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瘟疫,说太平有象

 恶猪王520 2022-02-17

相传虞舜垂治天下六十一年,传位大禹之后,分天下为九州,立德教谕万民,四方皆归王化。九嶷山下舜陵有灵异出现:白象在冢前耕土,彩雀又衔土堆坟。白象耕土是天下太平的瑞应,为可喜可贺之兆。寓意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大象纹样也一度成为流行,商周时代多见于青铜器和玉器。长鼻螺旋纹形状的象身,四周再用云雷纹填充。同时以象牙为原料的手工业也很发达,商墓曾出土象牙杯;在乐器中有象管,在舞蹈中有象舞等,另外还有象簪、象珥、象笏、象觚、象环、象栉等用象牙制成的饰物。

图片

商代象尊(《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有“商人服象”的记载) 如云拍摄

图片

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象 资料图

自此以后,历代帝王均以白象作歌颂升平沿袭成俗。象力大魁威、性灵柔顺。在神话传说中,大象则为摇光之星生成,能兆灵瑞。形体高大、性情温和、安祥庄重、行为端正、知恩必报、能负重远行,被人们称为“兽中之德者”,这都符合汉代儒家思想的准则。《三传折诸》中称“汉魏以下,皆有驯象之司,列于卤簿”,可见从汉魏以来就将驯象作为仪仗排头兵,用于帝王的大驾卤簿,以示帝王的正统身份。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

图片

大云山西汉江都王墓鎏金铜象雕刻  海风拍摄

大象自古也是南亚的吉祥象征,形成了象文化。佛教产生以后,更是成为佛教护法神兽,印度早期佛塔上经常用大象形象代表佛陀,各大佛塔上也装饰很多白象的形象。白象之六牙还表示六度,四足表示四如意。《摩回诃止观》卷二说:“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萨无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负;无漏答无染,称之为白。”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化的大象也成为中国象文化的一部分。印度教的象头神也是大象崇拜的体现,每年AVANI月的月圆之日是象头神的神诞日,人们虔诚祈求象头神的庇佑,信众们将象头神的神像请回家中,寓意引入财富、智慧和吉祥。

图片

印度桑奇大塔上的大象雕刻 文博拍摄

图片

阿旃陀石窟前的石象,唐代玄奘法师来参拜时见过并记录下来  文博拍摄

西域在大象图像从印度至中原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地区同时受到汉帝国和中亚文化的影响,其文化呈现出二重性。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了一件“魏晋时期的木箱雕板门扉”,上下布置牵象图和翼角龙图,可视作西域地区的胡汉艺术糅合的结晶。这一典型的图像虽然依附在木质门扉上,但同相距万里之外、相隔一二百年的东汉时期徐州、山东一带的汉画像石十分接近,表现出强大的文化基因的传承。这些原本来自印度的图像经过丝绸之路的传播和汉人的误解、加工和再创造,最终出现在汉画像石之中。

图片

西域尼雅遗址木雕 文博拍摄

图片

孔望山东汉石雕大象  莲莲拍摄

中国中古时代的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大象除了具有自古以来的吉祥寓意,还增加了佛教的神圣属性。古传佛从天下降是乘象而来的。因它与圣人下降联系着,又谐“祥”之音,因此在我国传统习俗中象代表了吉祥。当作祝词的“太平有象”,“象”有兼指景象的含义,落实到瑞图上,通常是画一白象驮着一只宝瓶,宝瓶专装圣水,圣水洒向人间能带来祥瑞,它象征天下太平。因此太平有象表示和平、美好和幸福。

图片

盛唐三彩象头角杯  冯玥拍摄

图片

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里的乘象入胎 资料图

图片

敦煌藏经洞绢画普贤六牙白象 钊钊资料

图片

辽庆州白塔上的瑞象雕刻  海风拍摄

北宋时的都城汴京和南宋时的行都杭州,均能见到象车游行的壮观场面。倘若能一睹大象的丰采,便能带来好运,故那天“游人嬉集,观者如织”。北宋开始帝陵前置大象,既寓导驾领队,万象更新,象体态稳健,亦象征江山稳固长久。象多由现在的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进贡,驯象人为随之而来的外国人。其设置目的,一来表示“圣君世,祥瑞出”的嘉瑞,另一方面也象征大宋皇帝的怀远之德。陆游曾赋诗曰:“太平有象天人识,南陌东阡捣麦香”,象已然成为吉祥、喜庆的祥瑞象征。

