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矛与盾:奥斯曼—匈牙利战争(下)

 licht3jh8evr0j 2022-02-17

四 白骑士抗土

瓦尔纳会战号称中世纪的“最后一次十字军”。从此之后,欧洲各国再也没有组织起十字军对抗奥斯曼军队。瓦尔纳会战后,奥斯曼大军又在1448年的第二次科索沃会战中,再次大败匈牙利和巴尔干军队。经过两次大败,欧洲各国基本放弃组织十字军,放弃拯救罗马帝国,任罗马帝国自生自灭。巴尔干各国也基本完全沦为奥斯曼附庸。1451年,穆拉德二世去世,著名的“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再次即位。

穆罕默德二世

匈雅提逃回匈牙利后,被匈牙利贵族推为摄政王,继续抵抗奥斯曼帝国进攻。匈牙利贵族同时将阿尔布雷希特的遗腹子拉斯洛迎回,继续担任匈牙利国王,称拉斯洛五世(1444-1457在位),在拉斯洛五世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里,匈牙利的实际统治者是匈雅提,匈雅提痛定思痛,对匈牙利军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包括引入著名的胡斯车阵(,组建大量地方民兵,轻骑兵,同时,引入西欧板甲骑士和大量雇佣军,普及火器,对抗奥斯曼大军,据统计,早在1420年左右,火器就引入匈牙利军队中,匈牙利军队的每个团扩充到400人左右,其中200人为骑兵,100人为步兵,其余100人为弓弩手与火枪手,到了匈雅提的时代,火器装备率在匈牙利军队中进一步提高,超过10%。匈雅提后来继续领导匈牙利人民,抵抗奥斯曼大军,多次打退奥斯曼大军,同时,匈雅提曾试图恢复 1444 年的十字军联盟,新任教皇-尼古拉斯五世也曾许诺,提供罗马教宗的分遣队和阿拉贡的军队给予支持,但实际上没有组织成功。一直坚持抗土的阿尔巴尼亚大公斯坎德培也答应给予帮助,但是始终没有前来。匈雅提的盟军仅存瓦拉几亚总督费拉德·德拉库尔。经过短暂的准备后,匈雅提进军奥斯曼帝国的南部地区,于 1448 年 10 月 23 日在科索沃大平原遭遇苏丹。两天后,似乎是在 10 月 25 日清晨,亚诺什·匈雅提撤离战斗,穆拉德二世获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奥斯曼帝国又进攻了瓦拉几亚,占据了朱尔朱。1453 年君士坦丁堡失陷,君士坦丁十一世阵亡。罗马帝国灭亡,奥斯曼大军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力进攻匈牙利,

斯坎德培领导的阿尔巴尼亚起义军

白骑士匈雅提

1456年,奥斯曼帝国新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发动新的进攻,包围塞尔维亚仅存的领地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统治者乔治·布兰科维奇向匈牙利求救,顽强的匈雅提又组织了一支3万人的匈牙利、波兰、捷克和德意志骑士的联军,援助贝尔格莱德,爆发了著名的贝尔格莱德保卫战。

15世纪中期的匈牙利军队

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大公斯提芬·拉扎列维奇在安卡拉战役之后,作为塞尔维亚公国的首都而建设的,以巨大工程把一个罗马小城堡变成一个坚固的要塞。为了抵抗土耳其帝国的入侵,他们使用了罗马的先进建筑技术,以及阿拉伯人的城堡设计。城堡是以三层防御精心设计而成,除了中世纪标准下的双层城墙和塔楼,一座要塞竖立在小山上,让抵抗者可以在外城失守后继续坚持许久,内部的城堡包括宫殿庞大的主楼,高处有主力军营把守四个大门并环绕双层城墙,低处由位于城郊中心的大教堂和一个莱茵河上的港口组成,并由战壕、城墙和门巧妙的分隔开来。可说是中世纪军事工程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同时,这座城市本身就依靠一座多瑙河边的小山建立。城市本身并不依赖陆上运输为惟一的后勤通道,来自多瑙河的船只,可以较为轻松的进入设防的港口。可以说是易守难攻。

