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巴达人的落幕:塞拉西亚会战

 licht3jh8evr0j 2022-02-17
一 斯巴达的衰落
斯巴达是希腊城邦之一,著名的“斯巴达三百勇士”故事即以斯巴达为主角。在古典时代,斯巴达以其严酷纪律、贵族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整个国家就像一个军事机器。在传说的中的吕库古改革之后。斯巴达实行严格的军事和政治制度,斯巴达人自己不从事农业及手工业生产,全部由奴隶(希洛人或译黑劳士)或地位较低的边民(庇里阿西人,有人身自由但无政治权利)来完成,纯正的斯巴达人几乎只作为战士存在。为了保持自身的军事氛围和对奴隶“希洛人”(也译黑劳士)的镇压,斯巴达在本国推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体系。所有的斯巴达人,会在7-12岁时加入少年特训团队。由德高望重的斯巴达老兵监督训练,并对不遵守军纪的年轻人及时进行处罚。成年后,斯巴达人都要去军营报道,过集体生活。战时保家卫国。满20岁后,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30岁成亲,但每天还要参加军事训练。60岁时退伍,但仍是预备军人。如此残酷的训练,保证了斯巴达战士强大的战斗力。在政治上,斯巴达实行寡头统治,它的国家机构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国王有二人,分别由亚基亚德世系和欧里庞提德世系两个家族世袭,平时,主持国家祭祀和处理涉及家族法的案件。战时,一个国王外出领兵作战,一个国王在城邦内固守,两个国王相互制衡。

传统斯巴达的盾牌标志 A代表战士


 

美塞尼亚战争中的斯巴达人


 
在希波战争期间(前499-前449),斯巴达与当时最强大的希腊城邦之一雅典联手抗敌,击退了波斯的入侵,但不久,为了争夺希腊霸权,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又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前404),斯巴达虽最终胜利,但也元气大伤,不久,另一个希腊城邦底比斯崛起,在前371年的留克特拉会战中,斯巴达大败于底比斯统帅伊巴密浓达之手,国王战死,;留克特拉会战标志着斯巴达开始衰弱。其后,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斯巴达虽基本未参加亚历山大所组织的东征波斯等种种活动,但也无力量反对马其顿的权威,虽然在前331年,斯巴达国王亚基斯三世(前338-前331在位)曾联诺波斯以及一些希腊城邦组织过反抗马其顿的战争,但被马其顿大将安提帕特在梅格洛波利斯会战中大败,本人战死。此战加剧了斯巴达的衰弱。此后,斯巴达基本沦为看客和边缘角色,也没有参加在亚历山大死后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各邦反抗马其顿的战争(即拉米亚战争前323年)。相当长一段时间,斯巴达在希腊地区存在感都不高,得过且过、

拉米亚战争

 
亚历山大死后,斯巴达重新获得独立,但也无甚作为。一系列的无所作为本质的原因是斯巴达的衰弱。斯巴达的衰落的核心在于其公民兵制度的衰弱。如上所述。斯巴达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只有纯正的斯巴达人才能参军成为战士。构成军队的核心,较低等级和奴隶即使能上战场也只能充当无关紧要的辅助部队。然而,这一系列军事制度,也成了斯巴达最终衰落的催命符。斯巴达实行优生制度,是希腊城邦唯一将杀婴行为制度化的。男性经常在外征战,生育率不高。士兵视投降为耻辱,死战不退,导致大量不必要的死亡。加上斯巴达没有殖民地,无法接纳输出的人口一般又不接受外来移民,导致公民数量急速减少。死一个少一个。据亚里士多德记载,斯巴达男性人口,由公元前479年8000人减少到前330年的1000人,人口危机导致了斯巴达的衰落。莱库古法令已无法维持,斯巴达人只得用黑劳士来补充兵源。但严重的阶级矛盾反而造成恶性循环,约前244年,欧里庞提德世系的亚基斯四世上台,开展一系列改革。妄图振兴斯巴达。亚基斯四世提议废除所有债务,重新划分土地。扩大公民数量。他的计划的另一部分是把富人和公民的地产分给边民,缓和阶级矛盾,亚基斯四世带头放弃土地,分给边民,他的计划得到了贫穷阶级和年轻人的热烈支持,也遭到了富人的强烈反对,为此,前242年,亚基斯四世不惜动用武力将反对改革的共同执政的国王列奥尼达二世流放。次年,乘亚基斯四世在外征战。列奥尼达二世发动政变复位,杀死亚基斯四世,重新执政,并强迫亚基斯四世的遗孀埃吉阿蒂丝(Agiatis)嫁给自己的儿子克里昂米尼三世。起初埃吉阿蒂丝对这场婚姻很厌恶,但克里昂米尼对妻子充满爱慕之情,使埃吉阿蒂丝感动并愿意成为他的贤内助。克里昂米尼三世从妻子那里接触到亚基斯四世的事迹和一些构想,使他对亚基斯四世的改革持正面态度,也许他相信斯巴达确已到了山穷水尽的程度。在前235年,列奥尼达二世死后,克里昂米尼三世继承了本家族的王位。

