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ycghzw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2
2022-02-18 | 阅:  转:  |  分享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奥运首金、两摘金牌的杨倩,接受采访时说:“
把过程做好,结果自然不会差。”杨倩平平平淡淡的话语,蕴含着最朴素又实用的哲理。1991年出生的施廷懋在奥运赛场上已经是一名不折不扣
的“老将”。夺冠后,她落泪了:“上一届可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届则是十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美好的东西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会
是很轻松就能得来的。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我想把我能做的,该做的,可以做的,都做好。”虽然最后决赛时他并没有得奖牌
,但他已经创造了历史,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对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和感悟?请以“过程与结果”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则多则材料+话
题作文题。第一则材料,奥运冠军杨倩在采访中道出了过程是结果的基础这样一个朴素又实用的哲理。第二则材料,奥运冠军施廷懋在赛后感言中指
出,付出十分的耕耘获得一分的收获,强调了过程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短跑运动员苏炳添赛后接受采访时的话中,“能做的”“该做的”“可以
做的”等几个词都指向了拼搏奋斗的过程,他没有获得奖牌,但是他却享受了一个完美的过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则材料的共同主题就是“过
程与结果”,这个主题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考生在作文中应阐释清楚二者的关系。从“认识和感悟”可知,文体主要是议论文。考生在行文中,可
以谈过程重于结果:人们孜孜不倦追求过程,为的就是美好的结果;也可以谈结果重于过程:结果往往更直接更明确地为我们提供了衡量得失的尺寸
;还可以谈二者的辩证关系:结果以过程为基础,过程以结果为目的,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选择哪一个角度,考生都要注意观点明确,论据
充分,切不可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这是议论文的大忌。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西
安交大校长王树国在2021年毕业致辞中诠释了“志气、骨气、底气”的含义,他说,“在他们(当年毛泽东等革命青年)心中,国家民族至上,
这才叫志气”;“骨气是什么?骨气是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没有骨气,软骨头永远挺不起民族的脊梁”;“底气来源于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真
才实学,无法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何来底气之说?”请结合上述材料,就如何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中国青年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1)材料分析。两则材料,第一则是引用的庆祝中国共
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的一句话,“志气、骨气、底气”是这句话中的三个关键词。第二段是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在2021年毕业致辞
中的三句话,这三句话对“志气”“骨气”“底气”进行了诠释。(2)立意分析。百年党庆讲话中将“志气”“骨气”“底气”置于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宏大背景之中,激励全国人民只争朝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面对青年学子,以殷殷之情鼓励他们一定要有
家国情怀(志气),一定要有自信(骨气),一定要练好本领(底气)。考生可以此为抓手,对“志气”“骨气”“底气”进行阐发。如:①志气—
以天下为己任:②骨气—要自尊自信;③底气—要有真才实学。“志气”“骨气”“底气”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应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概括为
有底气、讲骨气、树志气,才能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3)任务分析。根据要求,成长为新时代优秀中国青年,应该同时具备“志气”“骨气”“
底气”,只写两个或一个属于偏离题意。“表达你的认识”暗示要写成议论文,因此文章要有鲜明的观点,充分的论据和清晰的论证思路。3、阅读
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国庆假期,两名山东的大学生脚踩轮滑鞋,一路从山东滑行至北京,历时5天半完成了一次长达567公里的“长途刷
街”。这种不一般的旅行方式引起众多网友热议,有人羡慕他们的青春,也有人质疑此举太过危险。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要求选好角
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该则作文材料属于社会热点类素材。在审题立意时,
应抓住材料中网友争论的焦点进行思考,即如何看待两名大学生的行为,并进一步分析其行为背后隐含的值得肯定或反思的东西。具体写作时,注意
材料下达的任务指令,即由材料提供的信息出发,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参考立意:①趁年轻,应该尝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完成自己的梦想;②
脚踩轮滑“长途刷街”,勇气和毅力值得褒扬;③两名大学生体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传递的是正能量;④兴趣之下,也需三思而行,不能太“任性
”;⑤有梦想固然好,切莫逾越规矩,个人应遵守社会规则;⑥“长途刷街”不可取,既违反交通法规,又存在安全隐患……如有其他立意方向,
只要源于材料,言之有理亦可。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明代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记载了“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操曰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
,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
于此。”操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
“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上述材料能给具有英雄情怀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
,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材料讲的是《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认为英雄
应该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但是刘备听了曹操的话后大惊,但是他“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也是英雄的体现。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英雄有不同的表现,像曹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是英雄;胸怀天下,有责任和担当也是英雄。从曹操的表现
来看,他非常自信,这也是英雄气概的体现。但是刘备主要体现的是能够随机应变,能够韬光养晦,并不像曹操那个张扬外露,能隐忍,这也说明他
具有英雄的特质。在立意时,抓住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写即可。“上述材料能给具有英雄情怀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这就要求我们写作时,深入理解材
料,尤其注意理解什么是英雄,然后再结合现实进行写作。对英雄的认识,可以从曹操入手,也可以从刘备入手,还可以二者结合,但要注意不能脱
离材料。还有就是,不要误解材料,只是对曹操或刘备进行讴歌。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21年12月,《咬文嚼字》编辑部发
布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康”“赶考”“双减”“碳达峰,碳中和”“野性消费”“破防”“鸡娃”“躺平”“元宇
宙”。消息发布后,有人质疑“绝绝子”、“YYDS”等比较多的人在使用的流行语为何没有入选;也有人质疑“躺平”“鸡娃”等词语带有消极
意味却能入选;还有人认为,即使入选的词语也只能作为流行语,仅仅是草根狂欢,转瞬即逝……结合上述材料,关于“流行语的入选”,你有怎样
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
袭,套作。【文题解析】:题干要求“结合上述材料,关于“流行语的入选”来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既提示了写作的内容,也暗示了文体,应写作议论性文章。可以先概述十大网络流行语入选的情况,然后对此现象做出自己的评价,引出自己的观点,如“对网络热词要学会甄别和扬弃”,接着分析流行语中的消极因素和正能量,并指出对此该有的态度,最后收束全篇,呼应开头。参考立意:1.对网络热词要学会甄别和扬弃。2.从网络语言汲取正能量。3.网络流行语,读懂时代的文化密码。4.透过流行语,感受人世温暖。
献花(0)
+1
(本文系ycghzw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