奥斯曼大军围攻贝尔格莱德

14567月,奥斯曼大军围攻贝尔格莱德,将城池团团包围,进行围攻,此外,为了阻止匈牙利军队可能的增援。200艘大小船只组成的舰队,在城市西北部的河道上,一字排开。这样一来,贝尔格莱德的水上运输通道,也被断绝了。虽然现代学者估计,奥斯曼人的总兵力不过10万(早期统计为16万人,根据最近研究的统计为6万到7万人),但对于城中的不到7千人守军来说,已经是绝对优势。匈雅提召集军队进行救援,在7月14日便抵达了战场。为了冲破土耳其的第一道封锁线,200艘临时凑齐的大小船只,向奥斯曼人的内河舰队,发起攻击。为了迅速击溃严阵以待的对手,匈牙利人特意进行了分兵。较大的船只在装上大量火器后,从正面以楔形阵势冲锋。一些小船则从多瑙河与城市之间的支流萨瓦河出发,从后方夹击土耳其船队。由于奥斯曼水军多是临时征募而来的希腊人,其装备,训练都不如匈牙利军队,被打得大败,匈雅提的部队,成功打通了城市的水上运输线,他在当天冲破了土耳其海军的阻拦,击沉了3艘大型土耳其军舰,收获4艘大型战船和20艘小型战船。进入城内,奥斯曼大军炮击城池,城内守军与奥斯曼大军展开炮战,互有胜负。

贝尔格莱德保卫战

奥斯曼大军在7月21日日落发起总攻。大量仅仅装备盾牌和刀斧的炮灰,在城墙的数个方向上开始猛扑。在被守军的火器和弓弩射退后,鲁梅利亚军团(鲁梅利亚指奥斯曼统治下的巴尔干地区)的西帕希骑士与重步兵又接踵而至。精锐的苏丹亲兵更是在奥斯曼军歌的鼓动下,拼死一搏。由于兵力不足,且很多人只是临时赶来的平民,守军的防线终于开始崩溃。匈雅提和自己的雇佣军一起撤退到了城市中心的堡垒处,而更多守军则被孤立在城市的各段城墙上。最后时刻,早有准备的匈雅提下令使出最后一招。退守堡垒的匈牙利人,将大量燃烧物点燃,一起从山坡上推下。深夜中,已经冲入城中的土耳其人,被突如其来的一道火墙所震惊。他们的队伍秩序很快发生混乱,而守军则从堡垒和城墙附近杀回来。于是,攻入城市的奥斯曼军队,一下次被处于危险的包围状态,已经攻入内城进行作战的土耳其士兵因此尽数消灭;在城外进攻的部队也受到重创,与此同时,第二天白天,一些在河对岸的基督教民兵开始行动。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他们自发渡河,攻击了疏于防范的奥斯曼军左翼的安纳托利亚军团。一些匆匆赶来的亚洲西帕希骑兵,在越来越多的涌入的农民面前,也是无能为力。更多驻守贝尔格莱德城市的民兵,也在目睹此景后,纷纷越墙来袭。城里的守军与萨瓦河对岸的更多民兵,开始加入这场混战。随着匈雅提的雇佣军夺取了奥斯曼镇压最前方的炮兵阵地,大量的土耳其人开始溃逃。穆罕默德二世本人则还在指挥近卫军抵挡不断涌来的基督教农民,即便是在遭到匈雅提的侧击后,依然死战不退,杀入战场并单人杀死了一个骑士。但当他本人的腿部中箭后,陷入了昏迷,不得不在左右护卫下,离开战场。奥斯曼大军撤退,匈牙利获胜,

