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苗夫人修补好观音像,却从常夫人那里得知了这幅观音像正是来自自己娘家,而且来历不明,心生疑窦,闷闷不乐。回到家中大儿子之天巧妙安慰了母亲,并且鼓励三弟之若刺绣。 之天金榜题名,还娶了翰林的千金,并趁机在京城赠送母亲和弟弟的绣品,把苏绣大势宣传了一下,而且为母亲带回来不少订单,也从达官贵人的层面上了解到苏绣的收藏价值。 回到家中对三弟谆谆教导,引导他除了刺绣还要读书画画和练剑,如此一来轻松解决了困扰父母的问题。 01 至于观音像之谜的破解,苗夫人还是问儿子有没有主意,之天想了想对母亲说: “娘,如今常知府年事已高,可能知情者也不会有几个人留在世上,我明天去外祖那里,找找有没有什么线索。您不要着急,身体要紧。” 苗夫人一想也是,就不再催问了。 之天正要离开母亲的房间时,忽然看见案上的花撑有一幅绝美的梨花少女图,那不是传统的画题,纷纷散落的梨花下,一个少女正翩翩起舞,那种逼人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一下子就吸引了之天: “娘!这不是您绣的吧?” “那是之若绣的!整天就能搞怪,你说说,绣个大姑娘,谁家里会挂呀?人家都挂:花开富贵呀、延年益寿呀、鸿运当头呀、鹏程万里呀什么的,意思好!吉祥、喜庆!” “娘,您说的都是传统的,小弟这个呀有诗意有创新!也很好呀!回头我和他再聊聊,您不用限制他!” “天儿呀,你就是妈的主心骨,你爹眼里只有他的生意经,根本不管我们。” “娘,您体会一下爹爹吧,倘若他不去挣这么大的家业,我哪能读起书?您哪能说干什么就干什么呀?爹爹他是一家之主,这么大家业靠他一个人撑着也是很辛苦的,回头我得和之海说说。” “天儿,你说的也对,之天不爱读书,整天舞刀弄棒的,心眼直,你去好好教教他。” “放心吧,娘,您先休息,孩儿告辞了。” 02 之天告别母亲就去了之海那里,果然,之海就在院子里,借着月光,正教之若剑法。 之若有些不服气: “二哥,大哥让我练剑,又没有让我练习马步,你这真是多管闲事!” “你懂不懂,扎马步是练武的基本功,马步都扎不稳,你的剑法也只能是轻飘飘的,根基不稳!” “书上没说!” “你那书从半路写的,当然没说,你呀,不扎马步练剑,那就是空中建房子!” “空中楼阁!”之天饶有兴趣地看着兄弟俩斗嘴,见缝插针来了一句。 “大哥”两兄弟异口同声地喊。 自从之天进京赶考回来,之若和之天对大哥的崇拜之情直线上升。 大哥说啥都是对的,就算同样的话,从母亲口中说和大哥口中说出,他们就会选择听信大哥的。 确实,富有才华的之天经过京城一趟的洗礼,让他整个人身上都散发着睿智的光芒。气场越来越大,又作为苗家长子,他感觉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大。 “之若,我和你二哥说点事,你先自己练吧!” “有什么事要背着我嘛?我也去!”之天不满道。 “好好好,那你一起来吧!”之天觉得好笑。 “大哥,我让厨房准备点下酒菜,咱几个喝点!”说着之海一溜烟跑了。 话说,之天的新媳妇在屋里等半天不见之天回来,也出来寻找,恰好遇到,之若径直走上去: “嫂子,来,和我们一起宵夜吧!” 宋巧初来乍到这个陌生的婆家,白天她规规矩矩,可她毕竟是个年轻人,见什么都好奇,小叔这一喊,自然就欣然同意。 没一会,厨房里送来了四个小菜,之海在父亲房里偷了些酒,几个年轻人就摆开了阵势。 “大哥,这下你当了官,我以后出去就可以横着走啦!”之海大咧咧的说。 “我不当官也没见你好好走过呀!谁敢惹你海二爷呀?” 之海摸摸头:“哥,看你说的,我就是这直性子!” “对,二哥整天的就爱瞎咋呼,欠儿”之若也说。 “小屁孩,懂个啥?我那不是壮壮威风,拉拉关系吗?省得咱家受欺负。” “二弟,听我说,威风不是那样壮的,我当官也不是给你撑腰的,做人要沉稳些,哥这一走,家里你就要多为父母分忧了,爹爹的生意很忙,你也18岁成人了,以后得帮爹爹做事,你看,三弟他一来还小,二来他的心思没在生意上,这么大的家业,不得你去打理呀?所以,你把练武的心思收收,多跟在爹身边学学。” “唉…大哥,我!我就爱舞枪弄棒,你说咋一眨眼就长大了呢?大就大吧,还一箩筐的烦心事……”之海猛喝了一口酒,表示抗拒。 此时,巧儿说话了: “之海,之若,我在京城里长大,虽然读了不少书,可没见过啥世面,蜜罐里泡大的,和你们哥哥结婚以后,我才慢慢从他身上看到,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样才不负父母,不负未来。