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马的铁穹:泰拉蒙之战

 licht3jh8evr0j 2022-02-17
一 凯尔特人与高卢人
凯尔特人是古典时代欧洲重要的民族集团,古罗马人将凯尔特人与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并称三大蛮族。法国东部塞纳河罗亚尔河上游、德国西南部莱茵河多瑙河上游地区是凯尔特人的发源地。约公元前十世纪初,他们首次在这些地区出现。随后的几世纪中,凯尔特人以武装的部落联盟为单位,向周围地区扩散、迁徙,进行军事移民。他们是欧洲最早学会制造和使用铁器和金制装饰品的民族,他们凭借铁制武器战胜了尚处于青铜时代的部落,公元前七世纪已在法国东部、中部各地定居。从公元前5世纪起,他们开始向全欧洲渗透和扩张。公元前500年以后,法国已成为凯尔特人主要的居住地区。古罗马人把居住在今天法国、比利时、瑞士、荷兰、德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凯尔特人统称为高卢人,把高卢人居住的地区称为高卢,面积约60余万平方公里。之后他们曾经一度广泛分布在欧洲大陆上,先后征服了今天的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地区。迁入山南高卢(阿尔卑斯山以南意大利北部)的高卢人,则被称为山南高卢人。山南高卢人是罗马最早接触,也是记载最多的高卢人。

凯尔特人分布


 
随着罗马势力的扩张,高卢人很快与罗马人发生冲突。前5世纪末,原住西欧和中欧的凯尔特人(也叫高卢人)进入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前4世纪初在首领布伦努斯的率领下开始入侵意大利,前390年,开始大举入侵罗马。

 
高卢人凶猛异常,挥舞板斧,狂呼酣战,罗马军队不是对手,被打的大败。罗马执政官下令老幼妇女转移城外。士兵坚守城外的卡皮托林山岗,据险坚守。高卢人进城,一把火把罗马烧个精光,杀光不愿意撤走的罗马人,围攻卡皮托林山岗,久攻不下。高卢人决定乘夜从小路偷袭,结果罗马军队被鹅吵醒,发现了伏兵,终于打退了偷袭。这就是著名的“圣鹅救罗马”,。由于凯尔特人留守罗马的军队发生了瘟疫,元老院趁机与凯尔特人议和,用三百公斤黄金换取了凯尔特人的撤军。正在双方交易时,被流放在外的罗马名将卡米卢斯赶到,他收走了黄金,把剑放到秤上,大呼“不是用黄金,而是用铁来恢复祖国”。随后,卡米卢斯的军队与凯尔特人展开的激烈的巷战,将凯尔特人赶出了城市。第二天,卡米卢斯率军继续对凯尔特人发起进攻,最终大败凯尔特人,将他们赶出了罗马的领土。打死布伦努斯。卡米卢斯也因此被授予祖国之父头衔,此次高卢入侵,也给罗马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卡米卢斯


 
二 前3世纪的罗马与高卢
高卢入侵罗马并不代表着罗马与高卢战争的终结,此后,罗马与高卢的战争仍然时时爆发。前369年,山南高卢人的一支因苏布雷人占领了墨尔帕姆(今米兰一带),以此为基地开战在北意大利扩张势力,前350年,因苏布雷人占领了伊特鲁里亚人(伊特鲁里亚人是意大利中部势力最强大的土著居民,曾多次与罗马发生冲突)的重要城市帕拉达与米萨,成为波河平原势力最为强大的高卢部落,与此同时,另一支高卢部落切诺马尼人则定居在维罗纳附近,波伊人则迁移到波河下游地区,并在此建立博洛尼亚。意大利北部俨然成为高卢人的乐园。卢人的社会可以分为贵族,祭司(德鲁伊),平民,奴隶等阶层。贵族是氏族部落的上层(氏族部落首长、军事首领以及他们的后裔)。他们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享有独立的特权。利用这些权利,贵族阶级占有大量较多较好的耕地,成群的牲畜,奴隶和其他资财,在战场上,贵族往往骑马或乘战车作战,装备盔甲,训练有素。祭司(德鲁伊)同样也是氏族部落的上层,处于统治地位。他们既是各种案件、民事纠纷的审判者、仲裁人,又是祭司、巫师;既是知识的传播、传承者,又俨然是宗教准则的卫道士。他们不仅享有免服军役、免纳军税和豁免一切义务的权利,而且还影响政局,参与政权。教会上层还具有超部落或部落联盟的权威。可见此阶层权利之大,当然他们也拥有大量的财富。平民有自由的身份,但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往往被贵族与祭司残酷压榨,其处境十分悲惨。在作战时,通常充当步兵,仅有简陋的武器和护具,奴隶通常来源于战俘和外族,其根本不被当做人类看待,在许多高卢贵族墓葬中都发现大量殉葬奴隶存在。

