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优质、新知,微博何以构建最强冬奥舆论场?

 刺猬公社 2022-02-18
透过小小的一块屏幕,亿万人收获同一份触动。

文 | 世昕
编 | 石灿

2022年2月15日,下午,首钢滑雪场,在世界的瞩目下,苏翊鸣和教练佐藤康弘紧紧相拥,热泪盈眶。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快乐、也是最五味杂陈的时刻。在当天的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里,苏翊鸣前两跳表现完美,以总分182.50的成绩位列第一,作为第三跳的最后一位选手,只要没有人在第三跳中超过这个分数,苏翊鸣就将获得人生中的第一个奥运金牌。

这是无比漫长的30分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所有人等在期待着,微博上不少博主已经开始发文祈祷。时间最终定格在14点10分,经过确认,苏翊鸣已将这块金牌锁定,最后将是无比轻松的一跳,出发前,他选择与朝夕相处的教练拥抱。

很快,苏翊鸣夺金的消息瞬间刷屏网络,微博热搜榜上深红色的“爆”字展示着网友们的热情,#中国第六金##最好的18岁生日礼物#等44个相关话题刷爆热搜,792家媒体跟进报道,冬奥的又一个惊喜将网友们的情绪点燃。

这只是冬奥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个切面。自开幕以来,北京冬奥会就已经晋升话题顶流,热度不断攀升,这样一届“史上最火”的冬奥会,在互联网上到底引起了怎样的风暴?


如何成为史上最火冬奥会?

“不如放半个月的冬奥假吧!”相信打开最近的微博,不少人都刷到过这样一句话。春节假期的余味还未消散,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社交媒体都已被“冬奥”两个字占领。

北京冬奥会的火爆并非只是某一场比赛,这场盛会从一开始就注定将吸引所有人的目光。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独特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极致唯美的现场表演、独特隽永的主火炬点燃,张艺谋及团队展现出的中国式浪漫打动了无数观众,也在网友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奥运的种子。

北京冬奥开幕式到底有多火?开幕式举办后的4小时里,77个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全国人民对于冬奥的关注直观地汇聚到微博上,开幕式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达141亿,仅仅一个晚上,冬奥就已晋升为当之无愧的话题之王。

从关注度来看,开幕式已经获得空前的成功,而紧张刺激的比赛则进一步将冬奥的热度推向顶峰。微博等平台也逐渐成为冬奥的另一大“转播”场域,各种精彩、震撼、感动的瞬间以“话题”的形式被记录下来,并通过高效的社交媒体传播形式迅速来到越来越多人的眼前,冬奥会有了前所未有的“沉浸感”。

“我的眼睛就是尺!”开幕第二天,原短道速滑运动员、多届冬奥会金牌得主王濛就因各种“名场面”登上热搜。2月5日,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A组决赛上,几大短道速滑强队上演“速度与激情”,以武大靖领衔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实力强劲,在跌宕起伏的争夺下,于赛程后半掌控赛场,一举拿下首金。

夺冠瞬间,在咪咕视频进行赛事解说的王濛激动地大喊,“肯定赢了,首金诞生了!我的眼睛就是尺!”。很快,#王濛解说##我的眼睛就是尺#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王濛既专业又趣味十足的“唠嗑式解说”红遍大江南北,首金夺冠时刻的演播室实况视频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真实记录了王濛亢奋解说的瞬间,“王濛怒拍解说台”也成为新的体育解说名场面。

2月8日上午,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滑雪新秀谷爱凌代表中国队出战。

她的对手实力强大,经过前两跳的精彩角逐,谷爱凌位列第二,作为第一次参加奥运比赛的她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她并没有满足。在全世界的目光里,她从高坡上迅速滑下,跃起、腾空、随即做出惊人的空中转体1620,倒滑落地,在把金牌收入囊中的同时惊掉了全球观众的下巴。

“天才滑雪少女”实至名归,#谷爱凌金牌#话题迅速传播开来,阅读量高达25亿,夺冠背后的人生经历与故事也迅速被挖掘到大众眼前,有人戏称“上帝为她打开了一扇门,还打开了所有的窗”,谷爱凌身上的闪光点汇聚在夺冠那一刻,如阳光般的笑容也感染了许多网友。

