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

 走出丛林yupeng 2022-02-17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公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译文】

         耳闻妙声,目见美色,这是外部闯来的盗贼;情感欲望、识见心理,这是潜藏于内心世界的盗贼。

         只要主人清醒警觉,不受诱惑,独自端坐正堂,所有这些内外之贼,就都会变成自己的家人了。

【点评】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名言。

        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理”的哲学命题,认为事物之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当中,而是存在于人们心中,这就是“良知”。

       他还认为,“人人心中自有定盘针”,只要能够扫除外来物欲的蒙蔽,灭绝各种不应有的欲望,就能“致良知,求放心”,使得事事物物皆得其理。

        诞生于明代中叶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正是通过改造玄奘取经故事,用艺术化、形象化的手法来宣传当时十分盛行的心学思想的。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活跃的形象,常被称为“心猿”,其实就是人心的幻象。

        他本是天地育化的石猴,无善无恶却又至善至恶。

        当他学道归来,为满足物欲(索要兵器铠甲)而闹龙宫,为满足长生欲望而闹地府,为满足权力欲望而闹天庭,心之本体在日益膨胀的欲望作用下无限放纵,

        只有如来佛祖运用莫大法力,才能将“心猿”定在五行山下。

        五百年中,他“渴饮溶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心中逐渐萌生悔过之意。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悟空被唐僧救出,归了正道,开始取经过程,也开始了修心的过程。

        上路不久,就遇到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分别名为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显而易见,这六个毛贼不过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欲望的化身而已。

       孙悟空打杀他们,从此“六根清净”,与“心中贼”决裂,此后一路斩妖除怪,逐渐破除心中欲望,回归到心之本体。

       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他战胜了群魔,也战胜了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