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逆汤能治阳明病胃家寒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225条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胡希恕胡老立足“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认为本条为少阴病。参315条,少阴病白通汤证脉微,白通汤是四逆汤去甘草,减干姜,加葱白而成。用治少阴、太阴合病的下利,似乎挺对证。但是,参286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少阴病脉微,不会有表热,只有里寒,白通汤证的下利仅是下利而已,不是下利清谷,葱白所通者,脉微之经脉也。参323条,少阴病四逆汤证脉沉,389条,“下利凊谷,内寒外热”的四逆汤证“脉微欲绝”,从“脉浮而迟”上就否定了这是少阴病。浮为表热,迟为里寒,这是里寒太盛,阳亡于外的发热,不是表邪不解。如果有“身疼痛”的表不解,参91条,“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本条是阳明病里寒证,不需要救表。
参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一说寒也”,本条与226条就属于阳明“胃家寒”。患者胃气本虚,寒邪直入阳明,不能腐熟水谷,导致下利清谷,里寒太盛,阳浮于外,故虽有脉浮、表热,却没有头痛强痛而恶寒的太阳证。这是直中,不是传经,所以用四逆汤去除里寒,阳气自回,表热不治而愈。
有之所以有注家认为这是少阴病,错放阳明篇,有两个原因。一是宋代林亿调整条文顺序,将汉唐时狭义伤寒与广义伤寒共存的状态,改为广义伤寒一家独大,所以将狭义伤寒的“胃家寒”修改为“胃家实”,导致后世医家无所适从。二是后世医家割裂《伤寒论》与阴阳五行的关系,形成中医基础理论的断层。传统中医将五脏六腑与十天干配伍,作了一首歌诀:
甲肝乙胆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金大肠辛金肺,壬是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戊代表胃,是阳明阳土,己代表脾,是太阴湿土。壬代表膀胱,是太阳阳水,癸代表肾,是少阴阴水。根据天干化合的原则,“甲己合化土, 乙庚合化金, 丙辛合化水, 丁壬合化木, 戊癸合化火”,戊土与癸水相合化为火,所以胃喜热恶寒,可以腐熟水谷,后世医家不知合化的道理,有的说是脾阳,有的说是肾中命门之火,其实沒那么复杂,就是合化之火。由于患者素体胃中虚寒,戊癸合而不化,不能化火,以至不能腐熟水谷而下利清谷,这也是本条可以放入阳明篇的原因。
第226条 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课前思考:
1.参194条,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本条没有攻下,为什么饮水也出现了哕?
2.不能食,饮水则哕的胃中虚冷,以何方治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