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气为满,水谷为实,脾家实是邪气实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278条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伤寒脉浮而缓”,首见于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中风为阳邪,伤寒为阴邪,太阳为阳位,太阴为阴位,如果寒邪伤太阴,邪正不对峙,同性相斥,脉浮缓。如果寒邪伤太阳,邪正对峙,异性相吸,脉浮紧。伤寒出现脉浮而缓,说明寒邪入了太阴。
“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这段话首见于187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脾主四肢,脾主四末,寒邪入里化热才会手足自温。寒邪化热,太阴主湿,湿热互摶则会发黄,如果小便自利,湿邪得泄,湿热不能互摶,则不能发黄。
“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康平本在“至七八日”前面有四个空格,很可能是“小便不利”,与前面的“若小便自利者”作鉴别。到了七八日后,参7条:“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七八日阳气来复,若化燥而大便硬,则是187条的阳明病。若脾阳来复,邪不能容,则“暴烦”。太阴病的暴烦与太阳病的战汗可有一比,都是正气恢复的前兆。小便不利,湿从大便而出,则“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这种下利不用治,可以自愈,为什么呢?
“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康平本为小字注解,以解释为什么下利日十余次可以自止。程知曰:“以脉浮缓,手足温,知其人脾气实,而非虚寒之比,其湿热所积之腐秽,自当逐之而下也”。程知将脾家实解读为正气充实,绝对是错误的。参《素问·脏腑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精气为满,水谷为实,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能实。“脾家实”是邪气实,故脾胃中蓄有腐秽之物。经过七八天的时间,脾阳恢复了,脾家欲恢复“满而不能实”的状态,就要将腐秽之物排出去,正气胜,邪气退,不能在体内停留,故“下利日十余行”而不伤正气。腐秽去,脏器虚,脾阳复。那怎样判断“暴烦下利日十余行”是脾阳恢复而不是病情加重呢?一、强烈的心烦。二、有阳复之脉,就是274条的“长”脉。三、不怕冷,人拉几次肚子之后会感觉浑身发冷,就是脾胃阳气不足的表现。待腐秽去,阳气复,人自然不再怕冷。
“腐秽当去”是人体自主排病气的自救过程,现在,人们对待腹泻,都是马上打针输液兼喝药,恨不得立刻就能止泻,这样到底好不好?如果不顺势而为,而是将腐秽留于体内,反复吸收,对人体是否会造成了伤害?可以思考。
 

 
第279条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1.本条是实证还是虚证?胡希恕胡老认为是实证,他认为“真正的太阴病是不可下,这里怎么下了呢”?
2. 胡希恕胡老说:“它不是太阴病,要是太阴病还能用大黄吗,是不是呀”?如果不是太阴病,是什么病?本条是表里同病还是单纯的里病,是太阳太阴合病还是太阴阳明合病?
3.什么是腹满时痛?能否用承气汤治之?
4.本条太阴病为什么不用四逆辈?能不能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之?能否用小建中汤治腹满时痛?
5.什么是大实痛?其与时痛是什么关系?如何诊断大实痛?其与承气汤证或结胸证的疼痛有何区别?
6.大实痛为什么加大黄?如果为了泄腐秽,能否用承气汤?
7.刘渡舟刘老说:“如果大实痛者,此人有大便秘结,腹痛且痛得厉害,脾胃气血、阴阳不和,又有阳明腑气不利”。医反下之的病患,可能出现便秘还是下利?如果有大便秘结,能否以承气汤代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