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 —— 白银流入中国与财富固化的历史教训......

 新用户07057077 2022-02-18

中国并不是一个产银很丰富的国家。但是在历史上,明清时期,中国一直都是世界上白银储备量极高的国家。

地理大发现,欧洲人从南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但是通过贸易的方式,这些白银一点点转移到了东方大国。以至于英国人最后使出了贩卖鸦片的最毒手段,才打破这种贸易格局。

当初去平遥参观当时的钱庄,真是震撼到了,那么多的白银,汇集到山西如此偏僻的地方。

所以,正常的推论,只要国家安全,那么任何正常的贸易,时间积累够久,中国人一定能够做到贸易顺差,把全世界的钱都赚过来。历史很深刻地表明了这一点。古代社会,凭借的是茶叶、瓷器、丝绸等农产品和工艺品,而现代社会,则是通过琳琅满目的性价比极高的全产业链产品。

图片

如果历史有什么值得启示的地方,那就是即使在现代社会,全世界的财富,都通过各种方式,流入中国。一部分沉淀在官方的国库里,另外很大一部分,已经藏富于民,沉淀在沿海地区以及一线城市、省会城市。

如果算上负债经济,那么民间沉淀的财富,其实更多 —— 单单看BBA每年在中国的销量,就大概可以推测出来,中国的富人数量相当巨大。

历史上,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以后,并没有大规模促进社会进步,更不要说科技的进步了,甚至很多时候,国家的财政也是捉襟见肘,特别是明朝的中后期,表现尤其明显。

既然在历史上,全世界的大量财富(真金白银),都流入中国,那么为什么国家财政依然紧张,老百姓依然不富裕,科技仍然不进步呢?答案很简单,财富沉淀了,拒绝流动,沉淀在“土地集中”的过程,沉淀在豪绅们的府宅中。

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财富的所有人,并不愿意把财富分享给社会,甚至拒绝财富再流动,而是锁死在私人仓库里,把整个社会推向贫穷,而自己保持代代巨富 —— 我曾经写过《黄金败家.....》的文章,曾经举例,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发现皇宫内院只有区区几十万两银子,而拷打北京官吏豪绅却榨出了数千万两白银。

这就是所谓的“藏富于民”、所谓的“民富国穷”?历史证明,对于东方大国来说,国家对外挣钱,与财富的分配管理,都很重要,甚至于 —— 赚钱不是问题,只要社会稳定,发动人民的积极性就可以,但是财富的沉淀和“锁定”,财富拒绝流动,国家的财政坍塌,才是致命的问题。

从中国的历史进程来看,越是到了近代,比如明清后期,地主阶层势力造反当皇帝的动力明显下降,但是搞钱的欲望,搞钱的能力,却是明显上升。当年广州十三行的伍秉鉴,就是那个时代的世界首富 —— 农业社会VS工业革命过的西方国家,贸易上照样入超,可见中国人挣钱能力之强。

历史和现实,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我们把美元、欧元,类比成历史上的南美洲白银,我们就会发现:

—— 美元欧元,和当年的白银一样,有着短时间强大的购买力。

—— 白银源源不断从美洲运回欧洲,和现在的西方印钞增发,有相似之处。也是“硬通货”大扩张,同时也带来了“通货膨胀”。

—— 贸易关系上,西方源源不断地从东方国家,买入产品。与此同时,“硬通货”也源源不断涌入中国。

......

也就是说,曾经的“白银大量涌入中国”,与“2021年贸易顺差达到历史新高”,其实有相似的历史逻辑。

一个国家,让挣到的钱流动起来,而不是锁死在少数人的保险柜里,或者是房地产之上。—— 让钱造福更多人,而非成为社会固化板结的资本。这恐怕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如果人民币全面走向数字化,那么有可能整个社会的钱,都被有效监管起来,哪些钱变成“死钱”?哪些钱失去流动性?这些钱在谁的手上?—— 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毕竟透明阳光的社会,并不一定是每个人都会喜欢。

当年崇祯皇帝,向北京文武百官“募集”抗击起义军的军费,只零零星星募来了二十万两白银。皇帝也不知道他们到底私藏了多少白银,更不可能一户户抄家。这就是财富不透明,到最后“全输”的格局。

所以,不管阻力多大,赚钱越多,财富越需要透明化,越需要流动起来。前期赚到钱的,希望用财富构筑护城河,用财富的低流动,换取阶层的固化。—— 这个逻辑,古今相似,古代喜欢买地,现代喜欢买房。

历史的逻辑相似,但是进程不同,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