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三日之阳明脉大为实证还是虚证?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186条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伤寒三日”很让注家纠结,吴谦在《医宗金鉴》中注曰:“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乃“内经”言传经之次第,非必以日数拘也”。曹颖甫干脆改为“伤寒二日”,认为是“传写之误耳”。
读书最忌断章取义,如果我们前后连贯起来看,参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那么,现在见到阳明脉了,就是传了。那为什么不是二日脉大,而是三日脉大?参184条:“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本条的意思就是一日太阳,二日阳明,邪传阳明,归于中土,无所复传,到第三天出现了阳明脉大,而非少阳脉弦。它就是从脉的角度阐述了一下阳明“无所复传”的特点。
那什么是“脉大”?伤寒三日,素有阳明里热之人,没有汗吐下,没有利小便,外邪引动阳明里热,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里热扩张脉管,指下的感觉,寸关尺的面积相对就大,表现为脉大。这种大脉,大而有力,是邪气盛的表现。所以,内经有“大则病进,小则平”之语。同理,如果是素体里虚寒的少阴证,里寒收缩脉管,指下的感觉,寸关尺的面积相对就小,表现为脉微细。
如果病程继续发展,里热盛,燥热形成里实,肠中产生燥屎,不更衣,大便难,脉象就会从大转为沉实有力。所以,伤寒三日之阳明脉大,是阳明经病,参26条:“脉洪大,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但因为没有大烦渴不解,没有津液虚,不用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足亦。
 
第187条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课前思考:
1.中风脉浮缓,伤寒脉浮紧,伤寒为什么也脉浮缓?
2.手足自温是否算太阴的标准证候?为什么太阳病不强调手足寒温?
3.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此时是太阳病、太阴病还是阳明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