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上海奇葩户型多,尤其考验设计师的功底和创意!本案便是一个上海的异形户型,不仅有一个120°斜角,还有一个弧形阳台,把空间切割得支离破碎。 为了拯救这一奇葩户型,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业主找到了好好住认证设计师@大海小燕 对空间进行改造。最终打破传统厅室概念,形成以「书」为核心的家庭布局,不仅巧妙利用每一寸空间,并且创造出由动到静的序列空间,与「书核」形成对话。
《包裹的书核》 户型 2室 面积 83㎡ 花费 50万 位置 上海 静安 以下图文均来自 好好住认证设计师@大海小燕 户 型 图 △ 改造前平面图 户型不是常见的方方正正的常规型,而是呈非常奇葩的角度。一个斜边,120°斜角,把右侧的功能区切割的支离破碎;一个弧形阳台,隐藏在角落的最深处。 △ 改造后平面图 作为学区房,一切的功能几乎都需要围绕孩子进行,我们希望能创造出一个不同于传统厅室的“核心空间“,成为一个承载过往及当下生活的容器。为此设计打破了旧有格局,首先将内部几乎所有非承重墙拆除,把空间从限定中释放出来,充分挖掘其空间潜能。 在功能的布置上,将空间排列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序列,以书架为核心包裹其中一个卧室,一切行为以书架、长桌为中心向外部延伸。 书 核 非承重墙被我们拆除后,用三面围合的书架来建构父母就寝需要的墙体,用最薄的砖来砌筑,也能保证一定的隔音性能。 这样的好处是能带来最大量的藏书。 在家中的不同空间(客厅、餐厅阅读区、儿童房)都能做到随手可取。 孩子在最初成长的几年,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我们相信空间的布局是能影响人在空间中的行为的。 由地到顶的书架,包裹着横穿的顶梁,深色木纹材质搭配增添稳重气质。 金属灯这一现代符号让整个空间变得更有趣味,碰撞出柔和的生活背景。 打开藏在书架中的门,隐约可见被书架包裹下的核心——卧室空间。 光线突出了室内墙面以及木质材料的丰富性,在空间内自然延伸。 卧室设计脱离繁冗,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休憩之所,享受宁静美好的时光。 木质的房门的和木饰面的墙体形成一个整面。 洞洞墙与木条随意组合,打破卧室单一的气氛,成为展示空间。 大量木元素在空间内的反复运用,让整个空间的氛围感几度舒适,贴近生活。 序 列 空 间 由西侧玄关到东侧儿童房,空间的序列,是渐进的。柜子不仅是收纳。从入口的玻璃展示橱、冰箱与蒸烤箱操作台、大长桌承载的吃饭和学习手工、到孩子房间的私密活动,这一切是开放有序的。 不同性质的空间混合在一起有形成了好几个小小的功能空间。譬如入口玄关的定制展示柜,几个斜边切成的一个不规则四边形,卡出这个展示柜的位置。 序列中部的大长桌和书架是家里活动的最中心。 从两个卧室都能看到书桌,框出一些生活图景。 长桌的上方的4米通常的搁板增加空间的纵深感,序列是在这个方向上一致排开的。 当然搁板上也可以放置更多的书籍和玩具。 搁板与搁板之间特殊的连接方式。 一桌二灯下的生活,朴素、安静。 儿童房是整个序列中最隐蔽的位置,有一扇玻璃移门和帘子作为双重隔断,保证隐蔽性。 书架从客厅一直延伸到儿童房。 弧形阳台也利用起来,改造成超大写字台,也可以是一个超广角3d观景台。 处于这个序列中,家人之间没有视线的死角,公共空间做到了最大化的共享。 想象孩子在阅读写作业的时候,家人可以有独立的空间,却又不会完全看不到孩子。空间布局再一次对行为有了新的定义。 对 话 我们强调空间中的对话,是希望能增加人在空间中的互动,所有的行为不应该是孤立的。围绕着不可去除的承重墙,让它的两侧作为阅读活动区和家务区。让大人和孩子在家中能够平等的相处、互相去守望与互动,是空间对人的影响。 阅读活动区(客厅)以简单的几个元素构成。改变传统印象中的客厅概念,取消过多家具带来的外部体验,创造一个“空的空间”,将关注点聚焦在家人互动的真实感受上。 两个落地的沙发为空间增添几分柔软。 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留下一些有温度的生活场景。 承重墙的另一侧,与阅读活动区相对应的家务区。 对话的两个区域以洗漱台为界。双支点支撑的悬浮柜体,底部悬空,视觉重心跟随上移,营造轻盈的视觉效果。 转角的弧形柜门缓和生硬过渡。 入户斜边与承重墙刚好构成一个梯形区域,斜边的阻碍将空间切出几个畸零的角落。 家务区完全敞开;两扇长虹玻璃门,在保留隐私的同时,将自然光线引入屋内。 右门厨房,L型改为U型排布,增加了可操作性空间。 斜边给设计带来的困难也可以是个挑战,乏味的空间也能变得有趣。 刁钻的斜向角度,定制了三角柜,还是能收纳不少瓶瓶罐罐的。 左侧门。卫生间的壁挂式墙排马桶省去了卫生死角的问题。 新 与 旧 空间中的材质很简单,淡淡的黄绿色复古墙漆和樱桃木的书架家具。 门口的木质灯带泛着暖光,深邃复古。 几根拆旧后留下的很低的混凝土梁,干脆就裸露了。 裸露着的横梁秒变核心锻炼区。 保留一些旧的元素,在空间中留下了一些与过去对话的可能性。 增加一些新的元素,留下一点未来的想象。 设计师还晒了更多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