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第1557篇】人在旅途 | 谁,偷走了我们的内驱力?

 心理师小鱼儿 2022-02-18

一个学生问我,什么是内驱力?

内驱力就是个体在环境和自我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驱动效应的,给个体以积极暗示的生物信号。

其实质是一种无意识力量,源于最原始的,积累了整个历史经验的心理体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例如,当摄食需要出现时,内驱力会驱使有机体表现出摄食行为以满足这种生理需要,随着摄食需要的满足,内驱力降低,摄食行为也就停止了。

卓越的创造力,只能来自内驱力。

但,失去内驱力的小孩越来越多。废掉的时间段不同,有的中学就废掉了,有的能撑着考上名牌大学,然后毕业后废掉。

有的甚至能找到好工作,然后在最好的年华跳楼自杀。

一个很有艺术才华的大学毕业生,告诉我,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考虑怎样去死,并且研究了死亡的好几种方法。

一个15岁的小女孩,已经自杀了三次;一个小男生,撸起袖子给我看他疤痕累累的自残过的双臂;

一个在读研究生问我,为什么我总是觉得活着很痛苦?一个小学生告诉我,上学没意思,就想待在家里玩游戏。

一个母亲说,每天早上,最不想听到的是孩子说,妈妈我肚子疼,我想去看病。

……

一个人若失去了内驱力,就形同僵尸,行尸走肉。自杀,仅仅是因为生命力枯竭了,做任何事情都找不到“存在感”,没有发自内心的渴求和喜悦。

精神已经死掉太久,肉体也该跟上了。

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内驱力?假如说,是我们的父母,似乎这句话未免太残酷。但,事实往往最为残酷,真相也永远只有一个。

李雪爱与自由的《被窃取的内驱力》谈到:

父母努力鸡娃培养孩子,仿佛孩子优秀了父母就幸福了,让孩子优秀是妈妈全部的人生目标。

这也就意味着,孩子的内驱力,全部要被寄生物妈妈吸走,变成妈妈的人生目标。用孩子生命力的枯萎,换来妈妈自恋的满足。

内驱力的丧失,原因很多。

假如一个小孩,从小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安全感的家庭里,他对当下的生活都感到惴惴不安,哪里会顾得上有没有学习的内驱力。

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孩子的内驱力往往会被严重压抑。

我在接诊一个12岁的小男孩时,男孩斜靠在椅子上,一幅精疲力竭的神态。孩子的家庭动态图上,清楚地暴露出这是一个破碎的家庭。

爸爸还是爸爸,但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爸爸;妈妈依旧是妈妈,但即将成为另一个家庭的孩子的母亲。

听说母亲,即将再婚,孩子索性放弃了自己。不爱学习,只喜欢玩手机。曾经那么聪明好学的小孩,一下子就成了一个失魂落魄无所事事的孩子。

在做家庭访谈的时候,虽然父母亲都许诺会改变过去的抚育模式,但孩子内心的安全感的缺失,会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修补。

还有个孩子更难过,外出补课回家,父母竟然就离了婚。原本一家三口,早上出去补习时,还是一家三口,两个小时后回来,一个家就散了。

这样的打击,放在谁的身上,都无法承受。但,有人做父母,就这么任性。为糊涂的婚姻买单的,常常只能是我们的小孩。

一个小孩患了重度抑郁症。孩子的父亲,问我怎么办?我说,保命要紧。因为小孩的绘画里,流露出生命的凋零之感。

半个月之后,孩子再次来到咨询室。虽然一脸倦容,却比从前显得开朗健谈。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些。

我知道这不仅是吃药的作用,还有父母的配合。一对望子成龙的父母,愿意跨出自我改变的第一步,其实很不容易。

我做心理咨询,很多时候,并不讨家长的喜欢。站在孩子的角度,我经常会指出藏在问题孩子背后的家庭原因。

学霸患了考试焦虑,乖巧的小孩突然情绪反常,那个走到哪里都不肯放下书本的小孩,六岁的小姑娘扬言长大要杀了妈妈……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妨碍家庭发展的最大困扰。一个家庭里,只要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这个家庭就会鸡犬不宁。

还记得,一个工作压力特别大的基层公务员,访谈时,就发现他的手一直抖个不停。老婆在一边喋喋不休地抱怨孩子不肯上学的烦恼。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强大的生命力,那种学习的内驱力,从来就没有缺少过。只是,被压抑了。

过高的期待,家庭的纷争,父母的貌合神离,被忽视的母亲,被排挤的父亲,长期的家庭冷暴力,成长过程中的被否定……

这些,都会严重压抑孩子的内驱力。

最好的良方,只有一个:让家庭的爱,充分地流动起来。如此,孩子的生命力,才会被唤醒。

【一起看电影】十部诺奖改编的电影,资源难得,独家奉献!

【原创第1556篇】人在旅途 | 所有的失望,都是一点点累积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