土军攻城

守军反击

贝尔格莱德保卫战粉碎了奥斯曼大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巴尔干各国抗击奥斯曼的信心,也粉碎了奥斯曼帝国进一步向欧洲腹地扩张的企图,战后,许多巴尔干王公纷纷组织反抗奥斯曼的起义,使奥斯曼大军的扩张更加困难,也使得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奥斯曼不再与匈牙利爆发大规模直接冲突,然而,匈牙利人也为这次胜利付出沉重代价:由于军营中爆发鼠疫,匈雅提在三个星期后(1456年8月11日)死去。白骑士就此陨落。

中世纪手抄本中的匈雅提

五 马加什与黑军

匈雅提死后不久,昏庸无能的小国王拉斯洛五世就开始“秋后算账”,拉斯洛五世身边的重臣采列伯爵乌尔里希二世与匈雅提素来不和;在匈雅提于1456年死于鼠疫后,他诱使国王任命他接替匈雅提的职务。乌尔里希二世企图谋杀匈雅提的儿子匈雅提·拉斯洛,后者为了报复反过来把他刺杀了。拉斯洛五世愚蠢地将匈雅提·拉斯洛斩首,结果引起了一场政治风暴,支持匈雅提的贵族和旧部纷纷暴乱,他因此不得不逃往布拉格。1457年11月23日,拉斯洛五世在布拉格忽然病逝,当时他正准备与法国国王查理七世的女儿马达莱娜公主结婚。当时的人怀疑小国王是被毒死的,不过近代借由分析他的遗骸,拉斯洛可能死于腺鼠疫或白血病。拉斯洛五世去世时年仅17,既未结婚也无子嗣。匈牙利的王位空置了下来,由于匈雅提的巨大威望,1458年。匈牙利国会召开,选举新国王,当时,中小贵族和市民极力主张拥护匈雅提的幼子马加什为王,却遭到大贵族的阻挠,匈雅提的部将,马加什的舅舅西拉吉·米哈伊率领近2万军队聚集在会场门前,声言“让我们的剑来选择国王”,面对此情此景,反对派不得不让步,匈雅提的儿子马加什终于被贵族拥立为匈牙利国王,继续领导匈牙利抗击奥斯曼,称马加什一世,马加什也是匈牙利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任何王室血统的国王。作为交换,马加什一世承诺:绝不追究哥哥匈雅提·拉斯洛被杀一事,保留反对派在内的所有贵族,领主的旧有权益和封建特权,不收取任何特殊赋税。

马加什一世(1458-1490在位)

由于马加什没有任何王室血统,遭到国内外许多别有用心的人的反对,反对派以此为借口,干涉匈牙利内政,马加什依靠自己的才智,一一予以化解,首先,为取得匈牙利的宿敌——波西米亚王国的支持,马加什迎娶波西米亚公主卡塔琳为皇后,1459年,马加什出兵奥斯曼,然而国内反对派贵族却迎接神圣罗马皇帝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三世的军队进入匈牙利,企图将匈牙利拱手送给神圣罗马帝国,马加什迅速回军,赶走神罗军队,并与腓特烈三世作战,屡战屡胜,1462年,腓特烈三世被迫承认马加什国王之位,并答应每年赠送马加什10万金币,条件是如果匈牙利王室绝嗣,则由哈布斯堡家族继承匈牙利王位。马加什对于自己的亲戚也毫不手软,马加什的舅舅西拉吉·米哈伊仗着“拥立之功”,在马加什上台后指手画脚,把持朝政,数年后,马加什果断发兵将其逮捕,软禁于维拉戈什城堡。

