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一颗粒子绘制出可听、可看、可摸的“全息”蝴蝶

 山峰云绕 2022-02-18

https://m.toutiao.com/is/LvGG9hB/?=用一颗粒子绘制出可听 


说起最早的全息术(Holography),大家脑海中可能会不约而同浮现出科幻经典巨作《星球大战》中莱娅公主发出的求救片段。这部电影上映于1977年,在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它用想象力和古早特效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神话世界。而全息影像(Holographic display)作为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直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人类也还在追求探索和实现完善这项技术。

莱娅公主向卢克天行者和欧比旺发出求救全息影像, 来源:《星球大战》

你也许会有疑问,全息投影技术(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不是很早就有了吗?对于严格意义上的全息来讲,空气即为物体成像的介质。而现在我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绝大部分“全息”,例如演唱会上已故歌手重回舞台,其实是应用了我们过往公众号文章“'全息术’带你发现魔法世界的入口”中介绍过的佩珀尔幻象(Pepper’s Ghost)——这是一种“类全息投影技术”,需要借助全息膜、薄纱幕或雾气等介质,并且人们在某个特定角度才可以观测到影像,所以它只是一个平面而非真正的360度立体图像。

邓丽君在舞台上的全息投影, 来源:google

不过近期,《自然》和《科学》期刊同时在新闻版头条报道了来自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研究人员介绍的一种多模态声阱显示器(Multimodal acoustic trap display,MATD),它有望让科幻片中的全息影像变成现实。

MATD中的“全息”图像, 来源:mittrchina.com

MATD显示设备并不复杂,只要敲击一下键盘,就能让一颗2mm宽的悬浮颗粒——聚苯乙烯珠子(泡沫球)焕发生机。研究员能操作白色的斑点使其跳跃起来,在空中悬停、盘旋;再点击一下,小圆点就会在黑色的盒子里打转形成一个发光的彩色蝴蝶,它甚至还会扇动翅膀。

MATD装置结构, 来源:youtube

蝴蝶在半空中变形和飞舞的背后,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装置:在悬浮的颗粒上下有两个由256个微型扬声器组成的细长阵列,通过声悬浮来完成对粒子的移动控制。LED发出的红色、绿色和蓝色光打在粒子上,将其高速移动所留下的轨迹映射出来,形成了我们肉眼所见的不断演变的3D图像。这便是之前公众号文章(“漫舞”不慢,是你的眼睛没能跟上)中提到的“视觉暂留”现象——因显示系统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操控的粒子速度分别高达8.75m/s和3.75m/s,而其实际移动距离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所以它的移动时间要远远小于我们视神经反应需要的时间约1/16秒,且针对不同频率的光反应时间会有一定差别),这个反应时长造成了视觉图像在大脑中的滞后现象

高速移动的粒子绘制出的倒计时与笑脸图像, 来源:youtube

蝴蝶和笑脸或其他图案,就这样在空中被直接绘制出来,像用高速蚀刻机进行素描一样。

扬声器阵又是如何靠声音来控制微小粒子实体形成悬浮图像的呢?声悬浮(Acoustic levitation),是一种利来自高强度声波的声辐射压力,使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悬浮在空气中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声音是一种波,它在空气中传播,同水波在水中传播类似。不过水波是横波,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而声波是纵波,其振动方向就在传播方向上。声波的连续振动使空气分子不断交替的压缩和松弛,导致大气压迅速产生起伏,而处在声场中的物体就会受到压强差产生的力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