图片

宋陵永定陵前的大象与驯象人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元朝皇帝的大象仪仗队达数千头,装点的富丽堂皇,用于重要礼仪活动。明代也在紫禁城饲养着一群主要用于礼仪活动的大象,朝廷每举行朝会,仪仗中用仪象陈列,承担祭祀礼仪以及驾辇驮宝之用。《明史》卷六四《仪卫志》载皇帝仪仗“虎豹各二,驯象六,分左右”。 明朝举行享太庙、郊祀等活动时也要使用仪象,史载 “朝廷有事于南北郊及祈谷雩祭大典,必使象驮祭器驾辂车以出”。

图片

明代宫廷绘画卤簿中的仪象《出警入跸图》 资料

图片

明代孝陵神道前的石象  陈耐拍摄

图片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琉璃大象 南京博物院

清朝更加重视大象仪仗, 从顺治开始设置驯象所东西二司,以驯养“皇帝卤簿”使用的仪象。乾隆三十一年驯象所有“校尉二百零六名”。这些大象在举行皇帝登基、皇帝大婚等重大仪式时会以“卤簿”形象出现在紫禁城午门前等显要位置。而御花园内的跪象造型, 其装束与记载中的皇帝“法驾卤簿”中的宝象相似,通过这一对跪象立于御花园北门内的设定, 也能够理解其蕴含的“接驾”礼仪寓意。

图片

清代大驾卤簿  海风拍摄

图片

紫禁城御花园铜象 故宫博物院

洗象图也是以大象为主题的绘画,因其与佛教禅宗之渊源,历来颇受关注。据传元代钱选《文殊洗象图》卷的款署:“洗尔尘障,得见真如。”在禅宗中讲求破除名相执著,而“象”与“相”谐音,且白象又被视为普贤菩萨的坐骑而奉为佛教圣物,故“洗象”便成为佛事绘画中经常创作的题材之一。下图乾隆装扮成普贤菩萨的画面颇为有趣。

图片

清乾隆洗象图 故宫博物院

不论是皇族贵胄还是民间百姓,都会借助名字与“平”和“安”谐音的物件来寄托祈求平安的心愿,虽然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瓶子。紫禁城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后一处皇帝正宫,保存的大量实物对印证历史非常重要。宫殿中大量的太平有象雕塑表明皇室对这一吉祥素材的喜爱,其寓意确实大到天下安宁、小到个人安康都是包含了的。

图片

故宫皇极殿内的太平有象大型雕塑 陈耐拍摄

“太平有象”的主体通常是大象,背上驮一只大宝瓶,因古时“大”与“太”同解。匠人们还会通过象背上瓶与鞍的搭配,增加一层“平安”的寓意;或是在瓶中插入戟、磬、如意、花卉等,在“太平有象”的基础上再点缀以“吉庆”“如意”等更丰富的寓意。“太平有象”几乎是明清时期最受宫廷欢迎的吉祥主题之一,在陈设装饰和服装上达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下面精选紫禁城部分太平有象的工艺精品进行欣赏:

图片

紫檀四合边织绣串珠大象挂屏 海风拍摄

图片

清宫缂丝白象奇珍图案 钊钊资料

图片

清 旧玉留皮太平有象磬

图片

青白玉太平有象挂珮一对

图片

清中期 粉彩太平有象

图片

 晚清粉彩太平有象烛台

图片

清乾隆铜胎掐丝填珐琅太平有象摆件一对

图片

清宫粉彩太平有象瓶

象的模样决定了它四平八稳的特质,而把这种重量与厚实运用到传统摆件中,则给人以安定,稳重之感,使人见之心中踏实舒适。自然界中的大象力大无穷,却性情温和;憨态可掬,又诚实忠厚;且能负重远行,被视作吉祥、力量的象征,这也是被人们称为兽中之德者的原因吧。

图片

清道光宫廷杏黄地彩绣'太平有象'刺绣

当前疫情释虐,病毒几乎遍布了世界所有国家,大多数国家的人只能宅在家里祈祷平安。虽然我们国家也正在经历着小波折,但大的趋势是,我们已经基本控制了疫情,大家正在一起努力工作,社会也在慢慢恢复正常。不过也切不可大意,祈望天下太平有象,愿出入平安、抗瘟去疫,愿岁月静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