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用什么刷牙?

 謨地方 2022-02-18

古时候虽然没有各式各样的牙刷和牙膏,可古人也很重视口腔卫生,早期以盐水、茶水漱口保护牙齿,后来也出现了牙刷以及药粉等方法来保证自己口腔卫生。

有相关资料显示,明孝宗朱佑樘用短硬的猪带毛插进骨质把手做成的牙刷。可实际上唐朝时期已经出现形态和现代牙刷非常接近的物品,该种牙刷刷毛部分采取猪鬃制成,然后固定在竹子上或者骨骼制成的柄上,形成了一把牙刷。

《礼记》中:“鸡初鸣,咸盥嗽”就说明人们已有了漱口的习惯。古人清理口腔和牙齿用手指和柳枝。敦煌壁画《劳度叉头圣图》中,画有一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齿。

从这点可以看出,古人十分重视对牙齿的护理,为此也想出了护理牙齿的办法,早期他们以盐水、茶水漱口来保证牙齿的卫生。接着牙粉和柳枝等方式也相继出现。

这当中牙粉是无数人的首选,只不过早期的牙粉材料来源于城墙的砖石磨碎。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城墙砖石在于他们觉得城墙的石头很坚硬又牢固,而且也不容易变形,所以他们将城墙上砖石磨碎用于清理牙齿,只不过并没多大用处。

所以,又相继出现了以清水、茶水漱口方式清理牙齿,只不过他的用途依旧不大,因而便出现以草药磨成的牙粉,这东西价格不仅便宜,清理效果也不错,受到了很多人欢迎。

隋唐开始,杨柳枝成为百姓们刷牙的必备品,那时候人们将杨柳枝放到水中,等到用的时候再放到嘴巴里咬一咬,杨柳枝内部纤维会变成类似牙刷的小木梳,配合上盐,就形成了牙刷和牙膏,如此一来就可以轻松解决口腔卫生。

除了杨柳枝外,桑树枝、槐树枝均能做成牙刷,在此基础上才出现了最早的牙刷,那时候牙刷以木头和马尾巴做成,如今已经被人发现。

南宋时期,甚至出现了专门制造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候的牙刷已经和现代牙刷很相似。

南宋俗称牙刷为“刷牙子”:南宋吴自牧描写杭州生活的笔记体专著《梦粱录》第十三卷写道:“诸色杂货中有刷牙子。”

南宋人周守忠编写养生书籍《类纂诸家养生至宝》,甚至专门讨论了用牙刷来刷牙的时间要不要安排在早上:“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摇,久之患牙痛,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极有所损。”因为早上牙根较松,而马尾较硬。

杨柳枝、桑树枝、槐树枝等制作牙刷成本低效果好,深受人们好评,所以该种方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到明朝时期,明孝宗朱佑樘改良了牙刷,此次牙刷在慢慢和现代相近,最终传遍了全世界。

除了牙刷和现代接近外,那时候大家清理牙齿多数采取盐巴和牙粉来清洗牙齿,牙粉成本低很多收入低的家庭会考虑,至于盐巴一般是富裕家庭还会以盐巴来清理牙齿,毕竟那时候盐巴由政府管控,不是任何家庭能买得起盐巴。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