除此之外,短道速滑的判罚大讨论、苏翊鸣银牌打分争议、武大靖任子威赛场上的感人互动......赛场上的各种大事件和精彩瞬间都成为微博的核心话题,让上亿人为之牵肠挂肚。

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的冬奥热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在新时代来临之际,大众的文明与精神层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于体育运动持有更加开放的心态,无论是大众运动还是冷门项目,借由奥运契机,都能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也更加理解体育运动背后所蕴含的积极意义。

与此同时,可以发现社交媒体上的关于冬奥的讨论也更显示出新的气象。微博作为以年轻群体为主流用户的平台,本就拥有多元化的舆论环境,在这里,奥运赛事不再只是严肃的议题,用户们更加愿意从多角度、多维度围观奥运,并以新时代独特的形式参与其中,用诸如漫画作品、视频混剪、小作文等多样的方式为运动员打call,助力冬奥会。

同时关于奥运内容的讨论也更加理性,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更科学的角度看待冬奥会,即使面临争议也以理性的方式论证,对于不少在比赛中失利的运动员,也很少出现“唯金牌论”的论调,而是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在越来越多人的心中,喝彩并不只属于优胜者。

而这届冬奥所展现出的奥运精神也弥足珍贵。四战奥运的老将徐梦桃、齐广璞终于圆梦,泪洒当场,背后是不懈的坚持与努力;单板滑雪小将荣格初次登上奥运,尽管并未取得奖牌,却仍旧以出色的实力再次验证了“英雄出少年”;男子花滑选手“天天”金博洋终于走出低谷,在奥运展现出自己的风姿……他们为我们展现了真正的冬奥风采,也收获了一片掌声。

到底如何造就一场史上最火的冬奥会?

答案或许是“足够精彩的赛事+优质高效的舆论场”。从开幕式到每一场比赛,冬奥的“好看”程度足以吸引每一位观众,而国内舆论场以社交媒体为主场,更是形成了独特的“冬奥舆论场”,以运动员、赛事、大事件为动力,以完备的奥运内容传播矩阵为核心,各种相关信息也能够迅速传播开来,达到“破圈”效果。

冬奥已经成为了当下年轻人新的社交货币。在种种话题中,有争议也有共识,有欢笑也有眼泪,有幽默玩梗也有真情实感,这是一种全民级别的情绪共鸣,在信息的震颤下,造就了这样一场关注度极高的体育盛会。


冰雪运动知多少?

北京冬奥会进展如火如荼,各项比赛收获关注的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大众对于冰雪运动的关注度,谷爱凌、武大靖们在冰雪上奋勇拼搏的身影逐渐篆刻在观众的脑海中,滑雪、滑冰等冰雪运动也被人们所熟知

翻开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就能发现,在冬奥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冰雪运动的魅力,不少人真正踩上冰刀与滑雪板,享受冰雪带来的快乐。

但与此同时,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仍旧不是冰雪运动强国,包括滑雪、速滑在内的许多冬奥项目对于大众来说仍是“冷门”项目,而从许多冰雪运动自身来看,其专业性很强,无论是技巧还是规则都有较高的门槛,需要专业人士的解读与教学。这不仅是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阻力之一,也为冬奥会的观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许多项目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使观众热情很高,也很容易变成“看热闹”。

例如因运动员高颜值走红网络的冰壶比赛,对于许多平常并不太关注的普通观众来说,看懂比赛情况就是一大难题,因此在微博上,从央视、人民日报、咪咕体育、新浪体育等权威媒体,再到冬奥官方及各大赛事机构的官方账号,一个“360度无死角”的奥运报道矩阵逐渐成型,为你科普各种冬奥知识。

“高门槛”也体现在许多运动的打分上,例如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赛中获得亚军,但在赛后,对于冠军得主的打分争议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比赛的观赏中,选手的这一动作有何意义,代表着怎样的水平和实力?每每出现这种情况,总是各种声音甚嚣尘上,众说纷纭下,关注者不免“晕头转向”。

