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雪涛:东北作家骨子里独有的「血性」

 正在读 2022-02-18

今年年初,一部褒贬参半的电影《刺杀小说家》让双雪涛出圈,走入大众视野;而同样根据其作品改编的电影《平原上的摩西》也将于今年年底上映。这个文字里「有点儿东西」的80后,被认为是「新东北作家群」中的佼佼者。今天我想为大家推荐双雪涛的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在他笔下,有在时代浪潮冲击下普通人生活的失重感,有东北人灵魂中的「血性」,也有带点儿神性、但却实实在在植根于平凡血肉之躯的「棋王精神」。

——倩雯

这是「正在读」的第24篇原创文章

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电影《钢的琴》中,东北某重工业城市的钢厂工人陈桂林下岗,陷入拮据的生活。为送女儿一台钢琴,他在破败的厂房之中,用搜集来的破铜烂铁,手工制作了一台钢琴,仿佛是中国版的堂吉诃德。

时代的重锤砸在个体的头顶,人难免感到无奈和绝望,然而以人性之光与之对抗,竟能成就可歌可泣的故事。

▲ 电影《钢的琴》剧照

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人,经历过时代的震荡。

东北沈阳曾被称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我国的第一台战斗机、第一台汽车、第一个国徽,全都产自东北。国企工人对于东北人来说曾一度是优越感极强的工作,就医、就学、社保毫无后顾之忧。

然而在改革的迫切需求下,「铁饭碗」不保,大批东北工人需要另谋生计。

▲ 电影《钢的琴》剧照

转型之阵痛,在个体身上尤为鲜明。从稳定舒适的环境中,一批一批的工人被「拔」了出来,他们该如何告别旧生活,直面新世界?

「东北的孩子」双雪涛,就将手中的笔对准了那样一个时代,那片土地上的人。不是岁月静好、英雄铩羽而归的简单叙事,而是在绝望、痛苦、游移的集体氛围下,在压抑与逃离之间,普通人的传奇与悲喜。

▲ 双雪涛

01

将湖水变成平原,让你走过去

 
在同名短篇《平原上的摩西》中,一则多年前的案件,将警察庄树与儿时玩伴李斐再次联系在了一起。
 
一起表面上的恶性杀人事件,其背后有着诸多谜团和重重隐情。中年男子、十二三岁的李斐、破败的艳粉街、浓重的汽油味儿、错过的子弹、致命的砖头……双雪涛的文字颇具现场感,将读者带到那个摇摇欲坠的现实之中。在压抑和窒息间,有一念的善恶。

▲ 《平原上的摩西》剧照
 
庄树调查这件八年前的案子,当真相逐渐展开的时候,却未料自己也曾牵涉其中。是时间的玩笑,命运的交叉,将他抛掷到现在这个位置上。
 
他与女孩在公园里见面,在一切确凿如板上钉钉的时候,是两句对话让这个场景充满人性,又带点儿神性。
 
李斐说:「傅老师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她说如果一个人的念足够诚的话,海水就会在你面前分开,让出一条干路,让你走过去。」
 
庄树想了想,说:「我不能把湖水分开,但我能把这里变成平原,让你走过去。」

▲ 《平原上的摩西》剧照
 
庄树把手伸进怀里,绕过手枪,把「平原牌香烟」扔到水面上。
 
将湖水变成平原,成为摩西。
 

02

刘一朵很勇敢,但我怕她成为第二个跛子

 
《跛人》一篇中,讲述了主人公高考后在怂恿下和热血大胆的女友刘一朵「出逃」的故事。二人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个身强体壮的中年人,放下戒备之后一起喝酒,大哥炫耀自己的力量、展示自己的刀疤、讲述自己的英雄事迹,大山侃得很起劲儿,刘一朵喝多睡了过去。
 
