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旺阴虚与阴虚火旺的猪苓汤证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解读307条时就通过数条条文分析过,“二三日”代表热化,“四五日”代表邪气入里。伤寒的日数,是为了说明病机,而不是简单的描述病程。那么,“下利六七日”就有了两方面的意思,第一,虽然少阴病下利多寒证,但寒证的下利不渴,热证的下利会渴,本条除了渴,还心烦不得眠。那热从何来呢?“下利六七日”,伤阴液了,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阴虚生内热,这是一个少阴热化证。第二,入里,无表证。
“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本条也是有争议的条文,胡希恕胡老认为没有小便不利,不是少阴病。一个“下利六七日”的人,水饮都从大肠走了,小便还会正常吗?很难。下利则伤阴,伤阴则口渴,口渴则恣饮,复造成水饮内停,蓄于中焦。偏渗大肠则下利,上攻于肺则咳,上攻于胃则呕,饮不化津则渴,热扰心神则心烦不得眠。真阴不足是为正虚,水气内停是为邪实,正虚邪实,治当扶正祛邪,猪苓汤当堪重任。
“猪苓汤主之”,猪苓汤首见于《伤寒论》阴明篇223 条:“若脉浮发热,渴水欲饮,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24条:“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说明猪苓汤证之热,既有阳明实热,也有少阴虚热,既可以治疗病位在表之脉浮发热,也可以治疗病位在里之呕渴心烦不得眠。沈明宗曰:“盖此条乃少阴风热,转入阳明而致下利,故以猪苓汤驱导水邪,还从膀胱而去,急救胃中津液为主”。我认为他没有搞清楚为什么猪苓汤既可以治阳明病,又可以治少阴病,所以才说“转入阳明而致下利”。我认为,阳明病猪苓汤证是阳明火旺造成了阴虚,偏于邪实,少阴病猪苓汤证是阴虚造成了火旺,偏于正虚,猪苓汤以滑石、阿胶清热,阿胶扶正养阴,猪苓、茯苓、泽泻祛邪利水,故可兼治二经之病。
少阴热化一共两张处方,一张是治疗“心中烦不得卧”的黄连阿胶汤,黄连降心火于小肠,黄芩祛肝胆火,鸡子黄养心阴。猪苓汤治“心烦不得眠”,也用到了阿胶,尤在泾曰:“设非得阿胶之咸寒入阴,何以驭诸阳药而泄阴中之热,导浮上之气哉”?阿胶既能清热又能补津,为少阴病要药。《神农本草经》:“滑石,味甘寒。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滑石味甘能补,寒能泻热,能治“泄澼”,有利小便之功。中医认为人有九窍,除头面七窍外,前阴后阴皆是关窍,滑石可以通利水窍,小便不利是因为前阴窍闭,滑石既可以开窍又可以泄热,一举两得,后世名方六一散就是用六份滑石配一份甘草,治疗“中暑身热烦渴,小便不利”,制方者深諳滑石之妙用。
附李鳌才治疗“下利”的猪苓汤医案一则:
梁某,男,4岁,1994年6月13日就诊。患儿泄泻清水样大便七天,曾在镇卫生院治疗,服藿香正气丸、保和丸、枳术导滞汤、土霉素、痢特灵以及静滴氯化钠加庆大霉素等中西药,但泄泻难止,后其母带来本院门诊治疗。症见:泄泻如水状,日行十余次,纳呆,神疲倦怠,啼而无泪,舌光绛无苔,脉弦细数。查:血象正常,粪便无血液、粘液。证属湿热泄泻伤阴。治宜清热利湿,育阴止泄。方用猪苓汤加牡蛎:绪苓15克,阿胶15克(烊化),茯苓12克,泽泻12克,滑石20克,牡蛎20克。服1剂泻减,舌上津回。守方加麦冬l2克,五味子3克,太子参12克。连服3剂,诸症俱除。后改参麦加四君子汤善后。
虽然证见“泄泻如水状,日行十余次,纳呆,神疲倦怠”,似乎是寒象,但医者从“舌光绛无苔,脉数”中看到热象,故处方立效。
再附治疗“心烦不得眠”的猪苓汤医案一则:
赵某,男,53岁,干部。失眠心烦10余年,屡治不效,平素工作繁忙,喜饮茶水。舌质红,舌苔薄腻,脉象细数。治宜滋阴利水,清热除烦之法,方用猪苓汤:猪苓10g,茯苓10g,泽泻10g,滑石18g,阿胶10g(烊化),每日1剂,水煎服,3剂取效,以其方加减治疗月余而获痊愈。
 
第320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课前思考:
1.少阴病多死于亡阳,而三急下证为少阴热化证,为什么要急下之?
2.得之二三日的口燥咽干,一个急性咽喉炎而已,为什么要急下之?
3.这里的口燥咽干能否选择用生地、麦冬、菊花、石斛等养阴清热的方法去治疗?
4.“宜大承气汤”,那“口燥咽干”之外有没有大便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