亚基斯四世


 

克里昂米尼三世


 
 
二 马其顿 希腊与斯巴达
另一方面,在马其顿本土,亚历山大去世后,前305年,东征期间负责留守马其顿的大将安提帕特的儿子卡山德杀死亚历山大的母亲,妻子,儿子,在马其顿自立为王,建立所谓“安提帕特王朝”,在前297年卡山德死后,诸子争立,外部势力乘机入主马其顿,马其顿的国王像走马灯一样换了好几个。德米特里乌斯,利西马科斯,托勒密·克劳诺斯等人都先后在马其顿称王,前279年高卢人入侵希腊,杀死托勒密·克劳诺斯,马其顿经历两年多无政府状态,到前276年,亚历山大部将安提柯的孙子安提柯二世(外号戈努斯人)联合希腊各邦赶跑高卢人,稳定局势,建立了安提柯王朝(前276-168)在马其顿的统治。

安提柯二世


 
乘此机会,希腊各邦相继摆脱马其顿的控制独立。形成了两个实力较强大的同盟。一个是埃托利亚同盟。埃托利亚同盟是古代希腊城邦联盟。最初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公元前 367年形成比较巩固的埃托利亚同盟 。其核心始终是位于希腊中西部的埃托利亚 ,盟址在特尔蒙 。公元前340年左右成为军事强国。成为希腊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并在反抗马其顿的斗争中不断壮大。公元前322年和西元前314~西元前311年曾击退马其顿的入侵,约公元前290年控制了德尔斐。另一个同盟是亚该亚同盟(也叫阿哈伊亚同盟),在前280年,阿哈伊亚同盟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因继业者战争而一片混乱的希腊本土重新建立起来。在前251年至前229年,科林斯阿尔戈斯、西库昂和麦加洛波利斯先后加入,同盟因此声势大壮。以后同盟的领域逐渐扩大 ,至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最盛时 ,已经包括伯罗奔尼撒半岛和中部希腊的许多城邦这两个同盟,加上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和斯巴达,时而联合,时而交战,你方唱罢我登台,将希腊地区搞得一锅粥。长年的内乱,高卢人的入侵,使得马其顿和希腊几乎成为一片废墟,马其顿再也不复当年之勇,军事实力也随之一落千丈。无力控制希腊局势。在前268年的克里蒙尼德斯战争(古希腊语:Χρεμωνίδειος πόλεμος中,雅典政治家哲学家克里蒙尼德斯联合斯巴达及其他一些城邦组成反马其顿联盟与马其顿争夺希腊霸权,被马其顿击败,斯巴达国王阿莱乌斯一世战死,但此战并没有挽回马其顿在希腊地区的衰落与颓势。