高卢勇士


 
在战斗中,高卢贵族经常骑马作战,他们使用骑矛和盾牌,多数装备有通过贸易或劫掠而获得的胸甲,虽然尚未使用马镫,但贵族们各个骑术精湛,训练有素,其战斗力远胜意大利本土的骑兵,但高卢贵族往往更习惯骑马赶到战场,而后下马步行作战,步兵则轻装上阵,蛮勇无畏,大多数高卢步兵在战斗中只穿裤子,不穿上衣,有些战士甚至裸体作战,他们携带一把宽阔的长剑,一把长矛,一面长方形或者椭圆形大盾牌,有时也佩戴壶形头盔,脸颊部位有活动式面罩。格子裤是典型的高卢——凯尔特风格。在军事组织上,高卢各部落全民皆兵,战时成年男子都要上阵,老幼妇孺随军而行,整个部落都参与到战争之中,往往有十几万甚至数十万之众。

高卢勇士


 
受高卢人影响,罗马军队在卡米卢斯的领导下亦展开了一系列改革,在卡米卢斯改革之前,罗马军队与古希腊重装步兵和仿希腊式的伊特鲁里亚人并无多大区别,采取密集方阵作战.在意大利中部多山多森林的地形非常臃肿,施展不开。卡米卢斯废除了原来的方阵,并根据士兵武器和盔甲的不同将其分为 青年兵(Hastati  壮年兵(Principes), 成年兵(Triarii), 轻步兵(VeIites),预备兵(Accensi)。新的罗马军队采取三线阵战术作战

罗马三线阵(从前往后 轻步兵 青年军 壮年军 成年军)


整个队列通常由三个横列组成。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成年兵组成的第三横列。少年兵(拉丁文:Velites):缺乏训练,组成轻步兵。装备普通标枪和投镖和一个小圆盾。青年兵(拉丁文:Hastati):有一定的战斗经验,组成军团的第一横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支宽刃短剑和一个方盾。壮年兵(拉丁文:Principie):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为军队的核心,组成军团的第二横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支宽刃短剑和一个方盾。成年兵(拉丁文:Triarii):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通常构成军队的后备队。组成军团的第三横列。装备一支十二英尺的长矛和一个方盾。

 

作战时,由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首先推进,当距离敌人20码时,将重标枪掷出。同时,军团开始疏散。往往在标枪掷出之后完成疏散,第一横队的士兵开始冲锋,前两列士兵与敌人用短剑进行格斗。后面67列士兵投掷标枪。数分钟后,由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替换,第一横列后撤休息。由少年兵组成的轻步兵负责掩护军团的两翼与背后,同时还要找回可使用的标枪,补充给撤回的第一横列。一场战役通常进行数轮替换。成年兵为军团的后备队。一般当青年兵和壮年兵两次攻击都无法击退敌人时,成年兵才投入战斗。此时少年兵和壮年兵在成年兵长矛阵的掩护下进行重组,随后同老兵一起加入战斗。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来说前两轮攻击已经足以击溃敌人了。到了成年兵已经是很危险的境界。
 