腓特烈三世

马加什在位期间,平定贵族叛乱,大力发展经济和军备,所仰仗的是一支精锐部队——黑军,黑军是匈牙利乃至欧洲的第一支职业化常备军队,因成员多着黑色盔甲得名,匈牙利黑军早期的士兵主要由波西米亚、德意志、塞尔维亚、波兰等国的雇佣兵为主。从15世纪80年代开始,匈牙利人也逐渐开始加入黑军。黑军主要的部队为步兵队、火炮队和轻、重型骑兵队。重骑兵的工作是保护轻装甲步兵和炮兵,让其他部队可以随意攻击敌人,重骑兵占黑军的六分之一,大多是雇佣骑士,他们装备精良,大多装备板甲,骑枪,剑,训练有素,同时,在黑军中,马加什也引入了一种被称为“huszar(胡萨尔)的轻骑兵,他们多是游牧民,摩尔达维亚人与特兰西瓦尼亚人,通常组成25人的小组,由一名军官领导,执行侦查,保卫,潜行,切断补给,骚扰等任务,与重骑兵配合作战,步兵方面,黑军中的步兵包括重步兵,持盾护卫兵,轻步兵,火枪手等等,装备板甲,长枪,十字弓,火枪等等,黑军中的许多步兵装备一种被称为“pavises”的大盾,这些涂了漆的柳木大盾通常由皮革和亚麻布装饰和覆盖,可以用于抵抗敌人的远程攻击,掩护从后方射击的远程步兵,以及用于构成盾墙和胡斯车阵,许多瑞士长枪兵也在黑军中作战,在黑军中,胡斯战术得到广泛运用,在胡斯车阵下,远程步兵在胡斯大车和重装步兵之后,释放火力,骑兵则不断骚扰敌军,保卫中央的步兵,并在关键时刻予以反击和冲击,互相配合作战,马加什十分重视火器的作用,黑军中,每4人就有一支火绳枪,火器装备率达到四分之一,黑军起初由8000至10000名雇佣兵所组成,在14世纪80年代,黑军的人数曾一度扩张达到3万人左右(含9000胡斯战场,200艘战舰)。黑军的统帅——马加什的爱将尼基日,力大无穷,能肩扛磨盘,单手举起装满60公斤水的水桶,堪称李元霸一样的人物,被称为匈牙利的赫拉克勒斯。黑军堪称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

匈牙利黑军

中世纪手抄本中的黑军

黑军使用的大盾

依靠黑军,马加什时代的匈牙利成为当时东欧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1471年,马加什开始争夺波西米亚王位的战争,依靠黑军屡战屡胜,6年后,新任波西米亚国王瓦迪斯瓦夫二世被迫与匈牙利讲和,割让西里西亚,摩拉维亚地区,每年支付40万“金弗罗林”(金币)。1477年,匈牙利与神圣罗马帝国再度爆发冲突,1485年,黑军大败以封建军队为主的神圣罗马军队,兵临维也纳城下,腓特烈三世弃城逃走,经过4个月的围攻,1485年5月15日,马加什亲率黑军杀到城中的利奥波德区,也就是整座维也纳的中心地段。苦战近4个月的守城军民,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抵抗已不再有任何意义。他们派代表接洽匈牙利国王,在获得自身安全和雇佣军安全撤离的允诺后,同意将帝国都城交予对方。后者也直到6月1日,才正式举办了自己的入城仪式。1479年,奥斯曼大军入侵特兰西瓦尼亚,与前来支援的匈牙利军队在布莱德菲尔德遭遇,依靠黑军重骑兵的冲锋,匈牙利大胜奥斯曼大军,此次胜利再次使得穆罕默德二世心惊胆裂。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奥斯曼都不敢再对匈牙利用兵。1490年,征战一生的马加什去世,马加什一生东征西讨,致力于开疆拓土,使匈牙利成为当时欧洲名列前茅的军事强国,意图将整个欧洲团结在自己的旗帜下,统一抗土,彻底战胜奥斯曼帝国,他去世后,编年史家记载“战士们哀悼自己伟大,和蔼的统帅,市民们悼念国家的领袖,其他百姓为他们万分敬仰,爱民如子的国王哭泣”可以说是举国哀悼,