埃托利亚同盟与亚该亚同盟


 
伴随着马其顿衰落的是马其顿方阵的衰落。著名的马其顿方阵是一种合成战术体系。在亚历山大大帝手上,几乎横扫欧亚。所谓马其顿方阵由步兵和骑兵共同组成,是一个合成方阵。步兵方面,与希腊方阵类似,步兵排成密集队形手持双手长矛作战(被称作萨里沙长枪,长13~14英尺(3-4米),双手操作,后期的超过18英尺(5-6米)。长矛末端有配重利于平衡,兼做长矛折断时之备用武器。)保持队形,徐徐前进。马其顿方阵正面密不透风。势不可挡。然而,骑兵也是马其顿方阵必不可少的要素。在马其顿方阵中,骑兵通常在方阵的两翼。手持一根马其顿长矛(被称为绪斯同)。除此之外,马其顿方阵还有不少轻步兵,伴随作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战术体系,经典的马其顿战术就是所谓锤砧战术,砧就是砧板。由步兵充当砧板,粘着敌军,骑兵充当锤子,绕后或者侧翼冲击敌军。两者夹击,粉碎敌军,马其顿方阵对指挥官的战术水平要求很高,但是,一旦灵活运用,极其难以对付。

马其顿步兵


 
 

色萨利骑兵


 
到了安提柯王朝的时代,马其顿方阵在马其顿本土走向衰落。在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式方阵在继业者战争和希腊化时代中仍旧作为战斗队形出现于战场之上,但腓力和亚历山大创造出来的诸多多兵种协同战术却没能得到继续发展,反而越来越依赖方阵本身的推进力量。方阵装备变得更为沉重、长矛比亚历山大时期还长,使方阵机动能力进一步退化,加上对步兵的训练也不够精实,方阵再也无法展现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时期灵活的阵形变换。至于方阵的重要组成部分——骑兵,在安提柯王朝更是成了稀缺兵种。骑兵在安提柯王朝只占军队的一小部分。历史学家邓肯·海德估计这一比例在安提柯军队总兵力的5%到10%之间。这很可能是由于长久的内战和高卢人入侵导致的高伤亡及马政的荒废,而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由许多马其顿贵族组成的重骑兵随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向东走了,随后定居东方,再也没有回来。导致马其顿本土骑兵实力一落千丈。尽管马其顿(安提柯王朝)仍然保留了亚历山大大帝麾下著名的伙伴骑兵这一称号,但数量大为减少,鼎盛时期不过仅数百人。
 
 
面对复杂的希腊局势与内忧外患,克里昂米尼三世展开了一系列内外改革。克里昂米尼三世即位支出,斯巴达男性公民仅剩700多人,改革刻不容缓,克里昂米尼三世继位后,曾召回亚基斯四世的弟弟阿希达穆斯五世做共同在位者,但这位王子回国后不久就神秘地遇害了(前227年)。没有证据说明克里昂米尼三世与此事是否有牵连。克里昂米尼三世开始进行他的改革计划,他的策略是,通过对外战争牵引反对改革者的注意力,同时在国内采取行动。

克里昂米尼三世首先废除反对改革的传统的监察官制度(即所谓五人议事会),通过强制没收富裕公民的土地,克里昂米尼三世向穷人进行财产的再次分配。凡是被认为有能力参军者,都可以获得自己的独立份地并成为公民。克里昂米尼再利用这些人训练出来的军队,逐步收复周围一些过去属于斯巴达的领地,并将战争所得再次分配。克里昂米尼三世在位期间,斯巴达公民恢复到5000-6000人,其中三分之二是边民和外邦人。此时的斯巴达军队在某种程度上已抛弃臃肿的希腊方阵,在某种程度上学习了马其顿的战术,许多由曾经的边民和黑劳士,现今则是自由民组成的军队抛弃了斯巴达人传统的2~3米长枪,换装了长度达到5~6米的萨里沙超长枪,同样以马其顿方阵的方式作战。经过几次战争,斯巴达的实力有所恢复,并在几次战争中打败了亚该亚同盟的入侵。增加了威信,埃及法老托勒密三世(前246-前221在位)见状,表示愿意支持斯巴达的军事行动,借此在希腊扶植代理人,得到埃及支援后,斯巴达屡战屡胜,亚该亚同盟无法抵挡,但也使得亚该亚同盟的领导人阿拉托斯越来越倒向宿敌马其顿。针对斯巴达的马其顿——亚该亚同盟逐渐形成。