火车快到站时,「他从黑暗里立起来,一个只有一条腿的人从黑暗里立起来,看也没看我们一眼,挤在人群里一晃一晃地走开了」。


那时的「我」似乎在那位大哥的身上看到了多年后的刘一朵和自己,激情燃烧后的,灰烬。
 
跛子身上,有一种无畏的「血性」、充满了洒脱和自豪,同时也有「我」十分害怕的悲壮和无奈的苍凉。
 
在生出一种无力感后,「我」选择下车,回家。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刘一朵。
 
是现实的无情向热血的少年展示它初初的面貌,让少年瞬间苍老。



03

唯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于你

 
《长眠》一篇中,「我」大学的好哥们儿老萧给「我」戴上了绿帽子,跟「我」的女友小米在一起了。时隔多年,女友小米却在老萧去世时打来电话,声称有个忙只有「我」能帮。
 
「我」一路颠簸,来到了老萧的老家——玻璃城子,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是一个几乎没人居住、正在塌陷的村子,而老萧就是因为想要救赎这个村子,搭上了命。
 

《长眠》一篇颇有些魔幻色彩,像是一则寓言。对于「我」来说,田园牧歌一般的读诗、写诗的日子,从被小米和老萧背叛的那天起,也许就消失了。然而老萧还是固执地写着诗,徒劳地想要拯救正在下沉的村庄。
 
当旧日生活层层剥落,如何重新找到生活的核心?
 
坐在回程的火车上,「我」开始思考《长眠》该如何续写。
 
让我们就此长眠,并非异己,只是逆流。
让我们就此长眠,成为烛芯,成为地基。
让我们就此长眠,醒着,长眠。
 
或许,老萧让「我」亲手埋了他,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式的救赎吧。
 
或许,「我」就是那个唯一逃脱的人,老萧是想让「我」把真相带出来,把它还给人群。
 
 
在《平原上的摩西》中,你能找到金庸《连城诀》的影子;在《跛人》中,你能发现王小波式「性的祛魅」;在《长眠》中,你又能看到马尔克斯笔下的魔幻…
 
如果说阿城的《棋王》写的是特定时代下人的专注力、痴迷和精神归宿,那么在双雪涛的小说里,除了向阿城致敬的《大师》,你还能够看到更多东北人骨子里的血性,就像台湾学者蒋勋曾说过的「替兄弟两肋插刀的江湖豪情」也非常动人,这种义气是一种人性中稀缺的存在。
 
《平原上的摩西》,并没有过多着墨于当时下岗潮的社会现状,也没有批判对人施加戕害的任何一方。相反,他更着眼于被裹挟在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似乎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只手,推着向前,或拖着向后。
 
也许,那段下岗潮的痛苦经历是父辈们不曾提及的回忆,也是九零后甚至零零后不曾了解的历史。但双雪涛作为一个目睹过下岗潮的亲历者,愿意还原那段历史、还原真相,去感受那份真实。
 
双雪涛的文字里,既有一种了解真相之后生出的悲悯、也有时代浪潮浸润之下的血性,无畏而坚韧,浪漫主义里掺杂着高于俗世的诗意和偏执。


倩雯

非典型东北人,爱喝菠萝啤,愿表达有益。


编辑 | 梦元
图片 | 网络



推荐图书

《平原上的摩西》
双雪涛 | 著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 2021.4

《平原上的摩西》是小说家双雪涛的代表作,收录十篇极具风格的中短篇小说,以同名作品最为经典:1995年艳粉街的平安夜,一场大雪掩藏的谜案,一次未赴之约,一颗心脏在手中诞生……被命运驱逐的人们,他们是落魄者,从时代齿轮滑落,也是报信者,背负罪与罚的秘密。唯有凡人的爱与信念,在艳粉街上分开层层波涛,辟出救赎之路。十个藏在冰面下的当代短篇杰作,洗净尘垢,压紧命运,将灵魂送至一个人迹罕至的庙堂。



扫码购书 限时75折

(优惠截至8月9日20:00)




你可能错过...


  /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