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典型心脏病发作的治疗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320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三急下证也是争议很大的条文,很多注家不相信口燥咽干需要急下,更不相信口燥咽干就会死人,更多的医生会选择用生地、麦冬、菊花、石斛等养阴清热的方法去治疗。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既然这是一个少阴病,应该有脉微细,但欲寐,只是省略没写而已。脉微细说明津液虚,“得之二三日”说明这是少阴热化证。
“口燥咽干者”,“口燥”,口腔焦燥,“咽干”,咽喉发干。咽喉干燥只是表象,仲师通过咽喉干燥,是想告诉我们心肾之中真阴欲竭。结合现代医学来看,“口燥咽干”不是简单的咽喉炎,要考虑到不典型心脏病的发作。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下降,心绞痛、心肌梗死发作时,会伴以各种不典型症状,嗓子疼、咽喉部辛辣感就是其中一种,很容易引起猝死。西医发现了其中的关联,但不清楚其中的道理,我们中医人要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口热,舌干,咽肿”,就是口燥咽干,“烦心,心痛”就是心脏病发作的症状,二者有密切的联系。“心手少阴之脉……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肘前曰臂,气逆曰厥,其名“臂厥”,说明古人已经发现了心脏病发作时四肢逆冷的现象。现在,有些人因为咽喉痛去输液,输死了,有些人因为想大便,西医认为是动脉硬化,使劲大便时憋破了脑血管,属于猝死,其实是没有认识到少阴病的危害。
“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有注家认为应该有不大便之证,不然为什么用承气汤?首先,我们去问一些心脏病患者,大多都有经常吃润肠通便药物的习惯,对少阴病津液虚的患者而言,便秘是一个不需要强调的证候。其次,伤寒论中,阳明病有三急下,少阴病有三急下,凡急下的条文,虽然用的是大承气汤,但重点不是燥屎内结,而是阴液的枯竭。急下是为存阴,所以这些急下证候就是仲师为我们指出的审证要点,只要出现这些证候,不论有没有便秘,急下之。
少阴病两从标本,或从标阴而寒化,用四逆汤,少阴病很多亡阳死证,就是因为阴寒太盛。或从本热而热化,用黄连阿胶汤、猪苓汤。少阴三急下证是少阴热化证的升级版,邪从火化,邪从燥化,如果不急下存阴,燥热内炽,灼伤津液,就会真阴枯竭而亡。六经气血多少中,少阴多气少血,阳明多气多血。同样的口燥咽干,如果病在阳明,能经得起消耗,不怕耽搁病情。而少阴多气少血,经不起消耗,不急下存阴,就会真阴枯竭而亡。
附《名医类案》中医案一则:
孙兆治东华门窦太郎,患伤寒经十余日,口燥舌干而渴,心中疼,自利清水,众医皆相守,但调理耳,汗下皆所不敢。窦氏亲故相谓曰:“伤寒邪气,害人性命甚速,安可以不次之疾投不明之医乎”?召孙至,曰:“明日即已,不可下,今日正当下”。遂投小承气汤,大便通,得睡,明日平复。众人皆曰:“此证因何下之而愈”?孙曰:“读书不精,徒有书尔。口燥舌干而渴,岂非少阴证耶?少阴证固不可下,岂不闻少阴一证,自利清水,心下痛,下之而愈。仲景之书明有是说也”。

第321条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1.“自利清水,色纯青”,既然是寒凉的水样便,为什么不用四逆汤温之,而是用大承气汤下之呢?热从何来呢?
2.为什么会出现“心下必痛”?
3.注家大多认为是热结旁流,既已热结,旁流者从何而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