托勒密三世(埃及托勒密王朝一直积极扶植亚该亚同盟埃托利亚同盟与希腊各邦 ,遏制马其顿在希腊的扩张)


 
 
三 克里昂米尼战争与塞拉西亚会战
前225年,克里昂米尼三世再次发动对亚该亚同盟的攻击。取得大胜,夺取不少土地,面对斯巴达咄咄逼人的攻势,次年,亚该亚同盟领袖阿拉图斯不得不与多年的宿敌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前227-前221在位)签订条约,建立所谓“邦联同盟”(Symmachy),承认马其顿的宗主权。推举马其顿为同盟主席,享有一切军事指挥权,马其顿军队由亚该亚同盟出钱出粮负责供应,许多亚该亚贵族被送往马其顿充当人质。马其顿军队进入希腊。公元前223年,迫于马其顿军队的兵威,克里昂米尼暂时停止了他的扩张步伐。安提柯夺取了阿卡迪亚的几个与克里米昂尼结盟的城邦。之后他返回到亚该亚解散了他的马其顿军队,使他们可以回马其顿过冬。大约在这个时候,埃及的托勒密停止支持克里米昂尼,使得后者没钱给他的雇佣军发饷。为了获取金钱,克里米昂尼被迫发动新的攻势,开始允许希洛人奴隶出一笔钱换取自由。克里米昂尼得知安提柯解散他所有的马其顿部队,决定对亚该亚同盟发动突袭。他给人打算袭击阿尔戈斯的印象,但实际转向攻击亚该亚同盟的重要成员梅格洛玻利斯。斯巴达军在夜间从薄弱的地方突破梅格洛玻利斯防御工事,并开始准备占领整个城市。 梅格洛玻利斯的市民并没有意识到这点,直到天亮后,由一些公民的组织了殿后行动,允许最尽可能多的梅格洛玻利斯人逃脱。克里米昂尼告知梅格洛玻利斯人只要他们与自己结盟,便可归还他们的城邦,但这一提议被拒绝。于是克里米昂尼下令劫掠该城,将其夷为平地。梅格洛玻利斯的毁灭激怒了安提柯三世与亚该亚同盟,公元前222年,重新集结的马其顿军队开始通过地峡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准备与斯巴达决战。


由于斯巴达兵力处于劣势,斯巴达军队却选择了主动后撤,拉长对方的补给线。同时,将主要阵地设立在至关重要的塞拉西亚关口。克里昂米尼三世把他的军队布置在奥林匹斯和厄阿斯两山之间的河流沿岸的一条道路上。中间又有一条河流径直穿过,占据有利地形。前221年,马其顿——亚该亚联军抵达,双方决战。

塞拉西亚的位置


 
塞拉西亚会战 前222年
兵力对比
斯巴达 步兵20000(其中斯巴达人6000 其余为雇佣兵)骑兵650 根据普鲁塔克记载,克里米昂尼配备了马其顿式长枪的2000名士兵)
马其顿联军 步兵28000 骑兵 1200
斯巴达稍处劣势

塞拉西亚会战两军布阵


 
斯巴达方阵,根据克里米昂尼的命令,构成了斯巴达的右翼,布置与塞拉夏附近的奥林匹斯山顶,这支部队由轻步兵雇佣兵支援(如图所示)。盟军部队以及边民部队组成的方阵由克里米昂尼的兄弟欧克里达斯(Eucleidas)率领。这些部队构成战线的左翼,布置于厄阿斯山上(如图所示)。中间部队占据山谷由斯巴达骑兵组成,雇佣军策应。克里米昂尼可能希望,用较高的战术地位弥补数量上的劣势。可以肯定的是,他下令挖一条战壕,并在部队最前线前布置一条栅栏。安提克三世指挥的马其顿军队位于左翼,直面斯巴达人的主力。在万名马其顿长枪方阵步兵前面,还有大量的色雷斯、伊利里亚、加拉太和希腊轻装部队。3000名最宝贵的皇家轻盾步兵,则位于二线位置。大部分马其顿人带来的骑兵和亚该亚骑兵,由将领亚历山大和菲洛皮门率领,部署在斯巴达骑兵对面。联军的右翼主要是亚该亚的同盟军队。(如图所示)
 