对于社交媒体平台来说,冬奥和冰雪运动的热度足够了,如何把关注人群的讨论“质量”提高也同样至关重要。微博并没有忽视这一点,得益于储备充足的KOL资源,以及近年来一直推动的知识内容潮流,推出了#新知博主围观冬奥#等活动,不少新知博主、专业人士承担起“冬奥科普”的角色。

比如本届冬奥会上的日本花滑名将羽生结弦,作为在两届冬奥会摘金的花滑“顶流”,羽生结弦在国内外都拥有大量粉丝,在参与冬奥之前他就备受关注。

在2月10日的花样滑冰男单决赛中,羽生结弦向“人类极限”“4A”发起了挑战,在两次的努力尝试下,最终以落地不稳摔倒而未能成功。也正因如此,尽管表演分远超其他选手,但这位曾经的“花滑巅峰”在决赛中屈居第四,并没有登上自己第三届奥运的领奖台。

赛后,#羽生结弦摔倒##羽生结弦挑战4A#等话题也随之登上热搜榜,人们感慨于他不断奋进的精神,惋惜他未能卫冕冠军的现实,更多人则是为这位伟大运动员的谢幕而感动。对于关注者来说,羽生结弦是一个向人类极限发起挑战的孤勇者,而对于更多并不太了解花滑的观众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羽生结弦背后的故事和其表演的水平和意义。

专业的新知博主们随即为疑问作出了解答。“4A”全称为阿克塞尔四周跳,是一个四周半跳,要在空中旋转1620度,被公认为是花样滑冰中具有史诗级难度的动作。博主“吴琳_win”就从羽生结弦过去的成就讲起,从动作难度、比赛情况等几个维度解析了羽生结弦的决赛表现。

“麻宁”则将目光对准羽生结弦的高流量、高热度,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剖析“羽生结弦为什么能这么火”的原因,并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大多数体育明星的规律;博主“极光AuR”以羽生结弦挑战4A话题切入花滑决赛的独特冰面,向大众讲解这届冬奥会冰面的“与众不同”。

这些不同角度、不同风格的分析为话题提供了高质量的讨论,也让网友在关注冬奥热点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专业知识,推动着舆论方向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高质量讨论发生在冬奥大议题的各种讨论之下。在苏翊鸣夺银的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赛中,苏翊鸣做出了令人震惊的1800五周转体,对于我国单板滑雪项目来说,已是创造历史级别的成就。微博新知博主“甄昊元”科普了这一动作的难度,“苏翊鸣的1800转体5周是目前冬奥竞赛最高难度。实现空中转体5周,要有非常严格的条件。”

还有关于许多运动的趣味科普,例如在话题#冰壶鞋左右脚为啥不一样#之下,博主“曹舟力”就做出了解答:

“冰壶左右脚的鞋底材质不一样。需要在冰面滑行的一只脚是塑料底,平底塑料,用于滑行。另一只鞋是橡胶底,粗糙胶面,用于蹬地发力。鞋是普通的平底运动鞋,但是粘上了专用的橡胶和塑料鞋底。”

除此之外,专业的滑雪规则、兴奋剂问题科普、冬奥历史科普、热门赛事复盘,各种专业知识内容从创作到传播不断进入公众视野,从数据来看,光是#新知博主围观冬奥#仅一个话题阅读总量就达到了2.2亿次,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冰雪运动专业人士开始进驻微博等平台进行内容生产,知识内容体系也日渐完备。


  微博,与运动员和冬奥零距离

回到最初的话题,这是史上最火的一届冬奥会,而在冬奥期间的诸多社交媒体平台中,微博似乎成为了关注冬奥会最重要的一环。

从2021年夏季东京奥运会开始,到如今的北京冬奥会,在这两年的每个奥运周期里,微博几乎变身了“体育社区”,无论是从霸屏的冬奥热搜,还是用户的讨论度来说,微博上的奥运气氛都十分浓烈。而“追奥运”也不仅是看比赛这么简单,在微博里,围绕着图文、视频等多样内容以及各种高质量的讨论,已经成为一种沉浸感十足的行为,“全民追奥运”并不是一句空话。