起初,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为我选了这样一个夫婿,而不是京城里的王亲贵胄,因为父亲想为我的后半生找个值得信赖的人。今天我敬我的夫君,也敬你们和睦的兄弟情!” 说着,举起酒杯,袖子一掩面,干了。 把哥仨看傻了,听傻了,尤其是之天,虽然时时处处都刻意去做到最好,其实也没有巧儿说的那么好,如今这大家闺秀,一顶大帽子扣下来,让他的压力无形中又大了,也让他感觉,巧儿这女子不简单。 俗话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嫂子,我哥他没你说的那么好,比如,他和我抢过鸡大腿,还早上懒床,我娘喊他好几遍都不起来,还有,他不爱洗头……” 之海还想说,之天过去捂嘴,之海力气大,挣脱了,之若过去帮忙,趁机咯吱之海,之海饶是有一身力气,可就怕咯吱。一时间哥仨扭做一团,巧儿抚掌大笑。 哥仨闹够了,整理一下衣服,之海说: “哥,我们要是一直这样就好了,不要长大!” “对,不要分开!”之若也说。 之天有点怅然: “时光不会为谁停留,我们必须勇敢接受成长的事实,再说了,这点幸福是幸福,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幸福在期待我们呢!比如现在我拥有了你嫂子!” 之天拥着巧儿说。 “行!哥,我想通了,积极面对,帮咱爹,守住家业!”之海豪情万丈地说。 “不是守住!” “啊?那是啥?败光?” “是做大做强!” “再说再说。” “不早了,之海,明天你陪我去一趟外祖家。早点休息吧。” “啥事?” “明天告诉你!”之天说 “大哥,我也要去!”之若嚷道 03 第二天一早,巧儿也跟在之天的身边,还有之海和之若,一行四人就坐着马车出城了。 早春二月的江南,杨柳初青,梅花盛开,风光旖旎,一步一景,几个年轻人看得如痴如醉。 之天并没有把调查观音像的事情告诉给第二个人,因为一切未明之前,越少人知道越好。 之天只说自己要赴任去了,去看望一下外祖。 话说王仁教了一辈子书,再也不想进城,接触他认为肮脏的俗世,过起了晴耕雨读的生活。 王仁尽管70岁了,可身子骨硬朗,还隐约能看到年轻时的影子。 几个孩子的到来,让老人家格外高兴,老人身边是苗夫人给买了个小丫鬟桃红侍奉着,也还干净利落。 王仁一看这大外孙,果然和自己年轻时有几分相似,也是风流倜傥的人。 祖孙相聚,相谈甚欢,王仁正要让小丫鬟准备了些饭菜。 之海却说:“桃红,菜我们都带了,你热热就好!” 桃红答应一声就去了,林巧和之海之若去踏青。 之天留下来和外祖父聊天,聊起了观音像。 “外公,我说话您别激动,去年我娘给人家帮忙,织补了一幅观音像,我娘感觉熟悉,后来一问,竟然出自咱家?” “观音像!”王仁提起来,不仅老泪纵横。 “观音像呀观音像,救了的命,却要了你外婆的命呀!” “外公,能不能和我说说当时的事情?” 04 “那一日,常知府来钱塘观潮,还带个年轻的小妾,我恰好遇到便邀请到家里来小酌,那年轻妇人在家中看到你外婆刺绣的观音像,久久不肯离去,一定是喜欢上了,当时我不通人情世故,而且那又是你外婆花了整整5年时间才绣好的,怎么能随便赠人呢? 我就没提这茬,后来常知府说我诗作很好,要走了几首,我还得意洋洋,以为常知府是个爱才之人,兴许他会提拔我。 谁知,没多久,来人把我带走,说我的诗讽刺了当今朝廷!要治罪于我,把我投进大牢。这就是莫须有的罪名呀! 你外婆赶紧去找关系,这时有人递话说要1000两银子,她去哪里找呀?后来这人又暗示你外婆,常知府看你外婆可怜,没有银子那观音像也行。就这样,观音像就送出去了,我呢也被放出来了,自然不能再做官,就带着你外婆来到这里教书。 你外婆从失去那幅观音像后,就上了一股火,一病不起。后来就病故了……” “外公,你是说这有可能是有预谋的?” “我当时正春风得意,准备大展宏图,怎么会讽刺朝廷呢?现在想想,就是个阴谋,阴谋啊!咳咳咳……” 老人说的激动,竟然大声咳起来。 之天赶紧给老人抚背:“外公,那你还记得那时候帮你们通融的人么?” “在知府手下当差的赵贵。” “好,我记下了,外公,放心,我会帮您弄清楚这件事!” 这时候,之海他们回来了,桃红也把饭菜摆上桌子,一家人欢欢喜喜吃聚餐。 席间,之若的一番话,竟然给小桃红指出了一条新的出路。 (欲知后事,请看下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