采取胡斯车阵作战的黑军

六 最终决战:莫哈赤战役

马加什之死标志着匈牙利黄金时代的落幕,马加什死后无子(有个私生子但私生子不能继承王位),在贵族推选下,雅盖沃的孙子,瓦斯迪瓦夫三世的侄子(就是瓦尔纳的那个白给的憨憨国王)乌拉斯洛二世成为匈牙利国王(1490-1516在位)。乌拉斯洛二世昏庸无能,在位期间,被各大贵族掣肘,基本沦为贵族的玩物♂。匈牙利的贵族都大大扩充自己的权力,加强对农民的压榨剥削。许多税收在贵族的压力下被取消,匈牙利财政一落千丈。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连著名的“黑军”也在财政压力下被迫解散。在位期间,不堪忍受的匈牙利人们纷纷起义,遍地狼烟,其中,最著名的是“乔治·多沙”起义,起义沉重打击了匈牙利贵族的统治,同时也造成数万军民丧生,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乔治·多沙被酷刑处死,但匈牙利已大厦将倾,摇摇欲坠了。

乌拉斯洛二世

到了16世纪,匈牙利贵族彼此之间争权夺利。互相争斗,更加激烈,乌拉斯洛二世的儿子,新任的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1516年继位,继位时年仅10岁),年幼,根本无力控制局面,曾经强大的匈牙利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乘此机会,进入16世纪,奥斯曼大军在苏丹塞利姆一世(1512-1520在位),苏莱曼一世(1520-1561在位)指挥下,连年发动对匈牙利的入侵战争,1521年,奥斯曼大军再次围攻贝尔格莱德,城内守军向国王请求支援,然而把持朝政的贵族却拒绝发兵,贝尔格莱德最终沦陷,攻破贝尔格莱德后,匈牙利门户洞开,等着奥斯曼人进入,奥斯曼人扫荡匈牙利边境各堡垒,如入无人之境,1526年。苏莱曼一世派遣使者。要求匈牙利投降,向奥斯曼称臣纳贡。遭到断然拒绝,苏莱曼一世决心消灭匈牙利。苏莱曼一世与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结盟,共同对抗匈牙利和神圣罗马帝国,8月,苏莱曼亲率数万大军入侵匈牙利。法国也成为西欧极少数的跟穆斯林结盟的国家,被称为“渎圣同盟”,节操尽失

苏莱曼一世

匈牙利王拉约什二世闻听奥斯曼入侵,亲率大军抵抗,8月29日,两军于多瑙河下游的摩哈赤遭遇。因贵族掣肘,动员不了很大一部分贵族的路易,只能依靠少数忠于他的直属力量和亲家哈布斯堡提供的西欧雇佣军,凑出了20000多军队。迎战奥斯曼大军。匈牙利军队选择多瑙河下游一片广阔但崎岖的平原作为战场,这里视野开阔,没有森林和树丛,没有河流和起伏较大的山丘,但是地面崎岖不平,与多瑙河之间有一片长满芦苇的沼泽地,不利于大军团展开,匈牙利人严阵以待,希望借助地形优势战胜奥斯曼大军。

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


 
1526年8月28-29日,两军遭遇,匈牙利军队进行了布阵。德国和其他国家的雇佣军分遣队约一半的兵力,加上匈牙利的其他部队在莫哈奇前部组成了三个大的方阵。左翼是多瑙河流域的一片草地,未部署兵力。步兵中编入了大量的火枪手,炮兵(约20门炮)部署在中间方阵的前面,重骑兵分队放置在三个方阵中间,其余的骑兵撤到防线后部作为预备队。苏莱曼将他的军队排列成三个横队。前面的两个横队是由亚洲各国的轻骑兵联合构成。在它们后面,为骑兵机动留下一块地方。他将雇佣军和炮兵放在阵前,非正规骑兵放在两翼。6000人的亚洲各国轻骑兵分遣队被派出迂回到西面,利用起伏的山丘做掩护,计划当双方军队全面投入战斗时,突袭匈牙利军队的右侧。同样熟悉巴尔干环境的鲁梅利亚军团,迅速向左翼的广阔空间展开。身后的近卫军步兵开始迅速构筑简易阵地。计划执掌右翼的安纳托利亚军团,则在他们之后才开始部署兵力。由于附近遍布沼泽,土耳其人行军非常费力。但复杂地形也影响了对手的侦查水平。

