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麻黄连翘小豆汤——乙肝胁痛,淋症尿血,暑热,湿热,肿瘤

 谷山居士 2022-02-18

56乙肝胁痛——米子良医案

谢某,男,25岁,1992年7月15日初诊。患者经西医检查诊为乙肝1年余,经西医治疗后,谷丙转氨酶110U。现右胁微胀痛,自觉无其他异常症状,无汗,经常打喷嚏,面有少许痤疮,体质偏壮。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细。中医诊断:胁痛(肝郁脾虚,湿热内蕴,肺气闭郁)。西医诊断:乙型肝炎。治则:清热祛湿,活血解毒,调畅肺气。

处方:麻黄3g,杏仁8g,连翘10g,赤小豆12g,桑梓白皮10g,陈皮12g,柴胡10g,白术10g,炙甘草6g,郁金6g,白芍10g,白鲜皮10g。水煎服,6剂,日1剂。

7月23日二诊:药后胁痛减轻。上方加茯苓10g,丹参10g,继服巩固。用本方加减治疗1个月,谷丙转氨酶降至45U。《经方临证实践录》

论:现在发现,乙肝,还有肝硬化,胆结石,膀胱结石,肾结石,全部来自湿热,此湿热不去,则肝气炎证,胆生结石,皆是湿盛阻阳,阳蒸之伤。当然乙肝与肝硬化,也有很多是湿寒导致。但是这个湿热,还从来没有被这么重视过,居然能产生这一类的病。

57淋证——陆长清医案

彭,女性,35岁。2005年9月24日初诊:患者尿频、尿痛1月余。自诉于40余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尿频,尿痛,在私人诊所求治,予抗生素(具体不详)静滴5天,症状稍有缓解,停药后上症再发,早晨起浮肿,小便量如常,大便调,尿常规:尿蛋白(++)、隐血(+++)、尿白细胞(++)、白细胞,察其颜面无浮肿,两侧上输尿管点压痛(±),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舌质淡红,苔黄,脉细滑。诊其为下焦湿热之淋证(泌尿系感染)。治法清利下焦湿热,方拟八正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处方:瞿麦12克,萹蓄12g,金银花15g,白茅根15g,石韦20g,王不留行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麻黄6g,连翘15g,赤小豆15g,仙鹤草15g,侧柏炭15g,甘草10g,生意苡仁15g,菟丝子15g,5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5剂后,小便利,便溏,纳食减少,腰酸困,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隐血(+)、尿白细胞(+)、白细胞1-5个/HP,舌质红,苔黄,脉细滑,治疗守前方案不变,拟方如下:瞿麦12g,萹蓄12g,金银花15g,白茅根15g,王不留行10g,败酱草20g,生薏仁15g,菟丝子15g,桂枝6g,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5g,猪苓20g,仙鹤草15g。连服5剂后泌尿系感染治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原按:方中瞿麦、篇蓄、金银花、石韦、王不留行清热利湿通淋;白茅根、仙鹤草、赤小豆、侧柏炭针对镜下血尿,清热凉血;女贞子、墨旱莲滋阴补肾,防病久伤阴。

摘自:贺兴东,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内科分册(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64.《经方治验泌尿系统疾病》

论:本案是淋证,先膀胱湿热,水泄不利,后又发眼睑浮肿,水气之象。膀胱为水腑,通利小便,膀胱湿热闭癃,则水道不通。木主疏泄,泄而不通,则风动而强泄,风动强泄与湿热闭癃互搏,所以见尿频、尿痛之象。同样是湿热,而症见各异。

    见病知源,此为湿热,膀胱闭癃而来。湿热从何而来,脾家之湿,胃家之热也。脾湿来于少阴之客寒,而胃热来于太阳之闭束。五行之理,土克其水,则脾胃之湿热,通过木气下陷,传于膀胱之水腑,膀胱湿热,则生闭癃,木气疏泄,则见尿频尿痛。本案是从下焦论治,八正散,泄其膀胱湿热,利小便以泄湿。麻豆汤,发表寒解经热。二方合用,湿从小便下利,热从经阳汗泄。

58尿血——祝谌予医案

王某,男性,17岁,学生。1974年11月22日初诊。患者:无痛性血尿近3年。患者3年前牙龈感染化脓,经切开引流治愈,以后出现肉眼血尿,偶见小血块,无尿急、尿痛、腰痛、水肿等症状。先后在各大医院多次住院,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腹平片、肾盂造影、肾扫描等无异常发现,5次膀胱镜检查发现双侧输尿管出血,曾予大剂量青霉素、系统抗结核、泼尼松,止血及清热解毒、滋阴补肾中药多剂治疗无效。1974年8月始低热37.5~38℃,10月23日以血尿、低热原因待查收住本院内科,多项检查仍无异常,尿中持续大量红细胞,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半月无改善乃出院。既往颜面、颈胸部皮肤反复湿疹样改变10年,变态反应查对蛋白、大豆过敏。