一般而言,三线阵中。第一线由 15 个青年兵步兵中队组成,第二线由 15 个壮年兵步兵中队组成,每一个步兵中队理论上有 120 名士兵和两名军官。最后一线由比较精锐的成年兵和比较差劲的预备兵组成。共计 15  梯队(Ordine),其中每个梯队分为三个 旗队(veila ,每个旗队拥有 60 名步兵,两个军官和一个旗手。一个少年兵中队,一个青年兵中队,一个壮年兵中队加上一个成年兵中队组成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大约有450570人。包含大约120160名少年兵,120160名青年兵,120160名壮年兵,6080名成年兵,同时含有一队30人的骑兵,由一个较高级的百夫长指挥。十个大队组成一个罗马军团,一般由4500——6000人组成。拉丁同盟也组成同盟军团与罗马并肩作战,编制类似。在早期,战时,罗马可动员6-10个军团,紧急情况下可动员25个。两个罗马军团与两个同盟军团共同构成了执政官统帅的集团军,由一名执政官指挥。

罗马军团


 
三 高卢入侵与泰拉蒙之战
在“圣鹅救罗马”之后,罗马继续着与高卢人的战争,山南 高 卢人其 后 又多 次 南侵,前 3 67 年、前 3 6 1 一 3 6 0 年、前 350一 3 4 9 年 曾再 犯 台 伯河流 域和 罗马城本 身,前 3 60、前 3 49 年侵抵坎帕 尼亚 地 区,前 3 6 7、前 3 49 年远达 南 意阿普利亚。普林尼引用加图《 史源 》的说法,提 及 后来罗马统治时期山南高卢人有 1 12 个 部落。但确切地说,可能只是112 个氏族,但其人数相当可观。此后,罗马人忙于于萨莫奈人(中意大利的山地居民)进行的萨莫奈战争(前343-前290)无暇顾及高卢,但高卢各部也因其内部分裂无暇顾及罗马,仅仅以萨莫奈人遥相呼应。双方相安无事。此后的一百年,罗马将扩张重心放在南意大利的各希腊城邦与西西里,相继爆发皮洛士战争与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前241),夺取南意大利与西西里,在南线采取进攻的态势同时,罗马在北线采取守势,对山南高卢各部亦严阵以待,使其没有机会入侵罗马。

萨莫奈人


 
山南高卢各部与罗马的矛盾在前3世纪中叶开始爆发,这是由公元前 283 年开始的事态发展促成的,当时未指明的凯尔特人围攻罗马盟邦 Arretium(托斯卡纳的阿雷佐)并击败了帮助该城市的罗马军队。罗马人派使者去谈判释放罗马囚犯,但使者被杀,此事件激化了本就脆弱的高卢各部与罗马关系。此后,双方不断爆发小规模冲突,直至前238年,自从公元前 238 年没有结果的小规模冲突停止以来,罗马一直与意大利北部波谷沿岸地区的山南高卢部落保持了短暂的和平。事实上,当一支山外高卢的凯尔特人的军队在公元前 230 年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时,正是波伊人击退了他们。然而,当罗马人在公元前234 年分割前凯尔特人领土皮塞努姆时,此举在波伊和因苏布雷人之间产生了巨大怨恨。公元前 232 年,罗马人通过了一项法律,将大片正式属于凯尔特人的土地“旧高卢人地”分配给较贫穷的公民。这些行为在当时被认为是对凯尔特人的挑衅,并因此引起了一些反对。到了前225年,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山南高卢各部的分布(insubres因苏布雷 Boii 波伊)

 
同年,波伊人与波河流域的最大部族因苏布雷人结盟,同时说服了附近的若干部落,并用金钱雇佣了大批上高卢佣兵准备共同入侵意大利,平分掠夺的战利品和占领的土地。有的部落对入侵大国的冒险表示犹豫时,他们就用当年高卢人的祖先是如何如何英勇地击败罗马人占领罗马城的故事来说服他们。在两族的鼓动下,他们终于集结了五万步兵,两万骑兵和战车,开始南下侵入意大利。战争正式爆发,罗马方面闻讯,亦部署了总计不少于5万人的3支军队对抗高卢人,此外,还有作为罗马盟军参战的一支由45000伊特鲁里亚人,5000萨宾人,4万北意大利各邦所组成的军队。严阵以待,在兵力和装备上均处于优势。高卢人以袭掠意大利的城市和乡村为主要目标,无意与罗马强大的野战军正面交锋,于是避开罗马军的主要防御据点,绕过罗马守军的主力向防线后方守备薄弱的伊特鲁里亚地区侵袭,大肆劫掠。
 