莫哈赤战役(红色 奥斯曼 蓝色 匈牙利)


 
柏尔·杜蒙尼(Pál Tomori)指挥的匈牙利轻骑兵在午后便遭遇了渡河而来的奥斯曼鲁梅利亚军团,发起伏击,通过猛攻一度压制了对手。土耳其进攻部队也被匈牙利方猛烈的炮火所阻。大约在2点以后,拉约什的匈牙利军队已经开始了全面进攻,整支军队被布置成前后两条战线。其中国王倚重的大量骑兵位于全军的右翼,第一线的中央则由炮兵和西欧雇佣军部队组成,左翼则是一些战斗力较差的次级骑兵。拉约什本人的骑兵分队,和部分中欧步兵一起,构成了第二线预备队。在确定来者正是奥斯曼人的全部主力后,匈牙利军队决心发起半渡而击的行动。大量来自大贵族和国王直属力量的重甲骑士,以最擅长的大步冲锋,碾压了刚刚渡河的鲁梅利亚西帕希骑兵。由于奥斯曼先头部队轻而易举被击退,拉约什二世非常骄傲,认为奥斯曼大军不过如此,下令全军莽过去。

奥斯曼壁画 莫哈赤会战


 
大约在2点以后,匈牙利军队已经开始了全面进攻,整支军队被布置成前后两条战线。前面大多是精锐骑兵,后面则是来自西班牙和德意志还有匈牙利自己的步兵,排成西班牙方阵,还有大炮。匈牙利军队全线发起反攻。拉约什二世亲率骑兵一马当先,冲过河流,追击退却的奥斯曼人,骑兵冲的太快,步兵跟在后面,没有及时跟上,造成两者脱节步兵骑兵脱节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大忌。正在匈牙利的骑兵击退土耳其军第一横队,向苏莱曼的第二横队发起冲锋时,土耳其的迁回包抄部队从匈牙利军队的右翼发起猛烈攻击,使其陷入大乱。然而,该翼侧的进攻被匈牙利的第二横队骑兵击溃,两队匈牙利骑兵会合共同击溃了土耳其的第二横队。匈牙利骑兵一头扎进对岸奥斯曼大军中,尽管匈牙利骑兵骁勇善战,甚至射伤苏莱曼,但是在敌众我寡,步兵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匈牙利骑兵的突击力量显得太过薄弱,无法在土耳其人坚固的阵地上打开局面。被奥斯曼人团团围住,拉约什二世魂飞魄散,率领骑兵赶紧撤退。匈牙利骑兵纷纷溃逃,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奥斯曼大军乘机反攻,匈牙利骑兵大败,拉约什二世在逃跑途中慌不择路。掉入河中淹死,年仅20岁。

莫哈赤会战


 
几乎同时,奥斯曼军队渡河,向匈牙利步兵发起进攻,此后的数小时内,这些步兵以方阵硬抗对手的大军。奥斯曼人以骑兵、步兵和炮兵,轮番上阵。一直打到深夜,才将顽强的西班牙-德意志佣兵消灭。15,000多名匈牙利士兵(1万名步兵和5000名骑兵)及1000多名匈牙利贵族,拉约什在内的大部分匈牙利将领于战斗中被杀,2000战俘也被奥斯曼人全部处死,此战,匈牙利主力基本覆灭,无力抵抗,匈牙利的灭亡已成定局,首都布达城的贵族和市民纷纷逃亡,9月10日,奥斯曼大军进占布达,大掠而还。匈牙利至此基本名存实亡。
 


