灯笼。我问他这种灯为啥叫火罐灯。他说这种灯外形像个罐,颜色红得像火一样,就叫火罐灯。说到舅舅为啥要给外甥送灯笼,小峰说他听老人说过,人出生后要走的路是黑的,不知往哪里走,送灯笼是为了照亮往前走的路,有灯在前面照着,就前途光明,一生平安顺利。哦,数千年流传下来的送灯习俗居然寓意着如此美好的祝愿。舅舅送灯要送到外甥12岁,可见这种祝愿是长久深远的。

在我的家乡,元宵节有“十四挑、十五照、十六碰”的说法,意思是正月十四晚开始挑灯笼,十五晚上提着灯笼到处照照,到了十六晚上就可以互相碰撞,让灯笼着火。在家乡人眼里,灯笼着火是好事,预示着以后的日子将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小小的灯笼,寄托着家乡人多么浓厚的向往、祝愿啊!这种向往、祝愿无一不是出于那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亲情与深沉真挚的感情。如今,我们的前途无限光明,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愿这种生活天长地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