罗马方面,执政官卢修斯·埃米利乌斯·帕普斯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前往阿里密侬驻防,因为那里与高卢接壤,如果高卢人沿平缓的亚得里亚海岸南下,必然要首先攻占此城。一位副执政官9执法官)带领一支由伊特鲁里亚盟军组成的军队前往伊托鲁里亚中部设防,提防高卢人由第勒尼安海岸南下直扑罗马城。这一年,另外一个执政官盖乌斯·阿提略·雷古卢斯和他的两个联合军团已经被派往撒丁岛平定那里反抗(然而,事实上,根据罗马史记载,此年的撒丁岛并无叛乱发生,因此,笔者推断。雷古卢斯应该是准备由撒丁岛直驱山南高卢老巢)。同时,罗马人没有忘记当年罗马城陷落后的悲惨,另外召集了一支5万人的预备军队防守罗马城。在意大利北部与罗马有良好关系的安布里亚、威尼提亚、孙诺曼尼等地也都进入了警戒状态,时刻提防高卢人的入侵。罗马人的布置十分合理。他们兵分三处,在监视防守广泛的区域的同时,还可以相互呼应。不过,高卢人却没有按常理出牌。他们的大军沿亚得里亚海岸南下不久,就转向西,进入了亚平宁山区,越过重山峻岭后,从东面侵入富饶的伊托鲁里亚地区,避开副执政官的军队,一直南下到克鲁新城,在罗马的三只大军的中间毫无阻挡地进行大规模的抢劫。沿罗马修建的道路,从克鲁新城前往罗马只需短短的三天时间,罗马城内的紧张气氛可想而知,求援告急的信使被火速派往各军。位于伊托鲁里亚中部的副执政官离高卢军最近,他接到高卢人已经穿插突破罗马军防线的消息后,立即拔寨起程,全速南下追击。同时,驻守阿里密侬的帕普斯也开始率领自己的军团翻越亚平宁山而来。高卢人得知罗马军南下的消息后,决定北上迎敌。当天傍晚,高卢军便与副执政官的军队碰了头,双方各自安营扎寨,等待来日的鏖战。高卢人见罗马军严阵以待,巧施诡计,摆下“空城计”,在夜里主力悄悄离开营地,在远处布下埋伏,同时留下部分骑兵诱敌。次日天明,罗马军发现高卢主力撤走,只剩下部分“殿后”的骑兵,未及细查,即兴追击,被高卢骑兵引诱入埋伏圈,结果中伏大败,被高卢军击溃,损失6000余人,残部退往附近山丘,扎营固守,等待救援。

高卢勇士


 
执政官帕普斯闻知高卢军队绕道前进后,大吃一惊,急忙率军回援,在7日后赶到,罗马执政官帕普斯率领的另一支部队抵达救援后,高卢人召开军事会议,会上,高卢首领阿内罗斯特斯决定撤退,高卢人撤围开始向北退却,帕普斯见高卢人声势浩大,加上罗马军新败,所以不敢冒然与高卢人交战,只是远远地跟随,等待时机。。这时原先在撒丁尼亚岛驻扎平定当地叛乱的另一位罗马执政官雷古鲁斯在接获高卢入侵的情报后,也已经在意大利本土登陆,并且正从北面沿海岸线行军赶来增援,此刻帕普斯和雷古鲁斯两个执政官军所分别领导的两支军队,总共8个军团不经意间在泰拉蒙已对高卢军形成南北合围之势。两军在泰拉蒙决战。
 
