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治疗厥阴病的方法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343条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伤寒”,厥阴病也有中风引起的,比如327条,这是指出病之来路,由伤寒引起的。寒为阴邪,伤阳气。“六七日”,六日厥阴,七日太阳,“六七日”是由阴出阳之时,如果病情向愈,此时最易顺水推舟。而且,参336条:“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阴病的规律就在五日,第六日正气走厥阴,阳复则愈。那么仲师说的是五日、六日、七日吗?非也!河洛之数中,一、二、三、四、五是气数、生数,六、七、八、九、十是形数、成数,五日之前暗指病在气的层面,相对易治。六日之后暗指病发展到了在形的层面,相对难治。“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六日七日水火成形,寒热两端,就难治了。本来六七日阳气当复,应该出现发热而不是手足厥冷。现在不但手足厥冷,而且①脉微,脉的动力不足,说明阳气不足。②烦躁,阳病见烦躁相对愈后良好,反映人体阳气有余。阴病见烦躁相对愈后不良,恐有亡阳之虑。
参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本条的脉证就是脏厥的前兆,脉微和厥冷已现,如果不及时控制,再往下发展,手足厥冷进一步发展到肤冷,烦躁进一步发展到躁无暂安时,就真的成了脏厥死证。
“灸厥阴,厥不还者,死”,在灸厥阴这个问题上,注家大多认为是太冲穴,当然也有认为是其他穴位的,比如曹颖甫说:“法当灸足厥阴穴,若大敦、太冲、膝关、五里等”,张令韶说:“灸厥阴者,宜灸荥穴(行间穴),会穴(章门穴),关元、百会”,个人认为值得商榷。首先,我们搞清楚仲师为什么要灸厥阴?说到底就是怕发展到脏厥,怕亡阳!所以才有了“厥不还者,死”之语。既然是回阳,灸阴经的阴穴会回阳吗?可以思考。厥阴与少阴之独特之处就在于都有两脏,少阴心与肾,厥阴肝与心包,心包五行属性为火,欲回阳救逆,灸心包的厥阴俞肯定比灸肝经的太冲穴、行间穴要来的真接。
厥阴俞:一名厥俞。《针灸大成》:“四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铜人》针三分,灸七壮”。四椎下是厥阴俞,五椎下是心俞,我们说回阳救逆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救君主之官心阳吗?其次,厥阴俞旁开一点五寸是无所不治的膏肓穴,古人常灸数百壮救人性命,所以我认为灸厥阴就是灸厥阴俞。
 
第344条  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课前思考:
1.厥阴病,发热与厥逆下利之间是什么关系?
2.躁不得卧反映了什么病机?

第345条  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课前思考:
本条没有出现344条的“躁不得卧”,为什么也是死证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