无数的数据和热搜都能验证,微博已经成为冬奥除转播屏幕外的第一主场。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微博能够成为冬奥期间最高效、最具价值的“围观”平台,更是得益于运动员们持续不断的各种动态。2021年底,微博就与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达成合作,成为“中国冰雪文化推广媒体合作伙伴”,中国冰雪国家队早已全部入驻微博。还有数十位退役知名冬奥运动员和中国历届冬奥冠军,也同样进入微博平台发布自己的实时动态。

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个项目的运动员,你都能在微博找到“TA”。而微博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之一,本就是许多知名运动员“网上冲浪”的大本营,精彩发微博分享参赛经历的谷爱凌在2013年就注册了微博,除了滑雪内容外,她还经常晒自己的日常生活;00后金牌得主任子威也是微博的高速冲浪选手,他的微博记录了自己从少年到奥运冠军的真实历程。

苏翊鸣、齐广璞、徐梦桃等冬奥会冠军也都是微博的老牌用户,除了第一时间更新的获奖信息外,我们还能看到这些运动员们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相比以往的奥运赛事,现如今的运动员们更加“鲜活”,与关注者的距离进一步被拉近。

更重要的是,在微博上,运动员们不仅能与粉丝互动、分享生活,还能第一时间分享自己的真实心声。

2月16日,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国家队因失误遗憾无缘奖牌争夺,无数观众为之慨叹。晚上11点20,国家队队员,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武大靖发文告别北京冬奥,一句“大家好,我是大靖,见字如面”就让全网泪奔,“不认怂不退役”的宣言感动无数网友。

运动员拥有了发声渠道,作为坐拥5.73亿月活用户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也能够为运动员们带来更多收获关注的机会,让运动员真正成为“顶流”。

短道速滑队教练,曾经的冬奥冠军安贤洙也收获了同样的“待遇”。2月17日上午,安贤洙与前冬奥冠军孙琳琳做客连麦节目“茗知故问”,回答网友提问、讲述自己的冬奥故事,还学起了东北话。短短一个半小时,观看量就达到了2071万。针对冬奥及运动员们,微博还提供了更多类似直播连麦的新鲜玩法,运动员们可以参与其中,实现与大众零距离的互动。

伴随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我国民众对于体育运动的感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体育明星因其身上的精神,正成为新的标杆与榜样,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等就是最好的写照。而在微博等平台的帮助下,运动员们也能够进一步加深与大众的交流,借助社交媒体,冬奥能够在“零距离”下触达大众,这也让奥运精神得以不断传播。

北京冬奥的成功、国家队的强盛、冰雪运动的火热,是我国物质经济与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而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也正在成为冰雪运动腾飞途中的助推剂。

微博上的讨论远远不止围绕赛事本身,精彩的比赛背后是艰辛的付出,除了台前竞技的运动员外,还有许许多多站在幕后的“冬奥人”,正是他们的努力促成了这场精彩绝伦的体育盛会,在传统的视角下,他们或许很难被看到,但在微博平台对于冬奥全方位的关注里,他们的故事也走到了台前,让大家对冬奥的关注更立体、更完整也更真实。

随时待命、时刻紧张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医疗保障团队,他们默默守护着运动员们的健康;奥运村里每日辛勤的志愿者,有他们的后勤保障才有赛场上的各种精彩;为运动员作画的小朋友,用画笔架起大洲间的友谊桥梁,通过微博,这些或感人或振奋的消息来到许多人的眼前。

不同于普通人参与冬奥的方式,当谷爱凌、苏翊鸣夺冠时,他们就在旁边,以见证者、守护者的身份存在着,对于冬奥人来说,或许真正重要的,是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借由互联网的力量,每个“站在旁边”的他们终于能被看见,你和“它”、“他们”的距离真的不再遥远。

 

冬奥赛事已过去大半,在观众们的依依不舍中,这场体育盛会即将迎来尾声,但冰雪运动仍在继续,冬奥人们的故事仍在上演。遗憾与振奋交织着,透过小小的一块屏幕,亿万人收获同一份触动。


END

瞭望新科技、洞察新消费、深研新内容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投稿、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 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 | yunlugo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