泰拉蒙之战 前225
兵力对比
罗马 步兵70000 骑兵 5400
高卢 步兵50000 骑兵20000(含战车)
双方势均力敌
 
雷古鲁斯军行至泰拉蒙(Telamon)附近时,发现了一小队高卢骑兵,并将他们全部捕获。原来这是高卢大军的侦察队,他们没有想到前面会有罗马军的大队人马,所以大摇大摆地放马驰骋,随便看看环境地形而已。经过审问高卢俘虏,雷古鲁斯了解了罗马军的情况,并知道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高卢军夹在了两支罗马军的中间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雷古鲁斯当机立断,命部下火速抢占前面的一个平缓的制高点,占据有利地形阻击高卢军。过了预定的时间许久都不见侦察队返回,高卢军的统帅不安了起来,他担心后面的罗马军是否会从别的路线赶到了自己的前方,对自己实行包围战术。他细看四周,见前方有一个平缓的高地,就派出一部分士兵前往,想控制有利地形以备万一。高卢军比罗马军稍微晚到了一步,制高点已被罗马军占领,双方顿时短兵相接。高卢军吃了地形的亏,不久就被罗马军击退。这里的战斗引起了尾追高卢军的帕普斯的注意,他立刻派出探马前往,并与雷古鲁斯军取得了联系,于是双方决定协同作战,就地围歼高卢军。

罗马军大战高卢


 
高卢军见决战无法回避,困兽犹斗,就将全军分成两半,背靠背排出两列战阵,分别面向南北两个罗马军,他们的战阵两翼则由优势的骑兵镇守。为了打开退却的通路,高卢军首先以优势的骑兵对雷古鲁斯发动了强攻,试图攻占罗马占领下的高地。帕普斯派出3200骑兵支援雷古鲁斯,得到支援后雷古鲁斯依靠高地地形的优势,集中所有骑兵拼死抵抗,但在激战中雷古鲁斯不幸阵亡,首级被送往高卢统帅处示众,以激励士气。但是,罗马军投射的标枪对没有像样盔甲护身的高卢士兵造成了相当的伤害,他们的骑兵和战车兵终于被击溃,于是高卢军的两翼暴露无疑,南北两面的罗马军不失时机地完成了对高卢军的合围。面对训练有素的罗马士兵,高卢人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勇气概,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赤膊上阵,挥动着劣质的刀剑,前仆后继地冲杀。剑弯曲了,他们用脚将它扳直,刀卷刃了,就将它更高地抡起猛砍。无数罗马士兵被高卢人砍倒,渐渐地,罗马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连续的盾牌象一面墙一样将高卢士兵推压到了一起,他们失去了活动的空间,没有尖锋的刀剑既无法刺伤敌人,也没有地方挥动。罗马士兵则从盾牌后面将精炼的短剑象毒蛇吐信般地连续刺出,四万高卢人便这样阵亡了,其中有些是见大势已去自刎身亡的,高卢军统帅康科里塔努斯力竭战死,阿内罗斯特斯率少数残部拼死逃走,但最后还是因抛弃战友而羞愧自杀,。另外一万人被俘。罗马军也由于高卢人的殊死抵抗而损失惨重。战死一万多人,会战结束。

罗马军大战高卢人


 

罗马军与高卢军行动路线(红色 罗马 蓝色高卢 地点8 泰拉蒙)

 

泰拉蒙之战两军布阵(蓝色 高卢 红色 罗马)

 
战后
尽管罗马军的损失不小,帕普斯依旧带领余部追击逃走的敌兵,一直追杀到波伊人的故乡。当年秋季,他返回罗马。市民和元老院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凯旋式危机虽然过去,罗马人依旧对高卢人不放心,决心彻底解决高卢问题,以消除后顾之忧,于是接连数年对高卢发起全面进攻。前224年,两个执政官都被派往山南高卢作战,波伊人迫于压力,不得不与罗马签订了和平条约。前223、前222两年,罗马全军对因苏布雷人连续出击,元老院顽强地拒绝因苏布雷人的求和请求,直到他们在罗马军的猛攻下无条件投降。随后罗马向居住在下高卢的各高卢小部落施加军事压力,迫使他们也纷纷归顺罗马。到了前220年,阿尔卑斯山以南的意大利半岛全境都落入罗马的掌控之下。然而,不久之后,一个新的强大的对手即将率领他的军队翻阅阿尔卑斯山,煽动起山南高卢各部落重新加入反抗罗马的阵营,这位对手将带着他的高卢与西班牙军团,成为罗马最顽强的最难缠的敌人之一,当然,这是后话了。

山南高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