七 战后的匈牙利
奥斯曼大军撤走后,空虚的匈牙利王位再次引起各方垂涎,奥斯曼人扶植顺从奥斯曼的特兰西瓦尼亚总督佐伯尧·雅诺什为匈牙利国王。(此人身为匈牙利贵族,在莫哈赤战役中本应率军与拉约什会合作战,却不知何故按兵不动,作壁上观,未能及时赶到战场,后又以自己保存下来的军队作为与奥斯曼人谈判的筹码。真可以说是厚颜无耻)。另一位王位竞争人则是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他是拉约什二世的连襟,也是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他声称根据马加什的承诺,匈牙利的王位应由哈布斯堡王朝继承。费迪南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和匈牙利大贵族的支持,双方各自为王,展开混战,国内贵族也分为两派分别支持两人,1538年,筋疲力尽的双方展开谈判,签订《瓦劳德条约》,瓜分匈牙利,佐波尧获得包括布达城在内的东部匈牙利,费迪南获得西部匈牙利及克罗地亚,并规定如果佐波尧无子,死后由费迪南继承他的领土,如果有子,由费迪南册封为斯皮什公爵,领域斯诺伐克东部的一片领地,然而,条约只是双方暂时妥协的产物,双方根本无意遵守条约。

佐伯尧·雅诺什


 
1540年,佐伯尧去世,子西吉斯蒙德刚刚满月,佐伯尧的谋臣久尔吉公然撕毁条约,联合部分贵族,拥立西吉斯蒙德为匈牙利国王,称雅诺什二世,费迪南大怒,率军围攻布达,久尔吉向奥斯曼帝国求援,奥斯曼大军在布达城下击溃费迪南率领的德意志军队,费迪南被迫承认雅诺什二世的地位,每年缴纳“岁币”,作为交换,奥斯曼人不再进攻费迪南在匈牙利西部的领地,战后,奥斯曼大军借口庆祝胜利,摆下“鸿门宴”,宴请雅诺什二世,久尔吉等人,正在众人推杯换盏之际,奥斯曼军队乘机进城,接管布达城,至此,雅诺什二世,久尔吉等人也被奥斯曼大军挟持,完全沦为奥斯曼的傀儡,奥斯曼人直接统治匈牙利大部分地区,任命雅诺什二世为傀儡,另安排久尔吉为所谓“特兰西瓦尼亚大公”,作为制衡。匈牙利至此彻底亡国。

奥斯曼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瓜分匈牙利(红色是奥斯曼吞并的地区,)紫色是奥斯曼扶植的特兰西瓦尼亚大公,蓝色和绿色是神圣罗马帝国及其占领区)


 
结语
奥斯曼帝国崛起于14世纪,15-16世纪则是其扩张的高峰期,奥斯曼大军在陆地上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少有的几场失败也是进攻受挫,而非主力受到打击,其人口,国力,动员力远非西欧各国可比,令整个欧洲为之胆丧,匈牙利无论国力,人力,军力都无法与庞大的奥斯曼帝国相提并论,那么,是否意味着匈牙利在对奥斯曼战争中毫无胜算呢?也并非如此,匈牙利有整个西欧和教会作为后台,被称为“天主之盾”军队融合东方与西方的特点,战斗力较强,在两百多年与奥斯曼的战争中也曾取得数次大捷,在匈雅提与马加什统治的时期,国力强盛,上下一心,虽不能完全阻止奥斯曼在欧洲的扩张,但至少可以保存自己。令奥斯曼长期不敢来犯,奥斯曼多线作战,也不可能将全部实力用于对抗匈牙利,因此,匈牙利并非没有胜算,然而,统治者的昏庸,贵族的掣肘与内讧,外部势力的见死不救,最终断送了匈牙利,使得其最终灭亡。盛衰无常,强弱相对,弱者并非注定失败,强者也并非稳操胜券,强弱对立又相互转化,这也是军事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匈牙利史》(匈牙利)温盖尔·马加什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英)帕特里克·贝尔福

《十字军旗帜下的瓦尔纳战争》李拓

《文艺复兴时期的战争艺术》(英)史蒂芬·特恩布尔

关联文章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中世纪晚期 第十二讲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