现症见:低热37.5-38℃,尿色红赤,颜面颈胸皮肤湿疹瘙痒,有渗出结痂。胸闷,大便干燥。舌红,苔黄微腻,脉弦滑。辨证立法:湿热内蕴膀胱,迫血妄行,外发皮肤。治拟利湿清热,凉血散风,方用八正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处方:萹蓄12g,车前子15g(包),木通10g,六一散15g(包),茵陈30g,萆薢12g,黄芩12g,生地30g,白茅根30g,麻黄10g,荆芥10g,连翘10g,赤小豆30g,水煎服。服药2剂,尿色突然变为清亮,大便通畅。再服5-6剂,复查尿常规仅有极少红细胞。守方连服20余剂,血尿告愈,尿检正常。随访半年未再尿血,恢复学业。

原按:本案湿热内蕴膀胱,迫血妄行导致尿血,辨证无误。利湿清热,凉血止血,本属正治。为何前用多剂清热解毒、滋阴补肾之药不效。缘由湿热互结,热蕴湿中,不得透发,再过投寒凉之品,格拒于外,火郁更甚,造成寒包火之势,湿难消而火难清。祝师治疗遵“火郁发之”之原则,在大量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药内投以麻黄、荆芥辛温之味,升散郁火,以热引寒而一举收效,可见精通中医治则治法至关重要。摘自:董振华,祝谌予临证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67《经方治验泌尿系统疾病》

论:本案也是外感之热,合于内湿,湿热之病。胃气不降,湿热上蒸,则牙龈感染,湿热下传,则尿色红赤。

Image

59暑热内攻——张志民医案

患者男性,四岁。一周前,头生热疖,身发红疹,夜间发热。注射青霉素两天,热退,热疖隐。此后面目手足浮肿,喘咳,转余诊治。

初诊:一九六一年七月二十五日。发热38℃,咳喘,四肢面目浮肿,小便短少,全身红疹,舌苔薄白。证属暑热内攻,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3克、连翘6克、饭赤豆15克、桑白皮6克、杏仁6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红枣8枚。服一剂。

二诊:七月二十六日。药后,解大便一次,甚臭。小便增多,面目手足浮肿退大半,不喘,热退,疹亦退。续服前方一剂而愈。

60伏暑湿热——王旭高医案

治一人,伏暑湿热为黄,腹微满,小便不利,身无汗,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麻黄、连轺(根)、豆豉、茵陈、赤茯苓、川朴、枳壳、杏仁、神曲、赤小豆(煎汤代水熬药),通草。(《王旭高医案》)《经方研习》

Image

61肿瘤——刘公望医案

宁某,男,52岁。2007年3月9日初诊。患者2006年10月1日在某医院行x线摄片检查和病理活组织检查,诊断为右胫骨近段原发性骨肿瘤。于11月进行手术及放化疗,其后逐渐出现手足麻木,有蚁行感、针刺感。刻诊:四肢麻木难忍,甚则无法入睡;头重痛,四末不温;口中黏腻,乏味,食少纳呆,大便质稀;舌紫暗、苔白厚腻,脉沉弦滑。辨证:脾胃气血亏虚为本,外感风邪阻络为标。治则:益气养血,祛风活络。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处方:生麻黄12g,木贼草9g,连翘15g,赤小豆30g,杏仁9g,薏苡仁30g,白豆蔻9g,草豆蔻9g,生黄芪30g,防风9g,靳蛇15g,半夏15g,白术9g,天麻15g,陈皮10g.7剂。

复诊:四末仍畏寒,麻木减轻大半,夜寐佳;舌苔白腻,脉漏缓。

上方再进7剂后全身症状明显缓解,改以补养气血之八珍汤加减以巩固疗效。

原按:骨肿瘤属中医学“骨疽、骨瘤、骨旁”等病证范畴。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衰,骨髓空虚,复感邪毒,毒邪乘虚侵入,伏骨而生,腐骨蚀络,聚结成瘤。脾主四肢,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本病治疗应注重培补脾肾。《丹溪心法》云:“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属痰证。”

该患者脾虚湿困体内,与风邪相合,留恋肌表。故刘公望教授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宣肺疏表利湿,以祛在表之风湿;患者有痰浊上扰之头重痛、口黏、纳差等症,故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健脾祛湿化痰;合用黄芪、防风以益气固表,加入白豆蔻、草豆蔻以增强芳香化湿之效,用靳蛇以祛风湿、通经络。摘自:申爱玲,刘公望运用经方治疗放化疗不良反应验案2则.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3):6《经方治验肿瘤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