双方开战,马其顿人首先向着山头的斯巴达主力发起进攻。大量的轻装部队上前开道,与占据高处的斯巴达轻步兵们相互射击。安提克部署的散兵线稳步向前,开始袭扰克里昂米尼的重步兵部队。不堪忍受标枪、弓箭和投石洗礼的斯巴达人,在愤怒中从山顶俯冲而下。与马其顿军队混战一起,难分高下,一些斯巴达军中的克里特人绕到同盟军背后进行袭击,投掷标枪放箭,使得马其顿军处于腹背受敌状态,,另一方面,亚该亚同盟与斯巴达同盟军也厮杀在一起,由于处于仰攻,亚该亚同盟军不是斯巴达同盟的对手,逐渐不支后退。战局对联军十分不利。

斯巴达军大战马其顿


 
在此危机关头,待命的菲洛皮门见状,在未取得亚历山大的同意下,擅自率骑兵发起冲锋,击溃当面斯巴达骑兵,接着,又是非洛皮门率领骑兵及时迂回,从侧翼攻击了厄阿斯山上的斯巴达盟军与边民部队。后者完全忙于同亚该亚军队的作战,突遭骑兵冲击,大败,在遭到重击后开始溃退。同盟军这才控制了战场的右翼阵地。最终,联军的右翼开始越过河流,从侧面进攻奥林匹斯山。他们的轻盾兵迅速上山,在骑兵掩护下形成了包抄之势。巨大的压力迫使斯巴达人的雇佣兵和同盟军都纷纷逃离战场。克里昂米尼眼看形式对自己非常不利,只得在几个随从保护下,迅速骑马撤退。右翼的斯巴达部队在包围下死战不退,最终全军覆没,仅剩200人逃生,斯巴达大败。会战结束

伤亡
联军 不详
斯巴达  5800-10000
 
战后,克里昂米尼三世逃亡埃及,成为埃及法老托勒密三世的宾客,但是托勒密三世之子托勒密四世不喜欢克里昂米尼,在即位后(前221)不久就把克里昂米尼三世软禁了起来。前219年,克里昂米尼三世与亲信冒险在亚历山大城发起了一次暴动。在暴动失败后,克里昂米尼三世自杀,一代枭雄,客死异乡。马其顿军队则兵临斯巴达,斯巴达投降,安提柯三世在占领斯巴达后彻底废除了一切改革。他让被克里昂米尼推翻的监察官(所谓五人议事会)重新上台。通过这次胜利,他使整个希腊——包括亚该亚同盟——再度臣服于马其顿。斯巴达完全沦为马其顿的傀儡。此后,斯巴达的国王又换了好几个,但无法改变斯巴达沦为弱小城邦的命运。前199年,摄政纳比斯处死合法的小国王珀罗普斯,自己登上王位,纳比斯在马其顿,亚该亚同盟,罗马中间纵横捭阖,使得斯巴达回光返照,然而,好景不长,在罗马打败马其顿后,害怕斯巴达强大起来的罗马人联合希腊各邦发动反对纳比斯的“反纳比斯战争”,斯巴达大败,罗马兵临城下,纳比斯割地求和,企图东山再起的纳比斯又被老将菲洛皮门(即上文的菲诺皮门)打败,前192年,纳比斯被埃托利亚同盟的军官刺杀,菲洛皮门乘机强迫斯巴达加入亚该亚同盟,斯巴达作为独立城邦的历史就此终结。纳比斯也成为末代斯巴达国王。曾经英勇的斯巴达勇士与斯巴达人就这样消失在历史中,只留下后人的嗟叹。

纳比斯


 
 关联文章
群雄逐鹿:希腊化时代诸继业者王国的国家与军队(上)
群雄逐鹿:希腊化时代诸继业者王国的国家与军队(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