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倾者:你真的不如外倾者吗?

 董三自 2022-02-17

这里所说的内倾,其实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内向。

倒不是要故意回避内向这种说法。内向这个词,本是个中性的词汇,用以描述一个人的性格倾向,可在人类的当代主流价值观里,却分明赋予了它一些贬义的色彩

一提起内向,大众便不由联想到那些不善言辞的人、那些城府深沉之人,那些阴郁压抑之人,甚至阴鸷算计之人。

经常看到一些负面的社会新闻乃至影视作品,都喜欢用内向来归因那些独自犯下罪行的人们的心理动机。

因为内倾者不喜欢轻易地表达自己,内敛沉默,不喜合群,人们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且由于这类人性格上通常比较自我,我行我素,不易控制

出于有意无意的误读,那些喜欢抱团的外倾者们,作为一种数量上、心理上占优势的群体,便对那些跟自己行为模式不一样的人,产生怀疑和否定,激进者甚至对这些与自己性格、行为相异的人进行打压。

内外倾这个说法,最初是由瑞典的伟大心理学家、与弗洛伊德齐名的荣格提出。

它不仅代表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人际交往的倾向。

同时还决定着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心理动力来源,也即我们常说的心理能量

在对人的性格描述上,我个人更喜欢用内倾这个词,因为显得更为客观与中性。

实际上,内倾外倾,只是心理能量的来源不一样,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有区别罢了。

赵亮,是个爱热闹的人。他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就是不喜欢单独一人。他模仿能力强,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运用在自己身上。他看重外界评价,如果得到人们的赞美和表扬,他会得意洋洋,热情高涨,但若是被人贬低或批评了,就会一蹶不振,情绪低落。

李明,是个不太喜欢社交的人,他爱看书,遇事爱思考,有时会与不多的几个朋友进行深入的交流,但多数时间,他习惯待在自己的世界中。很多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他却有一个烦恼。他不知道自己的看法是否合理,是否正确。由于和外界的沟通有限,他缺乏一个验证个人想法的渠道。

以上这两个人,李明是内倾型的典型代表,而赵亮则代表了外倾型。

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我们可以得知,外倾者通常更热情、更热衷人际交往,他们合群,喜欢团体活动,他们的人际互动更良好,善于从他人的肯定与鼓励中,找到激励自己的能量,也习惯用物质来激发自己的斗志并建立相应的目标。

这些人通常认同和追随大众价值观,比较随大流。他们容易冲动,行动力相对更强。由于他们善于表达,更有亲和力,也更容易被接受,因而具备更高的自信心

在这些相对表现强势的外倾者面前,内倾者则显得有些自信心不足与孤立无援。

他们对成群结队的关系缺乏兴趣,更喜欢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这让他们在人群中显得有些落寞;

他们凡事深思熟虑,这让他们显得行动力不足;

他们追求有深度的关系,这让他们显得孤独;

他们不轻易表达,这让他们显得冷漠;

他们更习惯从内心寻找动力,这让他们显得自傲

内倾者的各种表现,显得神秘而隐晦,导致社会大众对他们的不理解。甚至很多家长也对此一无所知,只一味地指责自己的内倾型孩子:

你看你,三天说不了两句话,看你以后到社会上怎么办!可能连朋友都交不到。

你看别人亮亮性格多合群!对爸妈多亲热!你呀,就像永远养不熟的白眼狼!

一天到晚蹲在家里能有啥出息?这个社会,性格外向的人才混得好!

我们不禁提出疑问,内倾者,真的就不如外倾者吗?

其实我觉得,任何一种性格,都有利有弊。

重点是我们要进行客观的认知,扬长避短,找到自己的性格优势并将其发挥到极致。那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缺点,尽量规避使用它的环境

对比一下,内倾与外倾的差别,其实我们应该看到:

一、内倾者虽不如外倾者合群,但独立性却更强。

二、内倾者虽交往面不广,但相对外倾者重视广度而言,关系更深入。

三、内倾者的三缄其口,相比外倾者更踏实可靠。

四、内倾者不喜从众,比外倾者思想更有深度。

五、内倾者更重视精神层次的提升,比外倾者更深刻。

六、内倾者不轻易行动,并不代表缺乏行动能力,只是他们更慎重,考虑得更全面。

七、内倾者不喜表达不代表他们缺乏情感。相反,内倾者往往感情更真挚、用情更深、更专一。

八、内倾者的能量更多来自内在,这样的人,更善于自我激励,而不是从他人身上得到动力

由此可见,内倾型的人,没有必要因为自身的独特性而感到困惑,更没有必要因为自己不够热情、合群而自卑。

要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认知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优势与自信。

不论是哪种倾向的性格,都要尽量地提升自己,不要自我设限,更不要给自己贴标签。这样,终将突破个人的局限,成为更完善更圆满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