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第1004篇】其实,心理咨询并不是万能的。

 心理师小鱼儿 2022-02-18

【原创第1003篇】师生之间,也就是一场擦肩而过的缘分!

做过几个案例,关于小孩读书的事。一些小孩,读着读着,就再也读不下去了。最后会选择赖在家里。说多了,寻死觅活的,或者离家出走的,都有之。

遇到这样的事,老师家长都会束手无策,不敢问不敢打不敢骂,生怕出了意外,如此,也只能干着急。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寻找心理咨询。

其实,心理咨询并不是万能的。

比如,原生家庭的影响,身为心理咨询师,往往爱莫能助。孩子,不过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往往照射的是家庭问题。

想要有所改变,必须整个家庭一起来做心理咨询。很多时候,问题不在孩子身上,恰恰就在大人的身上。但是,自以为是的大人们,很少会承认自己有问题。

因为,从小到大,他们也是按照这样的家庭模式一路成长过来的。有的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经历过家暴,有过寄居的经历。

父母的问题没有被重视,自然会影响到自己的小孩。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几乎伤人于无形之中,却不自知。

尤其是父母关系的亲密程度,最能够左右孩子的情绪。夫妻关系正常的家庭,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并不多见,除非有先天的遗传。

来自于父母对子女的足够的爱,不管未来经历多少挫折,在孩子那里,始终明白一点,父母永远值得依靠。

最怕,父母与孩子之间,失去了彼此的信任。父母最喜欢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来解决亲子问题。简单粗暴却毫无效果。

过去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育儿方式,在现在,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已经不能适应家庭发展的需要。

以为只要声嘶力竭的吼几句,或者挥起拳头揍两下,就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早就一去不复返了。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更换教育理念。

解决亲子问题,其实很简单。有时只需要最简单的尊重就可以做到。但我们成年人却始终不愿意采纳。在他们那里,小屁孩懂什么,给他自由还不上了天?

于是,叛逆,玩手机,出走,甚至寻死觅活的,全来了。等到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亲子关系已经恶化到很难修复的地步了。

信任是基础。人与人之间,一旦丧失了彼此的信任,关系就出了问题。

最近的几个案例,集中反映出两个问题:

一是离异家庭,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二是,父母的焦虑会左右孩子的情绪;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离婚率会越来越高,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夫妻离婚并不全是坏事。它可能遏制了家暴;也可能给性格不合的彼此一个解脱;甚至拯救了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的男女。

假如处理得当,对孩子的伤害,完全可以降低到最小化。偏偏,有些男女,离婚之后,老死不相往来,对孩子不闻不问,给孩子留下了终身的阴影。

我觉得这样的父母是绝对不负责任的,他们不配称为父母。男女之间,感情破裂,完全可以一拍两散;但是,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依旧存在。

我做过的一个案例中,父亲远走异乡,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想要得到父亲的支持,父亲连电话也不肯接。好不容易接通了,也是各种推诿。

摊上这样的父母,除了自认倒霉,你几乎别无他法。那些从家庭里带出来的伤害,积累到一定程度,会突然爆发。对内表现为抑郁自残,对外就是称为反社会人格。

婚姻关系,很大程度上是个契约关系。但是,亲子关系却是血浓于水的深情。这种血脉关系,无法割弃。若遇到极端不负责任的父母,真的只能自认倒霉。

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爱,假如可以从祖父母外祖父母那里,或者其他人那里,若有源源不断地爱的供给,小孩也可以做到顺利成长,只是他们更容易敏感。

毕竟,父母之爱,难以取代。来自于至亲至爱的温暖,就是我们需要的安全感。这样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于父母。

得不到足够的爱,这样的小孩往往最容易缺失安全感。自卑,抑郁,会如影随行。不管将来,他有多努力,有多成功,在他内心深处永远会有被抛弃的感觉。

不敢有亲密关系,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总是以各种理由来嫌弃自己。因为在他们儿童时期,就有过被抛弃的创伤痕迹。

做过这么多年来的心理咨询,心理问题最严重的,往往都是来自于不和睦的家庭。有些婚姻关系名存实亡,岌岌可危的家庭模式,让孩子活得心惊胆战。

成年人只顾着自己的灯红酒绿,却很少会去顾及孩子的感受。这种环境下弯弯扭扭长大的孩子,内心都是有欠缺的。

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办法当然有!父母中,任何一方,只要做到不推诿,即使是一个人,也可以做到独自扶持孩子长大。

怕就怕,夫妻双方互相扯皮,孩子就成了皮球,被踢得滚来滚去的,无所适从。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家,不在孩子面前互相揭短,不要在孩子的身上发泄自己的仇恨。

当孩子是值得尊重的个体,只要简单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孩子,问题才会越来越少。爱,永远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原创第711篇】家访手记: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